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的教育科研是一種教育實踐活動,也是為教育實踐服務的創(chuàng)新性活動。它的“創(chuàng)新性”是我們通過研究來解決過去沒有解決的或還沒有完全解決的教育實踐中的各種現(xiàn)實問題;幼兒教育工作者在參與幼兒園教育科學研究過程中,使其自身素質不斷提高和完善。幼兒園開展教育科研有內(nèi)在的需要,也有外部的壓力,對于現(xiàn)如今幼兒園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我就從一下幾點進行一下淺析。
一、對當前幼兒園教育科研存在問題的分析與思考
在內(nèi)部動力和外部推力的作用下,不同地區(qū)、不同類型的幼兒園正以自己的理解和自己的能力進行著不同層次的教育科學研究。而存在的一些問題將影響幼兒園教育科研工作的開展,同時也會影響幼兒的發(fā)展。
(一)對幼兒園教育科學研究認識不到位
對幼兒園教育科學研究的實質與價值認識不夠而產(chǎn)生了一種功利性的心理。如:只把教育科研作為幼兒園的一種招牌,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招生率;把教育科研作為幼兒園的一種擺設,人有我也有的心態(tài);把教育科研作為幼兒園應付上級評估的擋箭牌等。
課題的研究對幼兒園的名聲和招生工作是有好處的,但這要看幼兒園是搞“真科研”還是搞“假科研”。搞“真科研”的幼兒園無論是幼兒園的“硬件”和“軟件”都能上一個臺階,特別是“軟件”方面,它會讓人們看到和感覺到這一幼兒園的整體素質的提高。也能很有把握地拿出成果來,而搞“假科研”的則只寫出一些有“轟動性”的文章來應付就罷了。幼兒教育“科研熱”一直在不斷地升溫,因此形成一種現(xiàn)象:別人都在搞科研,我們幼兒園不搞不行,顯得我們落后。于是在未弄清教育科研實質的情況下就盲目地追求,無論是從科研選題、方案設計,到操作實施和組織管理都顯得研究方向把握不準,比較混亂。
(二)對相關理論的學習與研究不夠
幼兒園教育科研之所以形成以上的誤差除了對教育科研的實質與價值認識不到位的原因外,還與對相關理論的學習未夠透徹有很大的關系。
近年來,很多的外國幼兒教育理論的引進,在擴大了我們視野的同時,也向我們提出了挑戰(zhàn)。各種流派的理論其各自的系統(tǒng)性是很強的,所在的角度不同而產(chǎn)生的觀點也不同,但它們對幼兒教育都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如果學習得不透徹,或會盲目引用,會毫無意義。究竟哪一些適合解決當前問題的?哪一些適合我們園教育改革的?哪一些適合我自己所要進行的科研活動的?就都需要我們學習,這種學習不是表面上的斷章取義的學習,而是深入的、全面的、結合實際的學習。
教育科研應強調(diào)科學性,幼兒園教育科研是用科學的方法去認識該領域里各種現(xiàn)象,探討其關系、揭示其規(guī)律的實踐過程,應有科學的理論指導。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各學科的研究領域不斷擴大,研究的深度也不斷擴展,也促進了理論的更新與發(fā)展。特別是近十年來,腦科學研究的新發(fā)現(xiàn)、新理論,已經(jīng)引起教育界的廣泛興趣和高度重視,這些理論對我們幼兒教育的研究確有更多、更新的指導意義。
但在幼兒園教育科學研究的實踐中,對理論的學習的確還不夠,而深入的、全面的、聯(lián)系實際的學習更是不足。
(三)沒有掌握好幼兒園搞教育科研的策略
