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正老師說:“閱讀教學,以讀為本。要牢牢抓住讀這條線,尤其是朗讀?!闭n程改革發(fā)展到今天,語文教學“以讀為本” 的觀念已經(jīng)深入人心,“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已成為語文教師的共識。語文課上書聲瑯瑯,經(jīng)常聽到“你讀讀”“你再讀讀”之類的話,一節(jié)課熱熱鬧鬧,然而有口無心的讀,作秀表演的讀,漫無目的的讀,大大降低了朗讀的實效性。今天,我們在進一步轉變教學理念的同時,更應該關注如何提高教學的實效性。那么如何在語文課堂上提高朗讀的實效性呢?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談幾點看法。
一、指導朗讀要有層次性
“讀”是“悟”的基礎,也是培養(yǎng)語感的重要方法?!墩Z文課程標準》對學生朗讀的要求有幾個關鍵詞,即“正確、流利、有感情”。體現(xiàn)在一節(jié)課中,不同的時段要求是不一樣的,教師心中明確這一點,教學中才能有步驟地落實。“讀正確”是朗讀的基礎。
首先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對照注釋想想每句話的意思,一句一句地把課文讀流利,然后引導學生想象當時的情景,聯(lián)系上下文進行猜測等方法達到個性化閱讀,讀出自己的感受,讀出自己的理解。最后又用給動畫配音的方式激發(fā)學生朗讀的興趣,達到背誦積累的目的。通過一步一步、一層一層,循序漸進的朗讀,使學生一次次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既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又引導學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獨特的語言魅力,積累優(yōu)秀的語言材料,為今后學習文言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在讀書實踐中逐步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二、指導朗讀形式要多樣性
為了讓學生把課文讀到位,使學生在讀中感悟,以悟促讀;讀中生情,以情育人的目的,指導學生朗讀要講究方式和方法,防止機械重復單調(diào)的死讀書現(xiàn)象。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朗讀指導一定要形式多樣,合理運用。
進行角色換位指導朗讀: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景,變換學生的角色,讓學生身臨其境,以不同的身份來朗讀課文。如《山溝的孩子》一課中“天還沒有亮,山溝溝是黑的。孩子們從這座山,翻過那座山……”把“孩子們”換成“我們”,再讀一讀,“我們從這座山,翻過那座山……”這時候孩子感受更深,讀起來也就更投入。這種讀,是個性飛揚的讀,是飽含深情的讀,是融會貫通的讀,是出神入化的讀。
運用語言對比指導朗讀。漢語言博大精深,學習課文就要咬文嚼字,品味語言的意味。巧妙對比句子,可以促使學生親近文本,品味語言。如《迎接綠色》一課,把“花,一路黃過去,滿樓清香”與“花,一路開過去,滿樓清香”“ 葉,一路綠過去,鮮嫩滴翠”與“ 葉,一路長過去,鮮嫩滴翠”進行對比,使學生感受黃綠的色彩美、動態(tài)美,體會用詞的巧妙。
聯(lián)系生活實際指導朗讀。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還應引導學生把對生活的觀察、體驗同對語言的品味結合起來。朗讀前,首先要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感染他們的情緒,根據(jù)課文的特點,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去體會課文中表達的內(nèi)容,啟發(fā)他們想象當時的情景,進一步揣摩感情。如《小珊迪》在引導學生感受小珊迪讀小珊迪外貌一段文字時,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想想自己有沒有被凍得發(fā)青,一雙赤腳又紅又腫過?這樣學生再讀這段話,就感受深刻了。
聯(lián)系上下文指導朗讀。對于課文難理解的段落、重點語句,可以采用結合上下文理解內(nèi)容之后再朗讀。如《春天的雨點》:最后一個自然段“春天的雨點兒落在草原上,也落在老師和大麗瑪?shù)男纳稀?。要讓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談談此時的感受。學生充分體會這句話的意思后,再練習朗讀就水到渠成了。
啟發(fā)想像指導朗讀。課文字里行間蘊涵著作者的情感,也是學生情感的“發(fā)源地”。學生通過想象、聯(lián)想,能夠充分感受形象,揣摩作者真摯的情感。課堂上要引導學生入境、入情,調(diào)動起他們的想象、聯(lián)想,來理解體會課文的內(nèi)容,訓練學生有感情朗讀。如《山溝的孩子》:最后一個自然段,“祖國呀,請相信吧!山溝的孩子不怕從黑夜啟程,他們一定能迎來燦爛的黎明……”請你發(fā)揮想象,說一說“燦爛的黎明”指什么?在學生充分理解課文所蘊含的深刻含義后,再全班齊讀最后一段,學生情感達到了一個高潮。
精心設計導語指導朗讀。精彩的導語能夠調(diào)節(jié)學生的心理,激發(fā)學生強烈的興趣,引導學生進入五彩繽紛的語文課堂。在課堂中可以借助音樂把學生帶入情境中,并通過過渡語來調(diào)動學生的情緒。如《一夜的工作》中“他一句一句地審閱,看完一句就用鉛筆在那一句后面畫一個小圓圈。他不是普通的瀏覽,而是一邊看一邊在思索……”教學時,可以選擇周總理工作的畫面,配上舒緩的音樂,然后老師動情的敘述: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坐在那張不大的寫字臺前,拿出了他今天晚上要審閱的第一份文件,只見他——生讀句子。在學生讀完后教師繼續(xù)敘述:夜很靜,人們早已經(jīng)進入了夢鄉(xiāng),而我們敬愛的周總理依然坐在那張不大的寫字臺前,只見他—— 生讀句子。這樣指導朗讀,使學生仿佛看到了總理那不辭辛苦的工作情景,使學生心靈得到震撼,引發(fā)了與作者的共鳴。
三、指導朗讀有明確的目的性
朗讀是抒發(fā)自己心底的感情,把自己對文章的理解溶入到朗讀中,但是如果沒有老師的指導,沒有明確的目的,那么朗讀起來自然會陷入機械的僵局。教師指導朗讀要有充分的準備,有明確的目標,不能為了朗讀而朗讀。如《五彩池》一課:初讀時,可采用自由讀,輕聲讀。為的是讀通課文,通過聽覺辨別字音是否讀準、語句是否讀通,實現(xiàn)整體感知。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全班學生都讀好,切不可草草收兵。細讀時,可默讀。目的是引領學生潛心讀書,一邊讀一邊做批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在全班交流時,可采用結合重點詞句說感受,練習朗讀、評讀,為的是培養(yǎng)學生品詞品句能力,尊重學生獨特感受,讓學生帶著感受練習朗讀,使學生走進文本,產(chǎn)生個性體驗。課堂上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應該有明確的目標,恰當?shù)哪繕?,讓朗讀的實效性得到落實。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是一種有聲的語言藝術,它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因此每一位語文教師都應該在課堂上關注學生的朗讀訓練,把朗讀實實在在貫穿于整個課堂之中,使朗讀教學更具魅力,讓學生讀得有效,從而提高我們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讓我們的語文教學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