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yè)之際,正是課改之初,十年的風風雨雨,與新課程改革一路走來。屈指一數(shù),參加國培已經(jīng)十幾天了,在電腦前參加培訓,算是給自己充電吧。觀看了張教授、杜教授和高教授的教學視頻,受益匪淺。其實想想自己十幾年來的教學,頗有自己的感受,歸結為以下幾點。
第一,在新課改的過程中,曾出現(xiàn)過一個“誤區(qū)”,放棄運動技術的傳授,而一味追求所謂的快樂課堂。其實不然,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毛振明,已明確否認了這一點。近幾年,也有很多業(yè)內(nèi)的資深人士出來說話了:一再強調課程改革的目的并非放棄運動技能的傳授,相反是希望運動技能的傳授讓學生終身健康的發(fā)展,而且課程改革的目標是多元化的。
體育課程教學之所以被稱為教學,就是因為它既有“教”又有“學”,是以“教和學”作為主要形式存在的。“教和學”的具體內(nèi)容就是運動技能。如果沒有了運動技能的教學,體育課就會失去了其最本質的東西—競技性,就會使學生學會學不會一個樣;學好學壞一個樣;水平高低一個樣,從而使體育課變成游戲課、活動課、自由課,嚴重的就成了“放羊式”教學。體育課程教學的實際意義也就不存在了,那么我們體育教師就存在下崗的威脅了,因為似乎誰都可以來替代體育教師了。2000年畢業(yè)之際,正碰上新課改,確實對課改的精神理解不到位,有些體育課幾乎“放棄”了運動技能教學的過程,一節(jié)課中游戲占了絕大部分,剩下的技能教學不過是走走過場,連“蜻蜓點水”都算不上,這樣的教學顯然不用期待什么效果了。而且最為關鍵的一點是:大學所學的知識和運動技能在慢慢退化,體育教師的專業(yè)素質在逐年下降。在實踐與經(jīng)驗的不斷磨合中,我認為:凡事都有“本”,運動技能就是體育教學的“本”,我們不能忘了這個“本”,離開了這個本,一切都會成為紙上談兵,不進行運動技能教學,就沒有了最基本的身體練習,也就失去了體育課“強健體魄,愉悅身心”的最基本作用,更不用說達到終生教育的目的。我們用趣味性強的游戲來進行生動活潑的體育教學,用“探究式”和“發(fā)現(xiàn)式”的教學方法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某一運動項目的運動技能,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第二,有效的體育課堂應有一定的運動密度。新課標體制下的體育課在技能教學的基礎上,應該是“快樂與勇敢意志”的課堂。體育課的技能教學應充分體現(xiàn)快樂教學,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勇敢意志,從而體現(xiàn)了體育課的有效教學。從教十幾年,我發(fā)現(xiàn)學生的體質在逐年下降,其重要原因是體育課堂教學沒有得到有效的刺激,學生沒有得到有效的鍛煉。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在“快樂與勇敢意志”的課堂達到一定的練習密度呢?
首先,我們在設計課時應從本節(jié)課的教材特點,學生的生理成長規(guī)律出發(fā),練習時間合理,課堂組織教學井然有序。因此,課前必須周密考慮整節(jié)課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來合理安排時間,使學生有較多的時間進行學習。
其次,課堂練習分小組。傳統(tǒng)的體育組織方式,按上課時的隊形自然分組,一般分成四個小組進行,我上課的年級基本每班在55人以上,分成四個小組,每個小組人數(shù)都在13—15人之多,這樣讓學生進行討論,互評,合作學習是不合理的。首先是人數(shù)多了,每個人的交流時間少了。其次根據(jù)體育學科的自身特點,是以身體運動為本質,來達成教學目標的,所以必需考慮在一節(jié)課中的練習次數(shù)和密度,而人數(shù)多了課的練習次數(shù)自然少了,練習密度就低,難以完成教學目標,學生的能力和體質也難以得到更好的發(fā)展。同樣進行小組比賽時,站著等待的時間比練習次數(shù)還多,這樣就嚴重地影響了上課效果,而且小組太少比賽激烈的氣氛不濃,學生興趣會下降。再次在人數(shù)多的情況下,很難開展小組內(nèi)的互評,小組與小組的互評,也不利于教師掌握情況。我覺得,一般分小組以6~8人比較合理,這樣每個學生都有充分的時間討論、評價,面向全體學生,而且學生的練習次數(shù)和時間也得到了保證,課的練習密度自然就合理了,同時有利于教學方法的運用,更有利于學生之間的評價。每個學生有充分的時間觀察和思考,同時也有充分的時間練習,這樣在課堂中每個學生的表現(xiàn)怎么樣,學生、教師都能客觀的進行評價,而且可以進行小組與小組之間的評價,也有利于教師及時指導各小組練習,教師進行點評和表揚的面也廣很多,從而激發(fā)學生的練習積極性,更好地完成課堂教學目標。
再次,教師要精講多練。作為體育教師要精講多練,有時要邊示范邊講解,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力爭練習的時間要達到百分之四十左右(密度)。講的時間多于學生練習的時間,顯然這堂課是失敗的。因為學生的模仿能力會高于他的記憶能力。我們老師要講重點,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講解要注意語言形象直觀,在練習中糾正錯誤動作。如對教材,“技巧前滾翻”可比喻成像小皮球能滾動,從而提示小學生團身像球形。
最后,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體育教學方法應具有多樣性和靈活性的特點,充分利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盡量減少不必要的組織措施和隊列調動。場地教材的布置要便于教學,器材可做到一物多用。
第三,作為體育老師,我們應不斷的提升自身的能力和修養(yǎng)。我認為《體育教學》這一雜志給了我不少教學上的靈感,特別是對新課改的認識,不斷地給自己充電,深入、透徹地理解教材,設計出有效的課件,與時俱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愛上體育課。愛體育但不愛上體育課這一問題值得所有的體育教師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