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yè)的經營活動越來越多地運用合同,因此合同的糾紛也相應增多。這樣,如何預防發(fā)生各種合同糾紛,降低法律風險,已成為眾多公司經營活動中的治理目標。企業(yè)要注意盡其所能考察對方當事人訂立合同的動機、目的和履行合同能力外,還要在合同的訂立、履行和糾紛處理等環(huán)節(jié)的管理工作中不斷創(chuàng)新,規(guī)避和化解風險。
[關鍵詞]合同;合同風險;合同風險防范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yè)的經營活動越來越多地運用合同,因此合同的糾紛也相應增多。本文通過對我國企業(yè)在合同管理中存在的各種風險進行深入分析,根據合同法原理進行分析論證,旨在對企業(yè)如何通過建立合同的管理制度來防范法律風險的產生進行立法完善,從而為規(guī)范企業(yè)合同管理提供理論與實踐依據。
一、企業(yè)在訂立合同過程中的主要風險表現及預防措施
根據《合同法》的規(guī)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但是在實踐中,由于種種原因,企業(yè)在合同訂立過程中常常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風險,最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沒有爭取合同的起草權
一般來講,誰起草合同,誰就掌握主動權。起草合同一方的主動性在于可以根據雙方協(xié)商的內容,認真考慮寫入合同中的每一條款,斟酌選用對自己有利的措詞,更好地考慮和保護自己的利益。
(二)沒有認真去審查簽約對方的主體資格和資信能力
合同作為一種雙方民事法律行為,一旦訂立就會產生相應法律后果,所以,客觀上要求簽約雙方當事人具有相應的民事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來承擔合同權利義務。現在,有些不法單位和個人利用經濟合同進行違法犯罪的現象時有發(fā)生。為防范欺詐行為,減少盡可能發(fā)生的交易風險,必須認真審查對方的主體資格、履約能力、信用情況,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首先要查看對方的營業(yè)執(zhí)照和企業(yè)參加年檢的證明資料,了解其經營范圍,以及對方的資金、信用,經營狀況,其項目是否合法。如果有擔保情況,也要調查擔保人狀況。不能僅僅憑其一張名片、介紹信、工作證、公章、授權書、營業(yè)執(zhí)照復印件等證件,就輕信對方,否則稍一疏忽,就可能掉進一些不法分子設置的陷阱中。
其次,要注意法律法規(guī)有關合同主體的特殊規(guī)定,審查特定合同特殊的主體資格。比如建設工程類合同中的承包人資質、房地產買賣合同賣方資格等。同時還要審查簽約人的資格,查看對方提交的法人開具的正式書面授權證明,了解對方的合法身份和權限范圍,以確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時效性。
最后,對于標的額大的交易,還需到工商、稅務、銀行等單位調查對方當事人的資信能力。
(三)合同條款不完備或合同內容不明確、具體
合同條款是合同目的的體現和當事人權利、義務的載體,合同條款的不完備或不明確、具體,是產生合同糾紛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一般情況下,一個合同應具備主體、標的、品質、價款、履行地點、履行期限、違約責任等條款。其中價款支付及其方式條款尤為重要。市場條件下的企業(yè)追求經營效益,一旦賣出去的商品收不到貨款,那樣只會生產得越多,銷售得越多,虧損就越嚴重。為了確保能夠及時足額地收回價款,必須重視合同簽訂中價款支付及其方式,從源頭上降低經營風險,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首先,對于賣方來說,最好采用先付款后交貨方式,這樣,賣方的經營風險很小甚至不存在。
其次,可采用先交部分定金方式,合同中一般應注明:交付定金之日起,合同生效,這種方式買方的風險減少了。
第三,如果買方堅持采用先交貨后付款方式,賣方一定要注意把握好買方的整體實力、信譽度、付款時間的長短及手續(xù)交接等。在簽訂合同時須要求買方提供加蓋買方單位公章的營業(yè)執(zhí)照復印件。如果買方收貨的人是代理人,特別注意代理人的資格。
(四)沒有明確具體約定合同糾紛的解決方式和訴訟管轄地
一般在合同中約定,如果本合同發(fā)生糾紛,雙方應協(xié)商解決,協(xié)商不成,通過訴訟(仲裁)方式解決。如果選擇仲裁方式解決合同糾紛,最好事前選擇好具體的仲裁機構,因為一旦沒有寫清楚具體仲裁機構名稱,發(fā)生糾紛后只能由當事人協(xié)商簽訂補充協(xié)議,否則協(xié)商不成原仲裁協(xié)議或合同仲裁條款無效。如果選擇訴訟方式解決合同糾紛,應盡量選擇自己方所在地法院管轄,若對方不同意,可改為雙方所在地法院均可管轄,盡量不要選擇對方所在地法院管轄,這樣就可能為將來的訴訟帶來諸多不便。
二、合同履行過程中的主要風險以及預防措施
簽訂完備、規(guī)范的合同條款是防范合同風險的主要手段,但是合同條款的完備、規(guī)范并不能完全避免合同風險的產生。合同簽訂后需要當事人遵循誠實信用原則全面有效地履行,由于客觀情況的變化以及人為因素,合同簽訂后并不能保證都能得到全面有效地履行,履行過程中也還存在很多不確定性,也即存在合同的風險,最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合同主體的變更
合同主體的變更,即合同當事人發(fā)生了變化,這種變更既包括合同當事人自愿主動的變更(比如債權債務轉讓、第三人承擔及合并、分立等),也包括當事人非自愿主動的變更(如自然死亡、法人破產等等)。合同主體不同,其履約能力、信譽等情況不一樣,合同主體的變化很有可能致使合同不能順利履行。
雖然依據合同的誠實信用原則,合同當事人應嚴格按照合同內容履行的要求進行履行,不僅要求合同的一方主體要親自履行合同規(guī)定的義務;同時也要求對方主體親自履行,慎重處理第三人代為履行和債權債務轉移問題。
