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習是學生在教師上新課前的自主的學習活動過程?!痹谡Z文學習的過程中,在課前,如果學生對課文沒有進行預習,那么在課堂上就十分被動,很茫然,當然,教師的課堂教學也是收不到很好的效果的。如果學生在課前對課文進行了預習,并且對課文有自己的理解,帶著自己的見解和一些疑問進入課堂學習,必然掌握課堂學習的主動權,對于老師的教學問題也能很快作出反應,課堂的效率也會提高。而預習的直接承載者就是語文預習作業(yè)。由此,一份語文預習作業(yè)的設計,那就是保證課堂教學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一環(huán)。王久洪先生就說過:“任何一項教學活動都離不開學生的課前預習,只有預習充分,學生才能學得扎實?!?/p>
一、目前課前預習的主要現(xiàn)狀
(一)預習形式化,效果差
由于學生對于預習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很多學生忘記完成預習作業(yè)。有的學生不知道預習究竟應該做些什么。這也反映了有的老師對于布置預習作業(yè)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孫玉芳曾說:“在以前的教學實踐中,我對預習作業(yè)的布置往往很籠統(tǒng),沒有具體明確的要求,學生對待預習作業(yè)也多半停留在讀課文,查字典上?!苯處熾S意布置預習作業(yè),太簡單或者太難。有的不布置預習作業(yè),而是把預習簡單放到了課堂教學中,這樣直接導致預習達不到理想的效果。
(二)檢查不到位
目前有的學生不能完成預習作業(yè),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師的檢查不到位。教師對于預習作業(yè)的布置很隨意,很多時候常常是讓學生讀課文、理解課文的思想等這一類的作業(yè),檢查也不像書面作業(yè)那么容易,這樣就直接影響預習的效率。
二、怎樣設計語文預習作業(yè)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習對于語文學習是相當重要的。那么究竟我們應該怎樣設計語文預習才能達到比較滿意的效果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據年級段設計預習作業(yè)
語文預習作業(yè)的范圍很廣泛,但是普遍都圍繞認識新字新詞、閱讀理解等方面。教師在布置預習作業(yè)時,一定要根據學生所處年級來布置。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和研究,我對聾生初中每一學年的語文預習作業(yè)做如下設計。
初一階段,語文預習作業(yè)還是以字詞為重點。在“閱讀理解”方面: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情況理解課文中重點詞句,并且積累優(yōu)美句子,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初二階段,在閱讀理解方面就要有較高的要求,對字詞不但要知道在課文中的正確含義,分析其感情色彩,還要體會它的表達效果;對課文要思考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會表達方法。
初三階段,要逐漸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多閱讀,在閱讀中增長見識,豐富語言。在布置學生的預習作業(yè)時,要有側重點,注重提升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新性,有自己的獨到見解。
(二)據文本特點設計預習作業(yè)
不同文體的課文,教學目標及重難點也各不相同,因此,針對不同的文體也應有不同的預習方法。如散文、現(xiàn)代詩就應該先讓學生了解作者及這首詩的寫作背景,進而揣摩詩作的目的;古詩詞就應該先了解課文內容及查找不懂的詞句,課堂上再聽老師講解;小說就應該通讀全文,掌握故事情節(jié),勾畫出精彩語句,寫出自己的感受及疑問等等。
(三)據課文結構設計預習作業(yè)
每篇課文都有自己獨特的結構,教師可以將結構梳理出來,然后根據結構來設計作業(yè),讓學生去尋找答案,進而讓學生感知課文的整體結構,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四)從三個維度設計預習作業(yè)
新課程標準全面體現(xiàn)“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功能,在預習作業(yè)設計上我們也要從這三個維度出發(fā),以取得最佳效果。
如學習《背影》一課,對于很多學生來說,要單純去理解朱自清的背影的含義,可能只能用灌輸式教學,根本沒辦法體會到背影中的深沉含義及作者想要表達的濃濃的情感。那么,教師在布置這課的預習作業(yè)時,就可以讓學生去搜集自己身邊的背影,比如自己親人的背影、同學的背影、老師的背影等,然后來講講背影下面的故事。這樣的預習作業(yè),源于生活,富有真情,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情可傾,還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由自己感動的身邊的背影引發(fā)對課文《背影》的理解,達到情感地深化和共鳴。
三、怎樣確保語文預習效果
學生每完成一次語文預習作業(yè),都應該進行相應的檢查評價,這樣才能保證預習取得良好的效果。對于語文預習作業(yè)的檢查也不能是單一的,我覺得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落實。
(一)重視檢查與評價
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聾生也一樣。所以教師要對學生的預習作業(yè)予以檢查和評價,這樣學生才會有興趣繼續(xù)完成作業(yè)。除課前檢查外,最主要就是課堂上檢查,也可以提出相關問題,設置相關教學環(huán)節(jié),對預習作業(yè)進行檢查等。
(二)小組交流學習
對于部分學生而言,預習是一件有難度的事情,因此,可以選擇一種預習方法幫助他們慢慢形成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是小組交流學習法。在小組交流學習中,他們可以聽取他人的學習心得,也可以發(fā)表自己的感悟,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不但交流了情感,還進行了知識的碰撞與整合,更能提升預習的效果。
(三)授予學習方法
讓學生一味地完成作業(yè),不如告訴他們該怎樣預習,交給他們預習的方法。不論是什么預習,都不要忘記讓學生拿筆做筆記,不管是圈點、批注還是歸納,要讓學生養(yǎng)成做筆記的好習慣。在學習的過程中先讀,在讀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問題或者重要的地方用筆勾畫、做筆記,對于自己不懂或者有疑問的地方要大膽質疑,然后去搜集資料……這種預習過程就是一個自主學習的過程。
課堂是教師講授知識的主要場所,但是課堂教學不是教學的開始,預習才是教學的開始。因此,重視課前預習,認真設計預習作業(yè),提升預習效果,不但會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情況,還會大大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效果,更能提升教師的專業(yè)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