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推理、驗證等活動過程。原有《標準實驗稿》中是: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在原有的5個關鍵詞上增加了“計算”一詞,“把“計算”擺在了相當重要的位置上,這符合小學數學課程以計算為主的基本特點。作為一線教師,我們重視了學生的動手實踐,相互合作,關注了學生學習方法的改變,但卻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對學生良好計算能力的提高。教師感嘆,學生的計算能力不如從前。我們不禁思考:是規(guī)范呢?還是創(chuàng)新?我們推崇創(chuàng)新,但創(chuàng)新是在有了一定基礎之后的創(chuàng)新,本該堅持的的東西又怎能舍棄呢?
現狀:每一張數學試卷上,不考慮其他需要計算的知識,關于獨立的計算分值大概在40分左右,我們年級一次測試,同年級4個班,每班40人,計算扣分依次為128分、134分、98分、115分,這真是一個不讓人樂觀的現狀。
錯誤現象有:抄錯題(數字、運算符號抄錯);運算順序錯誤(沒按正確的運算順序進行計算);答案謄寫錯誤(計算答案原本正確,寫的時候數字錯誤)。
針對學生以上錯誤,原因進行分析如下:不認真審題審題;不規(guī)范書寫;完成后不檢查。以上三點就是導致學生計算正確率低下的直接原因。
基于以上原因,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和準確度,我進行了如下思考和嘗試。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剛入學開始就應該激發(fā)孩子學數學、愛數學的學習熱情,這一點并不難。北師大版的教材從一年級起,剛開始學習的5以內的加減法,只看那些課題比如《可愛的小貓》《猜數游戲》《背土豆》,生活味、趣味較濃的課題就足以吸引學生,再加上一些有趣的數學故事、數學游戲和變換形式的練習題,讓學生愛上數學就不再那么艱難。在教學《猜數游戲》時,一節(jié)課就可以在游戲中學習,利用數學游戲的形式,學生學到了知識,還覺得數學不是枯燥的,數學很好玩。通過這樣的形式解決問題,經歷這樣的過程,學生在實際計算的過程中就會少犯一些不必要的錯誤,也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加強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新課標重視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新改版的北師大版教材也將對學生學習習慣的要求列到了教材里邊,好習慣讓學生受益終身。
(一)認真審題的習慣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要求學生“一看、二思、三解答”的模式解答計算題。一看清楚題目的意思,二思考該用什么方法,三再選擇適當的方法解答。比如一年級的《背土豆》一課,情境圖上原有7個土豆,小老鼠背走了6個,這是關于7的加減法的教學內容。學生先要根據情境圖的意思提出問題:還剩多少個土豆?只有在看明白了圖上的意思思考之后才能提出問題,再進行正確的解答。所以一位優(yōu)秀的數學教師一定從最開始就注重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
(二)規(guī)范書寫的習慣
作為教師我們都有同感,那些不認真寫字的學生,學習一定不會有多優(yōu)秀,但凡優(yōu)秀的學生一定是認真書寫的。所有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都應該從孩子剛入學開始,貴在堅持,從認真寫漢字和數字起。如果學生規(guī)范書寫了,也不會把“0”看成“6”,“3”看成“8”了。從最開始的筆算加減法的豎式,凡是需要劃橫線的地方,我都要求學生必須用直尺,我班的學生逐漸養(yǎng)成嚴謹的學習態(tài)度,最大限度的降低因學生書寫不規(guī)范造成的失誤。
(三)完成后檢查的習慣
我們都曾是學生,所以有這樣的經驗:在檢查的時候很容易受原來方法的誤導,用先前一樣的思路去檢查,或者受原答案的影響,即使檢查了也沒能發(fā)現錯誤。所以我這樣告訴我的學生:平時練習和考試中,做完題目后,再拿練習本將原答案蓋住,重新演練一次,也可以用加減法、乘除法逆運算檢驗。如果兩次計算結果一樣,應該沒有什么異議;如果兩次有不一樣的答案,那就再算一次。平時作業(yè)中,剛開始會很慢,熟練后,速度快了,錯誤也減少了,也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信心??荚嚂r,剛開始也會有很多學生怕麻煩,不愿意再動筆。后來只要是在檢測中,每次我就會對學生做一個統(tǒng)計,凡是通過檢查發(fā)現了錯誤的同學,讓他們知道如果沒有認真檢查,這些分數就會白白地被扣掉。同時也告誡那些根本沒有檢查過的同學,知曉其中的利害。久而久之,多數學生都養(yǎng)成了檢查的習慣,失分率也越來越小,班級學生學習數學的整體水平也大有提高。
北師大版的教材,計算教學和應用題教學沒有明顯的界線,計算教學中有時包含了解決問題的學習,解決問題的教學中又隱藏了計算的教學。弄清楚每一個算式所表達的意思,理解并掌握連乘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計算,都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計算和解決問題缺一不可。
三、加強練習,貴在堅持
(一)重視口算練習
新課程的計算練習相對減少,學生的計算能力也相應次之。強調算法多樣化,導致有的老師就沒有對算法最優(yōu)化。學生沒有選擇最適合的方法進行計算,也是計算能力降低的原因。平時的教學中,每節(jié)課開課兩分鐘,我一般都是訓練學生的口算。有時是寫到黑板上,集體練習;有時是聽算練習,最后不僅要學生說答案,更要說算理,掌握口算方法,進而提高口算能力。學生說口算思路的過程也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了,就能促進他們更好的理解算理,口算能力也因此得到提高。
(二)強化筆算訓練
學生有了口算的基礎,再進行筆算也就很容易了??梢栽诠潭ǖ臅r間內完成固定的題目,這樣的訓練可以提高學生做題的速度和質量。有時教學內容比較輕松,或者利用每節(jié)課結束的5分鐘時間,每周安排2~3次這樣的訓練。練習的設計一定要精要、針對性強,可以復習學過的知識,也可以及時對新知識強化練習,還可以是學生錯誤較多的題目。
綜上所述,如果學生愛學、樂學、會學,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計算教學就不再是問題,我們的課堂就是充滿活力的課堂,學生在這樣的課堂里就會練就很強的思維能力和計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