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對糖尿?。―M)的認識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1921年Ranting和Best從狗分離出胰島素后,使人類找到了救治DM患者的辦法,但由于其不可逆的合并癥及藥物副作用的影響,病死率仍很高[1]。DM在發(fā)達國家中發(fā)病率及死亡率僅次于心血管病及腫瘤,我國近年來DM患病率也在逐年上升[2]。糖尿?。―M)在發(fā)達國家中發(fā)病率及死亡率僅次于心血管病及腫瘤,我國近年來DM患病率也逐年上升[3]。21世紀,發(fā)達國家中65歲以上的老年人將占20%左右,我國也將進入老年化社會,老年DM將是21世紀的一個主要健康問題[4]。臨床上除了藥物治療外往往還配合采取從飲食、運動、心理等方面綜合治療,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本文對老年DM非藥物治療進展綜述如下。
1飲食治療
飲食治療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礎(chǔ),也是治療糖尿病的基本方法,且糖尿病目前還不能根治,因此糖尿病患者需長期甚至終身應用飲食治療。按患者的體重計算熱量,按三大營養(yǎng)物質(zhì)的比例提供飲食,發(fā)放各種食品熱量等量交換表,為患者進行舉例,督促患者進行飲食治療。說到底就是要管住自己的嘴。飲食治療是治療DM的基本措施之一,是重要的一環(huán)[5]。70%~80%老年人的病情靠限制飲食,增加纖維素和適當?shù)妮p體力活動即可控制[6]。凡新診斷的老年DM患者,葡萄糖糖耐量降低及NIPDM應立即開始飲食療法[7],飲食療法的宗旨是控制血糖,減輕體重,改善脂類代謝,通過合理的營養(yǎng)達到最佳健康狀態(tài)[8],對于老年肥胖病情較輕者可作為主要的治療方法[9]。臨床上老年DM患者的膳食應根據(jù)其健康狀況來確定,并從多方面評價老年DM患者的營養(yǎng)狀況,如臨床實驗室監(jiān)測有無維生素B6、維生素B12、葉酸、維生素D、鈣、鋅缺乏等營養(yǎng)不良的潛在危險等。美國仍沿用對成人2DM患者的建議,即蛋白質(zhì)為總熱量的10%~20%,脂肪30%,碳水化合物占50%~60%[6];國內(nèi)則結(jié)合患者飲食習慣及特點制訂不同類型和DM飲食,碳水化合物占總熱量的60%~70%,蛋白質(zhì)15%~20%,脂肪30%以下[8];而日本DM協(xié)會推薦的食品交換法是將食品所含的主要營養(yǎng)成分產(chǎn)生的總熱量及重量有機聯(lián)系在一起,找出其中的規(guī)律,便復雜的計算簡單化,容易掌握[10]。因此食品交換法是目前最合理的飲食療法。
2運動治療
在現(xiàn)代醫(yī)學糖尿病的治療中,運動療法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尤其對中老年肥胖糖尿病患者更為重要。中醫(yī)很早就認識到運動對糖尿病的重要性;國外的許多著名醫(yī)學家也主張?zhí)悄虿』颊邞鲞m當?shù)捏w力活動,并把運動、飲食控制、注射胰島素列為治療糖尿病的三大法寶。
運動療法是指DM患者長期規(guī)律的運動鍛煉而言,主要適用于2DM患者尤其以肥胖者效果更佳,但必須慎重確定運動的對象,老年患者進行運動時應嚴格掌握指征[11],根據(jù)患者的病情,愛好去指導患者選擇合造的運動方式,如散步、保健操、太極拳、老年迪斯科等,其中以散步為最簡單易行[12],鼓勵患者邁開自己的腿,堅持飯后散步,養(yǎng)成運動的習慣,克服懶惰的心理。運動能提高老年2DM患者的糖耐量,并增加其胰島素敏感性[13]。但老年人剛開始運動量不能過度,美國DM協(xié)會推薦運動的強度可以心率作為指標,應控制在該年齡新達到的最高心率的60%~80%,運動時間為餐后1h,30 min/次左右,運動前應用5 min~10min熱身和放松,要注意運動中和運動后感覺,出現(xiàn)呼吸費力、頭暈、面色蒼白等癥狀,應及時停止運動[6]。注射胰島素的DM患者,應避開血藥濃度高峰時間進行活動,以防止低血糖的發(fā)生。故DM患者應正確掌握運動療法及其護理。
選擇運動方式必須考慮到患者的個體情況:如糖尿病的類型、病程、治療方式、血糖控制水平、并發(fā)癥的情況、平時活動量的大小、年齡、體重等,但是總體的來說,任何糖尿病患者的運動都必須以適量、全身性、有節(jié)奏的有氧運動為宜。
適量運動。劇烈及過長時間的運動不適合老年或有較重并發(fā)癥的患者,否則可能發(fā)生腦血管意外、心肌梗死和眼底出血等情況;年齡較輕,無嚴重糖尿病并發(fā)癥的患者如果只采用短時間的散步或站立不動的氣功,則很難達到運動的目的。
