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作文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引導、幫助與學生的自我教育活動緊密結合, 一旦學生形成了自我教育的良好心理素質,他們就會隨時隨地從生活中獲取各種養(yǎng)料,不斷充實、更新自己,使思想和寫作表現(xiàn)出明顯的進步。這也如同教師培養(yǎng)學生讀書的能力,訓練他們養(yǎng)成自學的習慣、掌握自學的方法而終生受益一樣重要。
[關鍵詞]作文 評講鼓勵 生活引導
作文,是學生觀察生活、認識生活的重要途徑。在作文教學中,教師適時引導、啟發(fā),有助于學生深入認識生活,形成良好的自我感知能力。學生良好的自我感知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通過多側面、多層次的發(fā)現(xiàn)、鼓勵、引導、訓練,使之逐步養(yǎng)成習慣,形成自覺充實自己的良好心理因素。
一、命題發(fā)現(xiàn)
這里說的命題不同于命題作文的命題。它源于學生生活,借用“命題”誘發(fā)學生的生活積累,引起寫作欲望,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對生活感知的得失,便于引導。學習了《崇高的理想》一文,了解學生的思想之后,擬出一組題目,供學生選擇:①我對理想的看法;②當代 學生應有的理想;③我向往的職業(yè)理想;④我的理想是怎樣確立的;⑤我至今沒有確定理想的原因;⑥社會風氣對理想的影響。同時告訴學生,圍繞理想這一中心議題,自己可以另擬題目作文。結合學生生活,多側面提供作文題目,關鍵是要了解學生的情緒和思想動態(tài),把題目命在學生的心坎上,如同教師在同學生親切交談、引起話題一樣,借此,通過作文,洞察學生心理,發(fā)現(xiàn)他們對塵活的感知程度。
二、評講鼓勵
作文評講是師生相互交流對生活認識的過程。應當看到,每個學生都有正確認識生活的潛力。當他們的這種認識用作文表達出來之后,教師最先發(fā)現(xiàn)了解。教師對作文評價如何,不僅關系到對學生勞動成果的態(tài)度,而且影響到對學生生活認識的指導。有人把教師批閱評講作文比作在開掘人生的金礦,確實不無道理。因此,作文評講要立足于發(fā)現(xiàn)學生作文中對生活的真知灼見,哪怕是一點閃光的東西,都應給予肯定、鼓勵。同時還要幫助學生找出作文成功的原因,指出努力的方向。誠摯的感情交流、中肯的評價分析、熱忱的鼓勵提高,是作文評講的主旋律。那種在評語中指責、在評講中點名的做法是不足取的。
認可和鼓勵,是激發(fā)學生寫作積極性的催化劑。要把寫作文評語看做與學生不見面的談話。誠于內,才能行于外。佳作自不必說,就連佳句或一個好的過渡照應,都應給以肯定。評講要以情動人,要喚起全班學生寫好下一次作文的欲望。例如,一次評講生活札記,評講開始,教師即先聲奪人,創(chuàng)設氣氛:“這次作文全班同學選材廣泛,表達風格多樣,各種文體都涉及了。雖然每個同學擷取的只是生活大海中的一朵浪花,但反映了21世紀 學生的精神風貌,說明同學們對生活已有了較好’的自我感知。如果把這些生活的浪花匯聚在一起,真可謂萬紫千紅、美不勝收?!闭娴目隙ǎ瑹崆榈墓膭?,說得學生們面帶笑容,已經動情。
三、生活引導
生活是作文植根的沃土。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有良好的自我感知,就要和學生交朋友,和他們一起探索生活的真諦,引導他們熱愛生活,學會從生活的各個方面不斷吸取豐富的精神養(yǎng)料,既做生活的主人,又做習作的能手,把生活同作文緊密結合起來。
生活引導可以由近及遠地進行。新生入校,組織他們參觀校史展覽,寫《校史展覽參觀記》,寫《我愛校園的綠樹》。對校內外發(fā)生的各種事情,引導他們認識、辨別是非,區(qū)分美丑。使他們時常感受到生活的歡樂、美好,從中獲取新的思想認識的材料,不斷積累,自覺練筆。
四、思維訓練
訓練觸發(fā)思維,一是向學生介紹觸發(fā)的知識和一般規(guī)律。二是結合教材加深認識。如《櫻花贊》中作者把櫻花的莊嚴、華美作為觸發(fā)點,將櫻花的美好形象同中日人民的真摯友誼巧妙地聯(lián)系在一起。由此,學生進一步懂得觸發(fā)是展開聯(lián)想的依托和根據(jù)。三是啟發(fā)學生將觀察所得想細、想深、想遠。
訓練求異思維,一是教師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二是閱讀課文,引導學生敢于修正教材或注釋中的疏漏、錯誤:三是對學生的獨到發(fā)現(xiàn)和新的見解要給予鼓勵,敢于承認學生比自己高明。學完了《謀攻》一文,一名學生交來一篇作文:《對<謀攻>論點的質疑》,文章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論述了課文的中心論點應是“謀攻”,而不是“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非善之善者也”。
經過發(fā)現(xiàn)、鼓勵、引導、訓練幾個階段的反復實踐,學生生活資料的積累日漸豐富,認識水平也日益提高,批閱、評講作文,常常會被他們反映出來的對生活的熱愛和追求、對自己錯誤的自責、對美好情操的贊揚、對祖國現(xiàn)代化事業(yè)的責任感、對祖國前途的使命感所激動、所振奮。作文評講中,教師把學生中反映出來的嶄新認識和良好的道德風尚歸納為:21世紀中學生的是非感、奮發(fā)感、求知感、正義感、責任感,總稱為良好的自我感知能力。這正是學生在教師的關懷、引導、幫助下,不斷從生活中吸取精神養(yǎng)料,堅持錘煉思想、訓練寫作,長期進行自我教育的成果。
總之,在作文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引導、幫助與學生的自我教育活動緊密結合, 一旦學生形成了自我教育的良好心理素質,他們就會隨時隨地從生活中獲取各種養(yǎng)料,不斷充實、更新自己,使思想和寫作表現(xiàn)出明顯的進步。這也如同教師培養(yǎng)學生讀書的能力,訓練他們養(yǎng)成自學的習慣、掌握自學的方法而終生受益一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