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一、二年級的學生在口語交際中應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與討論,對感興趣的話題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而對于剛上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抽象思維尚未形成,要他們完整地口述一件事或把自己想說的話表達出來,是件困難的事。為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口頭表達能力,讓他們有話可說,教師應積極培養(yǎng)學生表達的自信心,創(chuàng)設情境,設計學生感興趣而又貼近生活實際的話題,讓學生能說,有話說,高興說。為此,我在口語交際教學中,努力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培養(yǎng)學生表達的自信心,讓學生有話敢說
自信心是成功的重要因素,是培養(yǎng)表達能力的基石之一。經??吹接行┤烁笥眩H人聊天談笑自如,但在公共場合眾多人前說話卻語無倫次,顛三倒四臉紅耳赤。哪怕講稿再熟練,事前準備再充分,也亦如此。歸根結底,膽量不夠,信心不足。因此,一開學,我就有意識培養(yǎng)學生表達的自信心。讓他們按學號逐個上臺介紹自己,哪怕只介紹自己的姓名,只要聲音響亮,讓大家聽得清,就給予鼓勵的掌聲。一回生二回熟。以后就能表達自如了,而對于特別膽小的,在課堂上多請他們回答簡單的問題,及時給予肯定,增強他們表達的自信心。
二、貼近生活,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有話可說
一年級語文第一單元的口語交際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文明禮貌的良好行為而設計的。在上學回家的路上,遇見同學,老師該怎么說?家里來客人了,你該怎么說,怎么做?課前,我先讓幾個善于表演,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根據生活實際,演了幾個小品。學生看后,議論紛紛,都忍不住要說出來,不僅說出怎樣做才有禮貌,連什么是沒有禮貌的行為也一并說出,使口語交際課進一步拓深層次。這樣貼近生活的口語交際,不僅讓上層生鍛煉了表達能力,還鍛煉了表演能力,也讓表達有困難的下層生有景可看,有話可說,照顧了個體差異
三、見縫插針,抓住每一個機會,讓學生有機會說
有些課文會在敘述和結尾中留下一些意猶未盡的空白。這些空白,無疑是鍛煉學生口頭表達的好機會。在《烏鴉與狐貍》這首兒歌中,生動有趣地把烏鴉與狐貍的形象描繪出來,特別是兒歌的最后一句,“猜猜后來怎么啦?”學生讀到這,議論紛紛,我順勢引導,要他們展開想象,后面有沒有故事,讓他們編個小故事來賽一賽。學生有了前面的鋪墊,有了說話的欲望,自然一個比一個說的好。即使表達比較困難的同學,有了前面同學的故事為依據,也一定更有話可說。
四、在課外也要適時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有話能說
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不僅在課內,也要在課外多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身臨其境有話可說。上個月學校為了擴寬學生視野,搞了一次實踐活動課,去兒童樂園秋游。在去的途中,學生興高采烈,歡聲笑語。我問他們今天去干什么,你們的心情怎樣?回校后,我請同學說說自己今天秋游的事,因為親身體會,學生都躍躍欲試?!敖裉?,我們去兒童樂園玩,玩得真高興?!薄拔覀兺媪孙w船,猴子抬轎?!薄拔彝骘w船時,閉上眼睛,心好像跳出來了。”不知不覺中,學生的語言表達越來越豐富了。
當然,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不是一天兩天的事,需要我們老師耐心細致的引導和積極地創(chuàng)造機會,讓每個人都有話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