幼兒園的已有經(jīng)驗、特色及“硬件、軟件”是我們進行教育科研的重要條件。如果連自己幼兒園“有什么優(yōu)良傳統(tǒng)?有哪些經(jīng)驗體會?當前需要解決什么問題?完成課題所必備的環(huán)境、設施、設備、經(jīng)費、時間、地點、資料人員的配備如何?與該課題之間關系是怎樣的”等問題沒搞不清楚或理解不夠的話,又怎么去搞科研?不能很好地對自己所在幼兒園的已有資源進行利用,到了科研工作真正開展時,必將會遇到更大的困難。
我個人認為“以實踐為基礎,以經(jīng)驗為依托,以理論為指導”是幼兒園進行教育科研的重要策略。幼兒園的教育實踐是我們搞研究的園地,各種的研究課題都將產(chǎn)生于所在的實踐工作中;教育經(jīng)驗是我們長期以來的工作體驗、感受的積累,教育研究需要這些經(jīng)驗的幫助;而經(jīng)驗型的研究深度不夠,就必須要以理論來指導。經(jīng)過了相關理論的學習,研究教育實際問題,提高了認識,再去進行實踐,獲取了新的經(jīng)驗;而把新的經(jīng)驗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后,又給理論提供新的元素,推動理論的發(fā)展。
運用“以實踐為基礎,以經(jīng)驗為依托,以理論為指導”的三結合研究策略,把教育科學研究和平時的教研活動結合在一起,以科研促教研,這正是幼兒園教育科學研究的方向。
二、對幼兒園開展教育科研的建議
從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選擇適度的研究課題。經(jīng)常對自己日常所處的環(huán)境、所遇到的事情、所接觸的人進行思考和反思。也就是常常多問幾個“為什么?”“怎么會這樣?”“如果不這樣又會是怎么樣?” 有思考、有反思,搞科研才不會流于形式。也可從自己最感興趣的方面入手進行研究,因為興趣是人進行各項活動的動力,有興趣、有好奇心,你就會樂于去尋找,愿意去發(fā)現(xiàn),搞科研才不會索然無味。
在實際問題中尋找突破口——以實踐為基礎,實踐工作中所遇到的問題是前人從未解決的還是未完全解決的?是新問題還是老問題在新形勢下的新情況?只要我們不斷地去思考。
從相關的經(jīng)驗中尋找不足——以經(jīng)驗為依托,經(jīng)驗是我們教育工作實踐的積累,可提供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只要我們客觀地看待經(jīng)驗。
教育理論是研究支撐點——以理論為指導,我們?yōu)槭裁匆鉀Q這個問題,為什么要這樣去解決,用各種理論為所要解決的問題及方法找到一些依據(jù),只要我們認真去學習。
在教育發(fā)展趨勢中找出方向,任何的教育都是社會需要和人發(fā)展需要的結合產(chǎn)物,既要適應這社會的進步,又要順應人的發(fā)展,教育在一定的時期里就有一定的發(fā)展趨勢,它能為幼兒園的科研選題提供方向,只要我們有敏銳的觸角去探索。
所選題目不宜過大。求大、求全的選題思路不是幼兒園研究的方向。當然,也有大而全的課題是做得比較好的,這要看其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如何。一般來說,小的課題能開展得較為深入和細致,研究工作的量也較少,研究的結果較實在,對幼兒園教育實際工作的指導都很有意義。
不要追潮流、趕時髦或追求別人沒有做過的。幼兒園的教育科研不是為了做給別人看的,如果只追求所謂的“有價值的”“大的”“新的”課題,而不顧自己的特點和條件;如果只是為了在什么地方、哪一級別能立項,而不顧實際選一些偏題和怪題的話,我們的教育科研將走向歧途,更會影響幼兒的健康和諧發(fā)展。
隨著幼兒教育改革的深入,幼兒園對教育科研工作逐步重視。搞“真科研”的幼兒園,其教師、家長和孩子們就能以自身的素質、把對幼兒園的認同和凝聚心理等對其身邊的人群施以影響,他們在社會上更是一種“活的招牌”,會有更多的人們認識這一所幼兒園,真正地使幼兒園的社會地位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