(二)沒有依法運用合同履行中的抗辯權防范風險
在合同履行期限到來之前,一方雖無正當理由但明確表示其在履行期到來后將不履行合同,或者其行為表明在履行期到來后將不可能履行合同,而非違約方有可能沒有采取相關措施,導致風險發(fā)生。因此合同一方當事人應密切注意合同對方當事人準備履行和實際履行合同內容的情況,一旦出現違約的問題,非違約一方應當及時行使權利,一方面追究違約方的違約責任;另一方面也應當及時行使合同解除權等法定或約定的各種權利,避免合同損失的擴大。
一旦出現《合同法》規(guī)定的情況,如經營狀況嚴重惡化;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喪失商業(yè)信譽;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情形,為了避免對方將來違約所造成的損失,一方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上述預期違約的行為時,就可以中止合同履行,由對方提供擔保后繼續(xù)履行,或者解除合同。
(三)出現糾紛時,沒有采取有效的法律措施來捍衛(wèi)企業(yè)的合法權益
合同在履行的過程中,很有可能出現各種各樣的糾紛,出現糾紛時應盡量以友好協(xié)商的態(tài)度來處理問題,這樣就有可能方便收集到有利的證據。
簽訂還款協(xié)議時,條款要盡可能明確具體,在協(xié)議中必須寫明對方承認的欠款數額和還款的具體時間,可以約定如果首次還款期滿仍然沒有依照約定還款,則視全部欠款為到期,注意補充協(xié)議還需加蓋欠款單位的公章。
另外,尋求司法救濟時應注意訴訟時效和證據保全。盡管我國《民法通則》對訴訟時效作了明確規(guī)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一般為2年。比如:在買賣合同簽訂后,如果因貨物的質量問題出現糾紛,就應當從合同糾紛發(fā)生之日起兩年內提出訴訟,但要特別注意的是下列四種情況訴訟時效為一年:①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②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③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損毀的。一旦過了訴訟時效才來主張合同權益,就會喪失勝訴權,致使原本合法的權益無法得到法律的支持。在注意了訴訟時效的同時,平常應特別留心合同履行中的一些發(fā)票、收據及書面信件的保留,因為這些將幫助你贏得訴訟的保證之一。
三、企業(yè)因合同管理原因而產生的風險及預防措施
合同管理水平對企業(yè)的交易安全有著重要影響。由于管理者素質、員工素質、管理水平的制約,企業(yè)在合同管理中造成合同風險的原因有許多,最常見的表現如下:
1.企業(yè)法制觀念淡薄,法律意識差,企業(yè)領導對法律服務作用不夠重視;
2.沒有設立專門的合同管理職能部門;
3.企業(yè)沒有制訂出適合本企業(yè)的合同管理制度。
因此,基于以上原因,合同風險的控制需要制定相關的制度,這種合同風險控制制度被稱為合同管理制度,一般是指市場主體對簽訂、履行、變更和解除合同整個活動進行自我規(guī)范、自我約束的機制。該制度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建立健全合同管理機構,并組織相關業(yè)務人員和管理人員進行《合同法》等法律法規(guī)的學習培訓。
(2)聘請法律顧問,有條件的可以設立專門法律業(yè)務機構,協(xié)助企業(yè)相關人員進行合同談判及簽約等活動。
(3)建立健全合同簽訂制度、法人授權委托制度、合同統(tǒng)計和檔案制度以及合同糾紛解決、責任追究等一整套具體合同管理制度。
(4)建立標準的合同文本制度。對于經常反復使用的合同項目,可采用合同標準文本來有效控制合同的質量,這樣可減少重復起草、報批等工作,提高效率。
在一個比較規(guī)范的合同管理制度下,其合同的簽訂和履行通常一般需要經過以下主要流程:
首先,由業(yè)務部門確定需簽合同的目的和要求。
其次,根據合同的目的和要求,進行資格審查和資信調查,選擇符合要求的合同對方。
第三,與選中的合同對方進行商務談判(必要時可以要求法律顧問等法律專業(yè)人員參加),初步擬定合同文本。
第四,將擬好的合同文本交由合同審查人員或律師(法律專業(yè)人員)全面審核合同的合法性、合同對方主體資質情況、合同的法律風險及合同文句。
第五,將審核好的合同交由決策部門或委托業(yè)務部門簽訂,并將已簽的合同交合同管理部門登記存檔。
最后,由業(yè)務部門跟進合同履行,一旦發(fā)現有違約問題,及時采取相關法律措施。
以上是筆者提出的關于企業(yè)合同管理的一點點淺見,總而言之,企業(yè)要想在市場經濟的大海中不被淹沒,除了注意盡其所能考察對方當事人訂立合同的動機、目的和履行合同能力外,還要在合同的訂立、履行和糾紛處理等環(huán)節(jié)的管理工作中不斷創(chuàng)新,充分運用各種法律手段規(guī)避和化解經營管理中存在的風險,切實維護其自身合法權益。
[注釋]
①《風險管理》西南財大出版社1994年。
②吳江水著《完美的合同——合同的基本原理及審查與修改》,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第1版。
③隋彭生著《合同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第4版。
④《合同法原論》余延滿著,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 年版。
⑤《合同法教程》蘇號朋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版。
[作者簡介]熊曉萍(1974—),女,南華工商學院法律系,法學碩士,研究方向: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