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主、和諧、寬容的師生關系是個性化閱讀生存的“保障”。因為只有寬松的氛圍和沒有等級之分的空間,學生才能暢所欲言,個性才能得到張揚,探索才能得以實施,創(chuàng)新也才能如期而遇。傳統(tǒng)閱讀教學中威嚴的“師道尊嚴”,刻板的教條主義,人云亦云的惰性思維,標準答案的束縛,冷若冰霜的面孔,簡單機械的灌輸等弊病已經“閹割”和“埋葬”了學生的個性精神和創(chuàng)新思維。
[關鍵詞]個性化閱讀 教學氛圍 平等和諧
《語文課程標準》把發(fā)展學生的個性放在首要位置,在閱讀教學的實施建議中明確地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的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憋@然,《課標》中的這段有關閱讀教學的建議,是以發(fā)展學生個性為出發(fā)點與歸宿點。那么,可以這樣說,只有個性化的教學才能造就學生閱讀的個性化,無疑地,新課標背景下的語文閱讀教學,應走個性化閱讀教學改革之路。
一、個性化閱讀教學的課堂組織策略
1、教學氛圍的創(chuàng)設
民主、和諧、寬容的師生關系是個性化閱讀生存的“保障”。因為只有寬松的氛圍和沒有等級之分的空間,學生才能暢所欲言,個性才能得到張揚,探索才能得以實施,創(chuàng)新也才能如期而遇。傳統(tǒng)閱讀教學中威嚴的“師道尊嚴”,刻板的教條主義,人云亦云的惰性思維,標準答案的束縛,冷若冰霜的面孔,簡單機械的灌輸等弊病已經“閹割”和“埋葬”了學生的個性精神和創(chuàng)新思維。因此,我們的教師要摘掉教參權威的“緊箍”,走出教條主義的“陷阱”,擺脫標準答案的“束縛”,拆除壁壘森嚴的“樊籬”,創(chuàng)設寬松平等的氛圍,營造自由民主的環(huán)境,尊重學生獨有的“文化背景”和“閱讀期待”,引導學生與文本真誠地對話,使學生思維的靈性激情飛揚,創(chuàng)新的火花靈動閃耀。
2、閱讀權利的回歸
接受美學認為,每一個人的閱讀都是建立在自己的文化背景和現(xiàn)實背景基礎上的,每一個人在閱讀前已經具有了一種“閱讀期待”,而每個人的閱讀期待又是不盡相同的。這種閱讀期待體現(xiàn)在閱讀教學中就是提出自己想要了解的問題。而這也正體現(xiàn)了不同的學生經歷上的差異,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及個性心理差異。因此,教師要把提問的權力還給學生,激發(fā)學生自主閱讀的責任感,提高學生解讀文本的期待值,進而達到個性化閱讀的理想境界。個性化閱讀教學中,學生與文本對話的基本方式是潛心感悟,學生與文本必須有幾個來回的親密接觸,才能嚼出文中的真滋味,品味到潛藏在語言文字中的情感、意蘊,使情智共生。個性化閱讀就是對缺失主體性學習的反思與調整,那么它的存在與發(fā)展,就必須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把時間還給學生,使學生處于最大限度的主動狀態(tài),積極地動腦、動手、動口。
二、個性化閱讀教學對教師素質的要求
1、需要教師的激情
沒有激情的教學是蒼白無力的,激發(fā)不了學生的興趣,而興趣是學習最好的動力和源泉,更是學好語文的前提和關鍵。在教學中要根據教材的不同特點來創(chuàng)設新穎和諧的教學情境。閱讀教學中,既要充分肯定學生對文章主題感受體驗的獨特性,又要在課堂上多設置一些諸如“為什么?”“你最喜歡什么?”“你的觀點有哪些?”“你是否有這樣的經歷?”等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同學們放開思維空間,暢談自己的情感體驗,或互相質疑,或大膽想象,或你爭我辯,旁征博引,以理服人。在質疑釋疑中挖掘教材,開啟學生的探究性思維,真正使學生成為思想的主人。
2、需要平等和諧
平等、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能讓學生獲得心靈上的安全感和自由感,使其思維流暢,語言豐富。只有構造富有人文氣息的課堂,才能使學生獲得精神上的滿足,真正體驗到理智探索的愉悅,課堂也就成了一個豐富內涵的個性表演舞臺,成了一方創(chuàng)造智慧飛揚的天地。在這樣的課堂上,要求教師與學生朋友般地交流感情,讓心靈溝通心靈,用尊嚴贏得莊嚴,用愛心激勵愛心,用生命呵護生命,用自由喚醒自由,并以一顆赤誠的真心去感受每一位學生的喜怒哀樂,進而把他們的精神生活引向美好的境界,讓孩子們在開放的課堂上快樂地學,坦露內心,暢所欲言。
三、個性化閱讀教學中的幾個注意點
1、個性化的教并不等于脫離文本,遠離學生
首先閱讀的目標不能迷失,不能因為追尋所謂的個性而忽略了教材和課堂應該具有的目標。其次閱讀的對象不能忽略,不要肆意地拔高,不能忽視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心理認知能力。再次,不能盲目超越文本,要立足于文本語言,不能游離“文本”,任意“生成”,造成語文教學在“散亂的活躍”中失去它本該有的價值取向。
2、個性化教學的課堂不等于教學情境的不斷晃動
個性化閱讀教學“強調生成”,追求一份“未曾預約的精彩”,于是,課堂上便有了更多的“彈性設計”和“非線性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這也應該是新課程理念下彰顯課堂生命的常態(tài)要求。但有時過多的教學情境不斷地晃動,反而不利于課堂教學。如:無節(jié)制地讓學生提出問題,問題不痛不癢、太亂太碎,缺乏系統(tǒng)性;教學過程展開不足,教學環(huán)節(jié)一滑而過,不給學生留下充分思考的空間;脫離文本的感性體驗、發(fā)散活動太多;不注重實效,媒體使用太濫;學生自由選擇學習內容太隨意,造成教學內容的不斷跳躍;太多的非語文現(xiàn)象充斥課堂,占據了學生潛心會文的時空等等。諸如此類,就如電視畫面一樣不斷切換,在熱鬧生動的聲像空間里,唯獨缺少了一份最濃最醇的語文味和課堂教學應有的思維智慧。
個性是創(chuàng)造力的源泉,個性將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充滿活力。每個教師都應該積極地、耐心地去俯下身來傾聽每個孩子的聲音,用一雙熱情、冷靜、智慧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珍視每一棵富有個性的小苗苗,并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們盡興地表達見解、表現(xiàn)自我、展示才華,讓個性在閱讀教學中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