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初中政治課,很多學生都有這樣的看法:既折服于它深刻的道理,又無奈于它的晦澀難懂,所以,很多學生出現(xiàn)了對政治課學習信心不足,沒有興趣,成績差等現(xiàn)象。究其原因,就是政治課對學生缺乏吸引力,總是給人一副冷冰冰、干巴巴的面孔。
為了適應21世紀人才發(fā)展的需要,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我國已實行新課程改革,作為基礎學科的政治課,依據(jù)課程改革的發(fā)展趨勢,加快了改革的步伐,從教學目標、教學手段、教學內(nèi)容及教學觀念、教學思想上都有了嶄新的變化。中學政治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在中學教師,因此中學政治教師必須更新觀念、明確任務、積極投身于課程改革之中。在教學中應當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使政治課“活”起來,讓學生感興趣。為此,我在九年級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做了點滴嘗試。
一、運用名詩名句,讓政治課道理通俗化
古詩是學生非常喜歡的內(nèi)容,名詩常常寓意深刻,給人啟迪,令人深思,把這些詩句運用于政治課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深奧的政治道理。比如在講“共同富裕、三個代表”這里,其中反應了國家重視農(nóng)村、農(nóng)民、農(nóng)業(yè)的“三農(nóng)“問題,我選用了“為念農(nóng)???,耳里如聞饑凍聲 ,衙齋臥聽簫簫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這兩句詩詞,并設問國家為了解決民生問題采取了哪些措施?然后引導學生結合時事,了解最近幾年國家采取的惠農(nóng)政策,再請學生回答,最后作出總結。這樣不僅使學生對該知識點有了較深刻的認識,而且擴大了知識面,做到了知識性與趣味性的有機結合。
不僅名詩可以用,名句也可以信手拈來,巧助政治課教學。例如在講“艱苦奮斗”這一知識點時,我先讓學生搜集不同時代關于艱苦奮斗的名言,然后上課時讓學生發(fā)言,他們列舉了“艱苦奮斗,玉汝于成”“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毛澤東)”“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王進喜)”等。通過這些名句,學生深刻領悟到了艱苦奮斗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我們當代中學生更要發(fā)揚這種精神。
實踐證明,在政治課堂引用名句名言,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調動了他們參與教學過程的熱情,而且提高了教學實效。
二、構建活動課,讓政治理論生活化
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習是學生的個體行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所以教師就要將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還原給學生,讓他們有比較充分的時間和空間進行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而在政治課上構建活動課,則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如在講“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這一內(nèi)容時,我采用了讓學生“現(xiàn)身說法”的形式。課前先讓學生調查其祖輩、父輩的生活經(jīng)歷,請他們談談改革開放以來的變化,學生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記錄下來。在課堂上讓學生自由發(fā)言,同學們興致勃勃,各抒己見,從吃、穿、住、用、行等方面談了改革開放的變化,此時得出結論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學生也容易理解,更具有說服力。
思想政治課的基本理論,若從正面講解,學生有時難以接受,但若采用“辯論會”的形式,通過辯論讓學生得出結論,效果會更好,因為在辯論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發(fā)揮自己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例如,筆者在講解“談社會理想,樹堅定信念”時,采用了辯論的授課方式。事實證明,通過辯論,既提高了學生的理論,鍛煉了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又完成了政治理論的傳授。通過課堂授課方式的調整,使政治道理生活化,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政治課自然受歡迎了。
三、讓音樂走進政治課堂,讓政治課活潑化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音樂教育遠不是培養(yǎng)音樂家,而首先是培養(yǎng)人”。為了強化政治理論教學,在上課時適當引入音樂,用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心聲召喚學生、教育學生,引發(fā)其對科學理論的共鳴,可以使政治教育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例如在講“三個代表”“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這些知識點時,讓學生熟悉并吟唱《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新中國》《黨啊,親愛的媽媽》《走進新時代》等歌曲,并及時補充了自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以來的光輝業(yè)績,同學們聽得嚴肅認真,群情激昂,其豪邁心情也是油然而生。在歌聲中,黨的形象高大起來,神圣起來。又如,在講《中國環(huán)境問題》時,又播放了《美麗草原我的家》《天堂》等歌曲,這些歌曲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珍惜、熱愛美好環(huán)境的熱情,而且也讓學生有了保護環(huán)境,同破壞環(huán)境行為做斗爭的堅強決心。
四、學生當“主演”
長期以來,教師受幾千年教育教學觀念和“應試教育”的影響,在政治教學中,教師只管怎么教,不管學生怎么學,把學生的大腦當作被動吸收、儲存知識的容器,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抑制了學生學習潛能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嘗試讓學生參與講課。甚至是讓班上的中差生上臺講課。此舉令學生的參與熱情空前高漲,他們從懶散、消極中蘇醒過來,積極搜集資料、向老師請教、與同學商討,忙得不亦說乎,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思維的創(chuàng)新。有人認為:這不是亂套了嗎?教學效果會好嗎?能完成教學任務嗎?當然,在學生上課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諸如知識把握不準,深度不夠、呆板、生硬等,但問題是可以解決的。即便是遭受些損失,增加一些麻煩,但與給予學生參與講課機會所帶來的深遠影響是無法比擬的。
實踐證明,大膽改革政治課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不僅能增強學生對政治課的興趣,而且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為他們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