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照生活的年代約在416年~466年,東海人, 字明遠, 南朝劉宋時期著名詩人,與謝靈運、顏延之合稱為“元嘉三大家”。他的詩歌繼承了漢樂府以來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反映社會現(xiàn)實,抒發(fā)內(nèi)心憤懣與不平,詩風遒勁,感情激越。劉載熙稱其為“慷慨任氣,磊落使才,在當時不可無其一,不能有其二”。大詩人杜甫在《春日憶李白》中稱李白為“俊逸鮑參軍”。蕭滌非先生稱鮑照為漢樂府大作家,并高度稱贊云:“當南朝綺羅香澤之氣,充斥彌漫之秋,其能上追兩漢,不染時風者,吾得一人焉,曰鮑照?!眱H從以上所舉的例子,我們就不難看出,大多數(shù)詩人及評論家鮑照的評價之高。同時我們也能看出鮑照在中國詩歌發(fā)展史上承上啟下的重要性,“上挽曹劉之逸步,下開李杜之先鞭”。并且鮑照是一位積極開拓、勇于創(chuàng)新的詩人,他靈活運用樂府舊題而獨出新意,進一步拓展了樂府詩的審美視野,開創(chuàng)新題材邊塞詩,對后世產(chǎn)生極大影響。
一、從《擬行路難》透視鮑照矛盾性與復雜性的心理特點
《擬行路難》十八首首章便以“聽我抵節(jié)行路吟”為序曲,中間“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相照應,述說作者行路的艱難,最后一章以“諸君”收結(jié)全篇,卒章顯志。其中“對酒敘長篇”之句中的“長篇”指的是什么內(nèi)容呢?正如王長發(fā)所說:“這一組詩歌中的任何一篇無一不是圍繞著‘人生’這一鮮明的主題在吟詠,因而應當是專詠一事的。盡管它們的題材不同,表現(xiàn)手法兩樣,但表現(xiàn)的全是詩人對人生的執(zhí)著;對時光易逝,人命無常的悲哀;對人世不平,人生多艱的憤慨;對更高的人生價值與理想生活的渴望?!弊髡邔⑺皇赖那樗技耐杏谶@十八首詩中,通過詩來講述人生的艱難困苦,詩中字字句句透露著作者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我們能通過這十八首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看到作者一生的心路歷程。
《擬行路難》中鮑照對人生的感慨從思想內(nèi)容上主要分為理想、愛情和生命三部分,而且這三部分內(nèi)容也最能表達出詩人心中想法。鮑照在《擬行路難》審美傾向上既體現(xiàn)代表貴族文學的雅,又體現(xiàn)代表市井文學的俗。作為作者一生跌宕起伏的見證,通過對這兩個方向的研究和分析窺探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
詩人在理想的抉擇上,既想悲憤歸隱退入田園又舍不得富貴榮華生活渴望進入朝堂。在愛情觀上的困惑,既表現(xiàn)愛情堅貞又突出愛情的善變。在對待生命的態(tài)度上既感慨生命的短暫哀傷又保持開朗豁達的心態(tài)。積極的進與悲憤的退、既仕慕隱、對愛情的信任與質(zhì)疑、生命態(tài)度的積極與消極,審美傾向的“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通過《擬行路難》十八首對這些心理特征的歸納總結(jié),這四點矛盾的存在說明詩人具有矛盾性的心理特點,而且詩歌寓意眾多、含義豐富、矛盾疊加也可以說明詩人具有復雜性的心理特點。
二、鮑照矛盾性與復雜性心理特點在《擬行路難》思想內(nèi)容上的體現(xiàn)
鮑照的仕途生涯是曲曲折折的,熱衷于功名,終其一生而不悔。在他心中有個一直無法釋懷的情結(jié),那就是進與退、仕與隱。
(一)悲憤的退和積極的進
鮑照《擬行路難》的思想內(nèi)容中非常重的筆墨是表現(xiàn)寒門素族知識分子的懷才不遇。如《擬行路難》其四曰:“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坐愁。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比娡怀鲆粋€愁字,所嘆者愁、酌酒為消愁、悲歌為瀉愁、不敢言者更添愁,充滿一種欲言又止、哭訴無門的悲憤氣氛。他有“嘆”有“愁”而又“不敢言”,可見其悲憤之極,痛苦之深,盡在不言中。如果說《擬行路難》其四抒發(fā)了作者仕途坎坷的憤懣與不平,那其六則表現(xiàn)出作者悲憤之后的抑郁和無奈。如其六曰:“對案不能食,拔劍擊柱長嘆息,丈夫生世會幾時?安能碟蹬垂羽翼?!痹谀俏蹪岬纳鐣铮约嚎沼幸磺粺嵫獏s無可拋灑,并連續(xù)運用“不能食”“拔劍擊柱”“長嘆息”三個動作展示了詩人內(nèi)心的憤恨之情。詩一開頭就寫出一個才高氣盛而滿懷抑郁的自我形象,因憤激而拍案怒起的情狀。大丈夫人生幾何,不愿蹀躞垂翼、俯仰由人,看似表達自己的孤傲和正直,實則是將內(nèi)心的苦悶和對現(xiàn)實的不滿情緒推向巔峰。
雖然他在官場郁郁不得志,始終屈居下僚。但他還慷慨高歌,如其十八曰:“余當二十弱冠辰,莫言草木委冬雪,會應蘇息遇陽春?!北磉_自己還年輕,用草木遇冬形容仕途暫時的困境,積極樂觀的認為自己一定會迎來陽光明媚的春天,相信自己一定會受到重用實現(xiàn)理想抱負。如其十四曰:“君不見少壯從軍去,白首流離不得還。在“朔風蕭條自云飛,胡笳哀極邊氣寒”的艱苦環(huán)境中,詩人賦予他登山遠望的行動和留顏在世的希望,可見詩人對于自己的仕途命運還是充滿著信心的。
(二)羨慕的隱和渴望的仕
鮑照極力抨擊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刻薄寡恩,蔑視權(quán)貴的富貴享樂,向往出世的田園歸隱平淡生活。如《擬行路難》其九曰:“……我昔與君始相值,爾時自謂可君意。結(jié)帶與君言,死生好惡不相置。今日見我顏色衰,意中索寞與先異。還君金釵玳瑁簪,不忍見之益愁思?!边\用《楚辭》的抒情手法,將君臣之義托于男女之情,借男子的喜新厭舊、變幻無常來諷刺君主的喜怒無常、刻薄寡恩,表明了君主對于臣子的寵愛只是暫時的,臣子隨時都有被遺棄的危險,深刻斥責抨擊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腐朽。詩人向我們展示田園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床前弄兒、看婦織布的歡樂溫馨,羨慕之情溢于言表。其三中“寧作野中之雙鳧”也可以看出詩人對自由自在山林生活的向往。
鮑照一直希望當政者賞識,貪戀奢華享樂的富貴,期盼入世過高官厚祿的生活。據(jù)《南史》本傳記載,鮑照既“貢詩言志”又“相時投主”。他向往且眷戀這種富貴生活,所以始終放不下對功名利祿的追求。如其二曰:“承君清夜之歡娛,列置帳里明燭前。”詩人回味起當初得到當政者重用時的歡樂愉悅,流露出無限眷戀之情?!稊M行路難》中一系列“君不見”句式的反復使用,也從一個側(cè)面反映出詩人仍渴望能獲得君主垂青,進而入朝為官的心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