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類的進步,現(xiàn)今的家庭中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從而出現(xiàn)了一個嚴重問題“六加一”,就是家庭中的六個大人要同時為一個孩子服務,導致孩子們養(yǎng)成了以自我為中心,自理能力差的壞習慣。
俗話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的說法?!笔紫?,從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來講,幼兒時期的可塑性最大,這個時期加強對孩子進行教育和培養(yǎng),孩子比較容易接受。我是大班教師,因此,我認為大班孩子要特別重視對孩子進行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良好習慣里就包括孩子的生活自立能力,生活自立能力,簡單說就是自我服務,自己照顧自己,它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一、分析問題
現(xiàn)在幼兒園絕大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在家中孩子的父母只重視孩子智力方面的教育,卻往往輕視了對孩子自立能力的培養(yǎng),我們大班的孩子在幼兒園已經(jīng)具備了一些自我服務的能力,可是一回到家,有的爺爺奶奶溺愛孩子,怕孩子餓著,就追著喂飯,怕孩子手洗不干凈,就不讓孩子自己洗,孩子的一切生活全部由成人包辦代替,就養(yǎng)成了孩子依賴的壞習慣。例如,我班有這樣一個小朋友,這個孩子相較于其他孩子來說比較單純,什么事情都不放在心上,心里想的什么都是好玩的,每天都是以動畫片《葫蘆娃》、《奧特曼》等為話題。在幼兒園午休時,每天鞋子總是不提上,穿上了鞋子還穿反了等等;在學習上那更不用說了,上課時總是精神不集中,有時還轉(zhuǎn)到桌子底下,甚至每天在離園時,收拾書包都要媽媽或奶奶來包辦,更別提穿衣戴帽了。
當然孩子之間還是有差異的。所以,在要求上也就要有所區(qū)別,特別是對于動手能力弱些的幼兒就要降低一些要求,而且不可以嘲笑挖苦,要多鼓勵支持他們做力所能及的事,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提高它們的自立能力,我通過實踐認為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來幫助幼兒培養(yǎng)自立能力:
1、好奇心、積極主動性:兒童樂于參加各種新的有挑戰(zhàn)性的活動。
2、毅力:兒童能夠堅持完成各項任務與活動。
3、注意力:在進行由教師指導的活動時兒童能夠一直保持注意力集中。
4、自我引導:兒童能夠逐漸獨立地自己制定目標、做出選擇、管理時間和精力,表現(xiàn)出越來越強的獨立性。
5、問題解決:兒童能夠使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包括找到不止一種的解決方法,探索、與同伴合作。
6、創(chuàng)造性:兒童在面對任務時能表現(xiàn)出更多的靈活性、想象力和發(fā)明才能。根據(jù)制定的目標在孩子各個不同年齡段的時候,我逐步放手幼兒的活動進一步培養(yǎng)孩子的自主管理能力。
二、解決策略
1、常規(guī)培養(yǎng),鼓勵幼兒進行自理自立嘗試。
學前幼兒的年齡小,自我保護能力弱的特征決定了“幼兒的一切活動都要在教師的眼皮底下開展”,然而這并不是指教師要對幼兒進行過度保護,從終身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教育角度來說,我們要培養(yǎng)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我們教育工作者“既要高度重視和滿足幼兒手保護、受照顧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滿足他們不斷增長的獨立要求”。這也是我們培養(yǎng)幼兒自我管理中關(guān)鍵的一步,只有幼兒的常規(guī)培養(yǎng)好了,孩子們知道了什么時候該做什么,哪些事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是不能做的,從小形成了這樣的意識,就說明我們進行幼兒自主管理已經(jīng)邁出了成功的一步。
2、不同時期,提供不同的自主空間和時間。
全安、自由、寬松的外部氛圍,是構(gòu)建幼兒自理能力的基本條件。如果在幼兒園中,幼兒不想、不能、甚至不敢活動,不能和教師自由、愉快交往,那么幼兒就沒有自理自立的機會。進入大班以后,為了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在一日活動中,我們可設置讓幼兒自由活動的空間和時間,供幼兒自由安排,可以是在教室里做各種相關(guān)活動,如拼圖、搭積木、閱讀畫冊、還可以做一些益智游戲等等。教師也參與其中,特別要關(guān)注那些自理自立更弱一些的孩子,讓幼兒們在這種自主的活動中盡快提高能力。
3、提供展示的機會,培養(yǎng)幼兒的表現(xiàn)欲望。
在每個學期可讓幼兒都來表現(xiàn)自己一下,在園里設置多種競賽性活動,如講故事比賽、算算術(shù)比賽、巧巧手等等,這些活動都是要求孩子都要參加的,幼兒可以在家長和老師的輔導下進行準備,經(jīng)過在幼兒園這段時間的培養(yǎng)以后,孩子們累積了相當豐富的表演經(jīng)驗。在他們自主完成的各種活動中,幼兒們體驗到了自主成功的快樂,知道了自己也能行。自主能力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
當然提高幼兒自理自立能力的方法還有很多,只要我們幼兒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努力探索,在教學活動中有效的實施,不但幼兒自理自立的能力會逐步提高,同時完善一名社會人所具備的基本能力,為孩子的一生發(fā)展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