選擇有節(jié)奏的全身性有氧運動。如慢跑、較長時間的快走、跳交誼舞、游泳、扭秧歌、打太極拳、中老年迪斯科等。這些運動既能鍛煉全身,運動量適宜,又令人感到有興趣,是一類很適合于糖尿病患者的運動方式。
3社會心理干預
DM是常見的老年慢性病之一,往往給患者的生活帶來不便,有時也可導致嚴重的并發(fā)癥,甚至出現(xiàn)較明顯的抑郁癥狀[14],因此,對DM的護理,除了用藥物控制血糖外,社會的心理干預是不可忽視的,西方的研究表明,應對方式和社會支持是影響老年慢性病護理的重要因素,社會支持越多,抑郁就越輕,生活質(zhì)量越高。據(jù)報道[15],對DM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后有85.4%的患者血糖平均降低3.02mmol/L,減輕了因病痛引起的抑郁和焦慮等心理障礙,提高了生活質(zhì)量,因此,應充分認識到老年DM患者需求,實行社會心理干預,使患者獲得自我管理能力,增強戰(zhàn)勝疾病信心,延緩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生活質(zhì)量。
4健康教育
DM是慢性終身性疾病,其治療手段主要靠控制飲食,適當運動和藥物治療。而控制飲食,適當運動療法須持之以恒,因此,需要對不同層次老年DM進行健康教育[7]。健康教育形式有衛(wèi)生宣教及出院指導、DM講座等。調(diào)查研究表明:單靠傳統(tǒng)衛(wèi)生宣教或出院指導,健康講座等,都不能達到預期目標,取得理想結(jié)果。目前,采用三者有機結(jié)合起來并在此基礎(chǔ)上加以社區(qū)護理干預(群體教育、個別指導和跟蹤隨訪),根據(jù)老年人特點有計劃地教育,不失為目前老年DM教育的好方法。
參考文獻:
[1]張卓慧.糖尿病的護理進展[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1995(1).
[2]陳龍華,劉歐蘭.老年糖尿病的護理[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1996(8).
[3]蔣國彥.老年人糖尿病的防治997(4).
[4]劉振平,陸菊明.老年人糖尿病 [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1997(4).
[5]呂探云,曹萍.有計劃的患者教育在糖尿病護理中的實踐初探[J].護士進修雜志,1996.12.
[6]范麗風.糖尿病護理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1997,32(10):613.
[7]蔣國彥.老年人糖尿病的防治[J].中級醫(yī)刊,1997,32(4):20.
[8]陳麗蘭.老年糖尿病的護理[J].衡陽醫(yī)學院學報,2001,29(5):573.
[9]唐玲玉.淺談糖尿病的綜合飲食療法[J].中華護理雜志,1994,29(9):557.
[10]馮正儀.對460例糖尿病的患者飲食治療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報告[J].實用護理雜志,1996,12(12):543.
[11]王大海.糖尿病患者的運動療法及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1997,32(8):445.
[12]曾熙瑗.老年護理學[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1995
[13]劉振平.老年糖尿病[J].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1997,16(8):249
[14]Mayu R. Peveler R, Daives B, et al. psychiatric morbidity.in young adults with 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tlitus psychological medicine 1991,21:639-645.
[15]馮正儀.社區(qū)護理干預對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1998,33(5):251.
編輯/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