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教育和轉化后進生的方法是多樣的,但是源頭在于轉變思想,可謂從根本上塑造一個遲升的“朝陽”。
以下是本學期本人對本班后進生小梅的教育轉化的具體案例及分析。
一、案例背景
高一上學期時,我高一文(1)班學生小梅,上課要么擾亂他人學習,要么情緒低落;下課胡亂打鬧,同學間經常鬧矛盾,是班里一個不團結因素;不按時交作業(yè),學習態(tài)度極其不端正;為人不誠實,經常無故遲到曠課等等。于是,上期末她被列入緩報名單。
高一下學期,重新分班,小梅作為舞蹈生被編入我文科術科班。我明白:學校記錄緩報,不過是為了教育學生,并非放棄學生;也清楚教育和轉化這一后進生是我的責任。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開學初,我就向她的原班主任和原班同學了解情況,做到心中有數(shù)。同時,我告誡自己:“學生的過去不能代表未來,不能輕易給她貼上‘壞學生’的標簽。”
新學期開學注冊,她早早找到我,與我心平氣和地交談,但當她在注冊表上看到自己的名字“與眾不同”時,心虛了,就急忙問我。當我告訴他需要家長到校才能注冊時,她異常氣憤,最后丟了一句“叫家長來, 我不讀了”。
晚上,到教室點名考勤,她也來了,我照常點了她的名字。課后,她略帶感激地說:“老師,我不注冊,你也點我的名字,你接收我了?!碑敃r,我只是微笑。她又接著說:“老師,我可不可以不叫家長來,那樣很丟臉的。”這時我借題發(fā)揮,圍繞著她及家長的所謂的“丟臉”,說到班級和學校的榮譽。她似乎聽懂了什么,第二天帶家長來學校,關于過去的事,我只字不提,按照相關程序報了名??吹轿业谋憩F(xiàn),她又吃驚地對我說:“老師你真好”。有時給學生一個臺階下,她會更信任老師。因為學生都愛“面子”,但有時卻忽視了集體也能給他們“面子”,這“面子”便是“集體榮譽”。
一周、兩周過去,她的表現(xiàn)差強人意,第三周開始,慢慢出現(xiàn)問題了。上課看娛樂雜志、出現(xiàn)了遲到和無故曠課等現(xiàn)象。這些我都看在眼里,我明白人的轉變需要時間,我沒有立即找她。果然,她覺得我的反應有些反常,自己找我說明理由,寫書面保證??梢?,這類自以為是、虛榮心極強的學生,用“以退為進”的方式去和她溝通,效果會更好。
一次音樂課,她課堂玩手機被我發(fā)現(xiàn)了,很緊張。我依然是“冷處理”。第二天她照常找到我,交給我一部很舊的手機。憑我的記性,她不誠實,我便問到:“你真的是拿這部手機嗎?”她默不作聲,許久才承認,但又補充說昨天她是借別人的。我認為,這時交不交手機,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的表現(xiàn)告訴我她“不是真誠地認錯,不誠實”,這是品德問題,是我教育的重點。
我就順勢跟她分析了之前所做的那些“不誠實”的事情,并指出她的思想上的根本錯誤:為自己做錯事找借口,同時喜歡通過揭穿別人所犯的同樣的錯誤來寬慰自己,沒有真誠去改正錯誤。她沉默了一會,說出了心里話:“老師,我也不想犯錯誤,我更害怕批評,害怕那些被擴大了的錯誤把我淹沒了,所以總想去掩飾,去辯解,我錯了?!笨梢?,我們不能一味地糾結學生所犯的錯誤,而是努力做到批評過后給學生指明一個方向。
當然,她在班里只要有一點進步,有閃光點,我都不失時機地給予表揚,慢慢地她在大家心中的形象有所轉變,我也深感欣慰。
二、案例分析
首先,分析原因,因材施教。一般而言,后進生的自我評價是根據(jù)過去的失敗,他人對自己的否定評價,自己對環(huán)境悲觀的意識以及童年的不幸經歷不自覺形成的。在教育后進生的過程中注重學生的行為、情感和舉止,同時把視線投向產生這些行為、情感和舉止的內控因素即學生的自我評價。“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每一個后進生的實際情況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學生的行為、習慣、愛好及其后進的原因,從而確定行之有效的對策,因材施教,正確引導。
其次,維護自尊,平等對待。不論是好學生、差學生都是平等的,他們有強烈的自尊心,希望自己在班里有獨特的人格,得到應有的尊重。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自尊心是青少年最敏感的角落,是學生潛在力量,是前進的動力,它是高尚純潔的意志品質。”
最后,善于鼓勵,適當批評。適當?shù)靥岣邔筮M生的期望值可以有效改變后進生的自我評價。我們要清除對后進生的定勢心理,應看到后進生的落后是暫時,經過努力也會取得長足的進步,平時應少一些批評和責罰,而是多一份愛心,善于從后進生身上發(fā)現(xiàn)閃光點,并及時加以鼓勵和引導,日積月累,會產生春風化雨的效果。
后進生的存在是無法回避的一種客觀現(xiàn)實。后進生的教育和轉化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是每一位教師不容推卸的責任。
三、教育反思
反思一:疏通思想是首要任務。不管是好學生,還是后進生,他們都是有思想、有個性的,因此,后進生轉化的首要工作是轉變思想。
反思二:尊重學生個性是突破口。因為后進生的行為表現(xiàn)都是相似的,但經歷卻大不相同,這就要求教師走近他們的生活,了解一個真實的個體,了解問題的癥結,也就能更好地對癥下藥。
反思三:抓反復、勤跟蹤是關鍵。做后進生的轉化和教育工作,需要教師有愛心,更需要有耐心,切忌急功近利。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他們的不良行為習慣的改變需要時間,且轉變也有階段性,效果并非立竿見影,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勤跟蹤、反復抓、抓反復。
反思四:善合作、樹榜樣不容忽視。后進生是個特殊的群體,而教師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這就需要教師多請教、多學習;家校溝通,師生共濟。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作為教師,我們力求做到言傳身教,給學生榜樣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