摘要:目的 探討在心肺復蘇期給予溶栓治療患者的超長時間復蘇的必要性。方法 記錄在心肺復蘇期給予溶栓治療的且復蘇成功的患者的平均復蘇時間,并進行分析。結果 在心肺復蘇期間接受了溶栓治療且復蘇成功的11例患者中,平均復蘇時間是(85.9±33.1) min,(25~160)min,溶栓后到復蘇成功時間平均為(46.1±9.1) min,(25~60)min。結論 對于心肺復蘇期間進行溶栓治療的患者,給予超長時間的心肺復蘇是十分必要的,這也是這些患者所必須經歷的。
關鍵詞:心肺復蘇;溶栓治療;復蘇時間
在為期3年的心肺復蘇期間進行溶栓治療的研究中,通過合理的病例選擇,有11例溶栓后心肺復蘇成功,這些患者平均復蘇時間是(85.9±33.1) min,(25~160)min,大部分復蘇成功的患者均經歷了超長時間的心肺復蘇術,現將上述結果綜合分析報告,并從進行溶栓的心肺復蘇患者所需要的復蘇時間去探討了心肺復蘇的時間問題。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病例來自2010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急診科進行心肺復蘇的患者和作者院內會診的心肺復蘇患者,共溶栓了16例,其中溶栓后心肺復蘇成功11例,存活3例。這11例中男8例,女3例,急診科9例,院內病區(qū)2例。平均年齡(56.7±6.3)歲,(42~70)歲。所有患者的資料登記參考2004簡化與更新的心肺復蘇注冊登記Utstein模式進行原始資料的收集.
1.2方法
1.2.1溶栓病例的選擇 所選擇的患者為猝死前明確有胸痛胸悶的、通過臨床分析基本排除主動脈夾層和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心搏停止到進行搶救的時間在10min內的患者.所有入選的患者中排除絕對禁忌證[1]:①活動性內出血;②有自發(fā)性顱內出血或有出血性卒中病史后,進行知情同意。同意并且進行了溶栓治療的共16例。致命性的胸痛胸悶最常見病因是心梗、肺梗、主動脈夾層、氣胸[2],當排除夾層和氣胸后,此類患者絕大部分屬于因阻塞動脈血管導致心梗性猝死或導致急性肺栓塞性猝死,最大程度上選擇了心梗或肺梗的患者,減少了不必要的溶栓治療,有利于研究的精確性。
1.2.2溶栓方法 懷疑肺?;颊吖式o予尿激酶20000IU/kg的劑量,30min滴完。懷疑心梗的患者給予150萬IU的劑量,30min滴完。
2結果
11例心肺復蘇成功的患者平均開始溶栓時間為(39.8±25.4) min,(5-100)min。溶栓后到復蘇成功時間平均為(46.1±9.1) min,(25~60)min。心肺復蘇開始到復蘇成功平均時間(85.9±33.1) min,(25~160)min。所有心肺復蘇成功的患者中最長溶栓后復蘇時間是60min,該患者心肺復蘇總時間是160min。
3討論
回顧結果,在此次的研究中心肺復蘇開始到復蘇成功平均時間(85.9±33.1) min,(25~160)min,超長時間的心肺復蘇還是比較普遍的。從統(tǒng)計結果可知,患者平均開始溶栓時間為(39.8±25.4) min,(5~100)min,分析這個結果可知這是因為評估病情和知情同意占去了很多時間,但同時也說明了這樣一個問題:對于一個發(fā)生心搏驟停的進行心肺復蘇的患者,如果找到了有可能是可逆的病因,即使已經復蘇的時間較長,也不要輕易放棄。
和未發(fā)生猝死的肺?;蛐墓5娜芩ɑ颊卟煌?,心肺復蘇患者溶栓有個明顯的成功標志就是復蘇成功,從統(tǒng)計結果可知,本次資料顯示復蘇成功的患者溶栓后到復蘇成功時間平均為(46.1±9.1) min,(25~60)min。本次研究溶栓后最短的復蘇成功時間是25min,最長時間是60min,故一旦給予這些患者溶栓治療,一定不要因為患者心臟暫時無反應而過早的結束復蘇,而是應該給予患者充分的時間等待藥物發(fā)生作用,否則將前功盡棄。
心肺復蘇究竟多長時間合適,一直沒有確切的回答,2010心肺復蘇指南[3]對院前的心肺復蘇終止時間做了說明,但對于院內的心肺復蘇患者的復蘇終止時間并無明確的說明,只是描述院內終止復蘇由搶救醫(yī)師決定,做決定時應該考慮多種因素如:心臟驟停時有無目擊者、CPR時間、心臟驟停前狀態(tài)以及復蘇過程中是否出現過自主循環(huán)的恢復等[3]。本次研究從復蘇成功的進行溶栓的心肺復蘇患者的復蘇時間去探討了心肺復蘇的時間問題,從某個方面闡述了長時間心肺復蘇的必要性,正如美國重癥醫(yī)學科學院院士唐萬春教授所言:\"心肺復蘇是患者見上帝時的最后一道關了,希望我們把這道關把好[4]\"。
參考文獻:
[1]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肺血管病學組.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心血管內科醫(yī)師分會,急性肺血栓栓塞癥診斷治療中國專家共識[J].中華內科雜志2010, 49(1):74-81.
[2]羅 森(美),黃良田(譯).5分鐘急診會診[M].第1版.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1:214.
[3]Morrison LJ, Kierzek G, Diekema DS, et al. Part3 ethics:2010 American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J]Circulation,2010,Nov 2;122(18 Suppl 3):S665-75.
PMID: 20956219.
[4]王立祥,程顯聲.應重視超長心肺復蘇[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02,14(4):195-196.
編輯/王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