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品德與生活》新課標明確指出:“(品德與生活)課程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chuàng)造性,課程的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所有對兒童有意義、有興趣的題材,課堂從教室擴展到家庭、社區(qū)及其兒童的其他生活空間,時間可以在與學校其他活動或學校的配合和聯(lián)系中彈性的延展?!蹦敲矗覀內绾芜_到新課標所述的教育目標呢?根據我在郭磊莊小學從事多年的品德課程教學研究所積累的經驗,談幾點粗淺認識。
一、家長配合參與課外教學延伸
品德與生活的教學需要家長的合作參與,需要從課堂向課外拓展,從課堂擴展到家庭、鄉(xiāng)村及其兒童生活的許多空間,從而實現課堂內外、學校內外學習的有機結合。例如:二年級上冊《尊老敬老過重陽》一課,教材中提出了這樣的問題:“重陽節(jié),我們能為老人做什么?”“平時我們要怎樣尊敬老人?”如果我們教學時只在課堂上進行空口說教,或者一筆帶過,那么教學活動就只能停留在口頭上,不能真正落實到行動上,自然體會也不是那樣深刻。筆者認為正確的做法就是在教學時充分發(fā)揮家長的作用,讓家長成為我們日常教學的合作者,讓他們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延伸活動中。
這一課我是這樣設計的:在教學的前一周,我下發(fā)家?!奥?lián)系卡”,邀請家長和學生一起活動,為家庭、郭磊莊村中的老人做好事,做力所能及的事。
本次活動,由于家長的參與和支持,使學生尊老活動真正落實到行動上,不但解決了傳統(tǒng)教學“只說不練”的問題,還解決了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脫節(jié)的問題,使課堂教學、家庭教育和學生養(yǎng)成教育渾然一體,使得教學目標得到了真正的落實,圓滿地完成了教學任務?;顒舆€受到了家長的高度好評,在學生交回的卡中,有很多家長們寫到:“感謝學校開展這樣的活動,讓我的孩子也學著關心、幫助老人?!薄案兄x老師的教育,因為要配合孩子的活動,我們家第一次過了敬老節(jié)。孩子要求我們一起給老母親買禮物和洗腳,老人很感動,學校的活動也教育了我?!薄昂⒆幼盥犂蠋煹脑?,家長說一千遍,不如老師講一遍,這樣的活動希望以后多開展,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品德、習慣,我們會全力配合學校的教育活動的。”
二、家長合作參與課堂教學準備
《品德與生活》教材內容從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和思想實際出發(fā),極其注重讓小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開始,滲透道德素養(yǎng)的形成,同時要求教學方式必須以活動為主。這樣就需要我們的教學活動同小學生的生活實際密切聯(lián)系,更重要的是需要我們指導小學生在課堂教學前也要做一些充分的準備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實施有效的教學活動。
例如二年級上冊《金色的秋天》單元中,共有四個主題:《秋天在哪里》、《秋天的收獲》、《秋游去》和《秋天的節(jié)日》,開展教學時都需要學生提前做好準備。其中《秋天在哪里》和《秋天的收獲》的教學,就需要學生課前帶來有關秋天的植物樣本、有關圖片、親自到田間地頭采集到的成熟果實,有了這些教具才能很好地開展教學活動?!肚镉稳ァ返闹黝}教學目的是借秋游活動,培養(yǎng)小學生基本的文明行為和讓學生了解出行的安全常識,同時還要學會正確地選擇外出必備的物品。球有中通過觀察秋天的天氣、植物、動物等變化,感受秋天的季節(jié)特征,欣賞秋天的美,培養(yǎng)學生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思想情感。這幾課教學如果只停留在課堂上是不可能完成教學目標,只能是“紙上談兵”。為了順利完成教學目標,我打破傳統(tǒng)教學形式,對課程教學的順序進行了大膽調整,把《秋游去》調整到《秋天在哪里》之,其目的就是先教學《秋游去》一課,首先讓學生在秋游過程中觀察秋天、尋找秋天、感受秋天。收集秋天不同品種樹木的落葉、花朵、果實等,為教學《秋天在哪里》《秋天的收獲》《秋天的節(jié)日》做好準備??梢哉f《秋游去》這個主題直接影響到后面幾個活動的教學效果。 但是,《秋游去》一課如果僅由我一名品德課老師組織教學,學校會從安全、時間等方面考慮,給秋游活動帶來很大局限性,不可能真正實現帶學生去孔家莊村野外活動的目的。為此,我想到了讓家長參與到活動中,我把《秋游去》這一課的教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在課堂上通過食物或圖片進行,還應用多媒體讓學生學習秋游時應該注意的事項;第二部分實際的秋游活動讓家長參與教學,請家長利用雙休日,根據家庭實際情況帶孩子去到縣城的郊外“秋游”,并且協(xié)助孩子收集好具有秋天特征的一些實物并填寫活動表。 這個單元的教學,由于家長的積極參與,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在親人的帶領下出去秋游,學生有的拍攝到了許多秋天的美景,有的收集到了許多秋天的樹葉,有的收集了許多秋天的果實,還有的學生參與了田間的勞動。少數父母不能陪同秋游的學生,則在家人的指點下到了郭磊莊村邊調查,同樣帶來秋天的果實和各種各樣的樹葉。教學《秋天在哪里》時,學生用在秋游活動中收集到的樹葉、野草、樹枝等做葉子貼畫,用草編小動物、小草鞋等;教學《秋天的收獲》時,學生把收集到的果實、圖片、照片帶到課堂,和其他同學一起交流。由于家長幫助孩子做了充分的準備,所以在合作交流活動中,學生能講、能說、能畫、能做,取得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家長支持走進課堂合作求知
家長是學校最大的人才資源庫,家長們從事各種各樣的工作,教學時,我們可適時邀請一些家長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例如:家長是交通警察的,在講到要遵守交通法規(guī)的時候,可以請家長到課堂講交通知識,這樣比較有說服力。教學《夏天,我們注意什么》一課時,可以請做醫(yī)護工作的家長給學生們講一講“夏天怎樣預防疾病”,這樣,就可以更好地提高品德與生活課的實效性。
總而言之,筆者認為請家長參與教學,不僅學生們的親自實踐有了保證,而且使他們的感悟和體驗落到了實處。更重要的是能把把教學活動真正從課堂擴展到家庭、鄉(xiāng)村及兒童生活的空間里,從而實現課堂內外、學校內外有機結合,形成學校、鄉(xiāng)村、家長共同參與,真正起到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和道德素養(yǎng)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