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鼻О倌陙?,這句至理名言不知被世間多少人借用過,大家不得不承認興趣在一個人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一個人只要對某事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去發(fā)現,并且在探索實踐的過程中產生愉快的體驗、成功的喜悅。
從《幼兒園教育規(guī)程》到《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再到《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都強調指出: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幼兒園應該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于各項活動之中,注重活動的過程。因此,在平日的活動中,我們要從幼兒的興趣出發(fā),設計開展他們喜愛的游戲活動。
一、利用看書的興趣設計活動
在本期的捐書活動中,孩子們積極響應,紛紛拿出了自己寶貴的看圖識字書籍、故事書、迷宮書等等。每天早上、每次上完活動課的間隙,孩子們總愛去圖書角找自己喜歡的書來看。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fā)現孩子們除了愛看故事書外,最喜歡的就是走迷宮了。孩子們怎么那么喜歡走迷宮呢?走迷宮對他們的成長有沒有幫助呢?帶著這個疑問,上網查資料后我才知道走迷宮可以提高幼兒的方向感、邏輯能力、推理能力、記憶能力、判斷能力、觀察能力、空間能力。
了解這些后,我不僅鼓勵孩子們走迷宮,還結合平日的教學活動和他們一起走迷宮。迷宮書里有很多孩子們喜歡的喜羊羊、奧特曼。1~10按順序,孩子們很會運用,但倒著數對他們來說卻有些困難。利用孩子們對迷宮的興趣,我設計了幫喜羊羊救美羊羊的數學活動,按10~1的順序闖關,就能順利救出美羊羊,孩子們在愉快的活動中加深了從10倒數到1的順序。
二、利用探索的興趣延伸活動
快過新年了,為了把我們的活動室布置得更漂亮,我請孩子一起動手折出了五彩的魚,還請孩子們從家里將氣球吹了拴好再帶來裝飾我們的教室。
最近,有的孩子將氣球揣在了包里,沒事時總愛拿出來吹吹,有的甚至上課也吹。上周三,馨馨小朋友帶了好大一包氣球來,有幾個孩子圍在她身邊,她發(fā)給小朋友們一些一個氣球,幾個小朋友就在教室吹起來。越來越多的小朋友圍到了她的身邊,都想得到一個氣球,弄得整個教室鬧嚷嚷的。
見此情景,我走到馨馨身邊問她:“可不可以送給每個小朋友一個氣球呢?”她說可以,于是每個小朋友的手里都得到了一個氣球。拿著氣球就讓他們吹嗎?想想后,我請他們來進行吹氣球比賽,二十秒鐘,看誰吹得最大。游戲進行了三次,我提議收起來,開始上課,并要求孩子們一會兒下課再吹,老師沒說可以吹不就可以拿出來。這次,孩子們不像以前上課總想偷偷拿出來吹,很遵守約定,沒有一個孩子拿出來,而這節(jié)課也上得非常的安靜、認真。
中午,我又同意孩子們可以吹氣球了。有的小朋友鼓足了腮幫子,有孩子還提出問題:“老師,氣球怎么會越吹越大呢?”“老師,氣球怎么會被吹爆呢?”我建議孩子們今天放學回家查資料,第二天他們將搜集到的答案在班上做了交流,孩子們對氣球有興趣,并積極地深入了解相關的知識。
人的興趣是在學習、活動中發(fā)生和發(fā)展起來的。興趣是行為的先導,是最好的老師。因為幼兒對氣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所以他才會愉快地去操作、深入地去探索。
三、利用對游戲的興趣開展活動
《綱要》規(guī)定幼兒每天的體育活動時間不得低于一小時。因此,半日活動中,我總會帶幼兒去戶外運動。
我們三樓教室有個得天獨厚的“操場”,每天讓孩子們到操場去玩,他們除了跑步就很少有其它的鍛煉方式了,而有的孩子甚至站在操場旁邊不愿去活動。
一日游戲課上,我和孩子們一起玩“小傘兵”的游戲,孩子們在操場時而站立、時而奔跑、時而傾斜,快樂至極。看到孩子們對這個體育游戲如此感興趣,在第二次的游戲課上我又和他們玩了“農夫看菜園”的游戲,也得到了孩子們的喜歡。不單是我提供游戲給孩子們,有的孩子還將自己在家和小朋友或家長一起玩的游戲帶到了幼兒園。戶外活動時,他們特別喜歡玩這些游戲,有的在玩老鷹捉小雞、有的在學螞蟻搬食物、有的在丟沙包……
呼拉圈、繩、皮球都是孩子們喜歡玩的物體。凡是用來游戲的東西,孩子們是從不馬虎的,他們嘗試著以不同的方法與外界事物作用,于是,同一樣東西,在他們的手里被反復地變著花樣玩。
在玩繩這個游戲中,我請幼兒自由選擇后分散玩,幼兒在分散活動中非常有創(chuàng)意,想出了許多的玩跳繩的方法。有二人搖繩,有一個人跳的,有跑著跳的,有幾個小朋友拉著繩跑的,有雙腳跳、單腳跳的,玩法真是應有盡有,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玩不出來的。
游戲是孩子發(fā)展的需要,教育的目標是孩子的發(fā)展,孩子們在喜愛的游戲中快樂地成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