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實踐告訴我們:高中學生在生理發(fā)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對數(shù)學的興趣和愛好,對數(shù)學知識的接受能力的差異也是客觀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導致不同學生對知識的領悟與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這勢必對高中階段的數(shù)學教學帶來負面影響。此外,初、高中教學內容部分脫節(jié),而教師在教學中又常常忽視知識的銜接問題,易造成高中學生接受新知識的困難。面對這些現(xiàn)實情況,在普通高中數(shù)學教學中試行“分層次教學”的教改實驗,就顯得格外重要。
一、教學目標層次化
分清學生層次后,要以“面向全體,兼顧兩頭”為原則,以教學大綱、考試說明為依據,根據教材的知識結構和學生的認識能力,將知識、能力和思想方法融為一體,合理地制定各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對于教學目標,可分五個層次:識記;領會;簡單應用;簡單綜合應用;較復雜綜合應用。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學目標要求是不一樣的:A組學生達到前三個;B組學生達到前四個;C組學生全部達到。例如,在教“兩角和與差的三角函數(shù)公式”時,應要求A組學生牢記公式,能直接運用公式解決簡單的三角函數(shù)問題,要求B組學生理解公式的推導,能熟練運用公式解決較綜合的三角函數(shù)問題,要求C組學生會推導公式,能靈活運用公式解決較復雜的三角函數(shù)問題。
二、課堂教學層次化
課堂教學是教與學的雙向交流,調動雙邊活動的積極性是完成分層次教學的關鍵所在,課堂教學中要努力完成教學目標,同時又要保證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學有所得。在安排課時的時候,必須以B層學生為基準,同時兼顧A、C兩層,要注意調動他們參與教學活動的比率,不至于受冷落。一些深難的問題,課堂上可以不講,課后再給C層學生講。課堂教學要始終遵守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由簡到繁,逐步上升的規(guī)律,要求不宜過高,層次落差不宜太大。要保證C層在聽課時不等待,A層基本聽懂,得到及時輔導。
同時,對新知識的理解、知識點的應用和題型的變換等,每個層次的設計都要照顧各層次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學習了函數(shù)概念后,又可設計如下一組問題:
1.函數(shù)由哪三個要素組成?與映射有何關系?
2.如何求自變量x取a時的函數(shù)值f(a)?并說明f(a)與f(x)的異同。
3.自變量是否一定用x表示?兩個函數(shù)相同的條件是什么?
4.說出二次函數(shù)f(x)=2x2+2的定義域、對應法則、值域,并求f(0), f(1),f(a),f(x+1)。
5.下列各式能表示y是x的函數(shù)嗎?為什么?
(1)y= (2)y= (3)y= (4)y2=x2
6.下列各組中是否表示同一函數(shù)?為什么?
(1)y=x2與z=u2 (2)y=x與y= (3)y= 與y=( )2
先讓C層學生解決1、2題后,請B層學生解決3、4題,再由A層學生解決5、6題。從而使全體學生悟出道理,學會方法,掌握規(guī)律,提高了信心。此外還要安排好教學節(jié)奏,做到精講多練,消除“滿堂灌”,把節(jié)省下來的時間讓學生多練。在此基礎上可適當補充些趣味數(shù)學,以便活躍課堂,努力做到全體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參與教學全過程。
三、作業(yè)層次化
在教完一個概念、一節(jié)內容后,學生要通過做練習來鞏固和提高,因此課后布置多層次習題是分層次教學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課后作業(yè)一刀切,往往使A組學生吃不消,C組學生吃不飽。為此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布置不同的課后作業(yè),一般可分為三個層次:A層是基礎性作業(yè),B層以基礎性為主,同時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題目,C層是基礎性作業(yè)和有一定靈活、綜合性的題目各半。
布置作業(yè)要精心安排,一般學生在20至30分鐘內完成,如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教學中,布置如下三個層次的作業(yè)供各層次學生選擇:
第一層:解下列不等式:
1. 4x2-4x>15,
2. 14-4x2≥x
3. x(x+2) 4. -x2-2x+8≥0 第二層:求下列函數(shù)中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 1.y= 2.y= 3.y= 第三層:已知不等式kx2-2x+6k<0 (k≠0) 1.如果不等式的解集是{x|x<-3或x>-2},求k的值: 2.如果不等式的解集是實數(shù)集R,求k的值; 分層次布置作業(yè)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能力,并由學生選擇適應自己的作業(yè)題組,從而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考核層次化 每一單元學完后,均安排一次過關考核,它以課本習題為主,著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根據A、B、C三層次學生的實際水平,同一份試卷擬定出不同層次的單元測試題,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三個層次學生按規(guī)定要求自由選擇完成,也可直接注明部分題只要求A層學生完成,部分題只要求C層學生完成(可用附加題形式)。就是在統(tǒng)考中,也可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目標。在每次考核后,每層次的人員應作適當?shù)淖儎?。這樣一來,基礎差的學生感到有奔頭,基礎好的學生不敢有絲毫放松。 五、課外輔導層次化 教師要做補缺、提高工作,充分利用課余時間,積極開展第二課堂,因材施教,給沒有過關的A層學生補課,給B層學生開提高班,給C層學生增加次競賽講座。這樣可進一步使學生得到充分發(fā)展,形成一種你追我趕的學習氣氛。 總之,使用分層教學,要注意在“分層目標、分層備課、分層教學、分層評價、分層練習、分層考核”等環(huán)節(jié)上做出明確的規(guī)定和要求,從而調動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使中上等生有更高的學習目標,使學困生產生希望,建立人人向上的學習氛圍,使教學過程在無形中得到優(yōu)化,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大幅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