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882(2014)01-140-01
隨著教改的深入,德育滲透愈來愈成為課堂教學中不可忽視的環(huán)節(jié),適時適當進行德育滲透,不僅能培養(yǎng)同學們獨立自主、戰(zhàn)勝困難的精神和意志,而且還能幫助同學們從小就樹立遠大的理想。在設施這一目標時,一定要把握適當,否則就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反而白白浪費時間。為此,在具體操作時應做到“五不宜”。
一、不宜時機不當
既然叫滲透,一是體現了它在教學中的地位要次于教學內容;二是體現了它的難度。滲透要把握一定的時機,如果課堂上隨時隨地、漫無目的、毫不選擇時機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則如把水灑在玻璃板上,滲不進去,因而一定要講究選擇最佳時機。那么,什么時候是最佳時機呢?當學生出現“可滲面”時,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可滲面如同求知的欲望,當學生有了這種接受德育教育的強烈欲望時,抓住這個時機,學生易于接受,而且效果顯著。這種機會常常出現在課堂教學的高潮時,如在講授黃繼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跡,當同學們北他們的英雄事跡深深感動時,課堂一篇寂靜,這是教學高潮,也是滲透德育的最佳時機,這時培養(yǎng)同學們不怕犧牲、嚴守紀律的思想品質具有針對性和價直性。這種機會還會出現在課堂發(fā)生“突發(fā)事件”時,比如課堂上某同學因不端正坐姿突然摔倒,凳子也損壞了,學生嘩然,這時候不宜直接批評,更不能草草收場或不予理睬,如果改用對學生的愛護公物教育,既教育了這位同學,又面向了全體??傊?,老師在課堂上應會捕捉戰(zhàn)機,把握時機。
二、不宜過長、過多
過長是指一次滲透時間過長,過多是指一堂課滲透次數過頻。過長則削弱課堂教學內容,喧賓奪主;過多則分散學生注意力。滲透就應該像滲水一樣慢慢地、一點一滴地,像“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春雨,要刪繁就簡,最好是三言兩語,點到即止。這就需要授課教師在課前的精心準備,并有較強的應變能力。要像寫散文那樣,放得開,收的攏,切記宕開一筆便一發(fā)不可收拾,忘乎所以,從而大大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
三、不宜形式單調、單板
如果每次德育滲透都采用同一種方法,久而久之,會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像吃飯一樣,滲透也要制作成各種花樣,這時候的教師應該是一個高明的廚師,烹調蒸煮,樣樣俱全。比如可以利用電教手段,放映圖片;可以設置疑問,讓大家發(fā)表見解;可以創(chuàng)設情景,用美的朗讀、美的音樂、美的圖畫去熏陶學生;也可以采用講故事的方法,引發(fā)學生思考……
方法可謂很多,教師要善于思考和創(chuàng)造才行。
四、不宜牽強附會、生搬硬套
學科學滲透德育,一定要按科學自身的教學特點,結合每一節(jié)課的具體內容,自然地在課堂教學滲透德育,切不可牽強附會,生搬硬套的硬性滲透,不要因為強調把德育放在首位,就非得在每一節(jié)課都戴一頂德育“帽子”,或栽一條德育“尾巴”,殊不知,學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重視的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學習動機、學習態(tài)度的培養(yǎng)就是德育的重要內容之一。
五、不宜扭曲事實
學科教學在滲透德育的同時,還應注意客觀公正,尊重事實。對學生、對事物的分析要一分為二。防止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從一種傾向轉為另一種傾向。不能一說重視德育,對學生錯誤就以點帶面,抓其一點不及其余,上綱上線,深挖思想根源,嚴而無格;一強調與黨中央在政治上、思想上保持一致,教學中就“報喜不報憂”,夸夸其談,華而不實,只講國家在學科領域的成就,不談其差距。這些做法都不是真正的重視德育??陀^公正評價學生,客觀公正評價社會,才能增加學生對教育的可信性,提高教育效果。因此,我們既要講古代燦爛文明,又要講當前四化建設所面臨的嚴峻形式;既要宣傳社會主義建設的輝煌成就,又要讓學生看到我國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既要講改革開放的意義,又要強調抵制資產階級思想侵蝕的必要性;既要贊美祖國的名山大川,又要指出森林、古跡破壞的嚴重性等。讓學生既為之鼓舞,又為之憂心,進而為國家、民族的繁榮、富強而奮斗。
總之,滲透德育不能只講我“滲”了,更要注重效果如何。如果能抓住時機,刪繁就簡,采用多樣化的方式,那么,德育滲透就一定能做的扎扎實實,從而達到培養(yǎng)語文能力與人文精神并重的目的,取得顯著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