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新課程標準的核心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對小學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有效發(fā)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同時,閱讀是學生獲取信息、開闊視野的最有效的途徑之一。通過閱讀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滿足他們英語學習的成就感。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必須不斷地積累詞匯,培養(yǎng)語感,豐富語言知識。在教學中,除了用足教材,用好教材,還要在此基礎上進行課外延伸,選一些課外閱讀材料。做到既能激發(fā)和保持學生的閱讀興趣,又能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閱讀能力和通過插圖、文字獲取信息的能力。在此,我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就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出一些粗略的教學策略:
一、閱讀前活動——激活背景知識
閱讀教學前的準備活動,旨在調動學生對文字符號和情景的關注,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為閱讀做必要的鋪墊。不同語篇可以采用不同的熱身活動,這取決于語篇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閱讀前激活相應的背景知識是有效閱讀教學的第一步,我認為有以下幾類:
1、觀察課文插圖,預測活動
小學英語教材中有大量的課文插圖,它們是一種潛在的文化背景知識,也是對課文內容的一種概括,是一篇文章主題意義的直觀表現。因此,觀察課文插圖,展開想象,預測將要發(fā)生的事情,進行看圖說話,能很快幫助學生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搞懂語篇中所蘊涵著的主要意思。如PEP教材BOOK 6 Unit 2B Read and Write的閱讀教學中,其中有四幅插圖,描述的是Zoom和Zip在四季的主要活動,學生如果單靠課文去理解,可能很有難度,如果事先引導學生觀察這四篇插圖,看圖說話,便能很快理解語篇的意思,從而有效地達到閱讀理解的目的,事半功倍。
2、師生對話,問題引導
有些閱讀課文中沒有插圖或課文插圖不能很好地體現出課文的重、難點。那么以師生對話的方式進行Free talk就可以巧妙地將背景知識傳輸給學生。如PEP教材Book 6 Unit2 A Read and Write一課,學生可能對Mike為什么單喜歡加拿大的秋天會有所疑惑,如果教師事先與學生談論相關的人物背景信息(如:Where is Mike from? What is Canada’s national flag like? In which season, the leaves are colourful?),通過簡單的問答去喚起學生已有積累知識與生活經驗,那么課文中的理解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
3、滲透文化背景知識
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適時滲透文化背景知識,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所學語篇內容,同時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培養(yǎng)他們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
二 閱讀中活動——深化認知過程。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閱讀教學的核心,也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體現教師指導作用的過程。閱讀中可遵照從簡到精,從易到難的閱讀步驟。
1、新詞擱置,整體感知
整體語言教學論提倡在自然、真實、完整的語言環(huán)境中學習,讓學生感知整個語篇過程的意義。閱讀是為了獲取信息,人們在閱讀時更多關注整體語篇而非個別詞匯的意思,除非這些詞匯影響整體理解。由于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生詞不多,因此在初步閱讀時老師可以通常采取新詞擱置,整體感知的方法,即在初步閱讀時側重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老師可以通過設置2-3個問題,讓學生回答問題,了解他們整體理解語篇的情況。
2、細讀情節(jié),體驗篇章
學生梳理清楚篇章的主要線索之后,教師應引導學生了解文章的某些具體細節(jié),精讀課文是一節(jié)課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不僅要讀通課文,還要讀懂課文,不僅要理清課文的脈絡,還要對語言、句式、篇章結構進行系統的學習,讓學生去推測與分析篇章的隱含意義,而以任務促讀,正好符合了精讀的要求,能使學生的閱讀思維更加活躍,有效地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3、處理生詞,發(fā)散變通
學生掌握了篇章的細節(jié)內容之后,可能還會有不明白的單詞,老師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采用不同的策略:直觀的方式,如使用肢體語言、圖片和簡筆畫等;用已知的詞匯解釋新詞,如nice means beautiful,這樣的解釋不僅能訓練學生思維的變通性和發(fā)散性,還能培養(yǎng)學生用語言做事的意識和能力.
三 閱讀后活動???——有效延伸,提升綜合能力
這個環(huán)節(jié)應注重反饋和提升,教師應引導學生對所學信息進行梳理、歸納、總結和拓展,發(fā)展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朗讀活動。閱讀教學中就已經滲透了讀的過程,理解篇章之后開展朗讀活動,可以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聽讀材料,幫助學生加深對篇章的整體形象,強化知識點的學習。朗讀可以全班齊讀,也可以分角色朗讀。
反饋練習。練習要根據所學語篇的主題,難易程度和學生的接受程度來設計,設計練習時應注意活動的基礎性、層次性和可操作性。教學實踐中常有以下幾種方式:
( 1 ) 說的活動:可以是與語篇話題相同的口頭作文;還可以根據關鍵詞復述課文。
( 2 )讀的活動:完成與課文內容相關的閱讀練習,閱讀與所學課文難度相當,主題接近的閱讀材料文。
( 3 )寫的活動:完成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書寫練習,如ask and answer等,還可以仿照閱讀材料寫短文,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要給學生提供足夠的語言支撐。
( 4 )積累活動。教師應指導學生每做完一篇閱讀,無論課內課外的,都把閱讀中自己不熟悉的詞匯、句式、結構整理下來,運用到今后閱讀中。
以上活動包含了對學生的聽、說、讀、寫全方位的訓練,但不是每節(jié)課上都面面俱到,而要根據學習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及學情來適當、適度和適時地開展。
總之,英語閱讀教學策略在小學中高段的實施,使我看到學生們在英語閱讀中的潛能,我認為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效率的提高,還需要老師們的共同努力,在實際的教學工作與科研中,不斷探索、不斷改進和完善英語閱讀教學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