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系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為人際關系歸根結底是一種社會關系,在一定的程度上人際關系影響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 同時,一個人如果身處在相互關心愛護,關系密切融洽的人際關系中,一定心情舒暢,有益于身心健康。良好的人際關系能使人保持心境輕松平穩(wěn),態(tài)度樂觀,不良的人際關系,可干擾人的情緒,使人產生焦慮、不安和抑郁。
一、良好的人際關系在幼兒成長中的意義
(一)交往是孩子的基本需求
孩子們對于交往的需求是與生俱來的。八九個月的孩子,即使是不認識的同齡人,只要碰在一起,便會互相摸抓,以表示親熱,年齡大一些的則因為有共同的樂趣、相互能懂的語言,很自然地在一起玩耍。當孩子的這種交往需要得到滿足時,往往特別高興。
(二)交往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心理學家們普遍認為,人際關系代表著人的心理適應水平、是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標志,而人際交往不暢常常是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缺少正常人際交往的孩子,往往會表現(xiàn)出如下適應困難:拘謹膽小、害羞怕生、孤僻退縮,或自我中心、不能合作、任性攻擊。而人際交往中的尊重、分享、合作、關心則是預防和治療這類心理問題的靈丹妙藥。
(三)良好的人際關系是人生幸福的需要
人生的幸福是構建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基礎上的。人生幸福必然包含有物質生活的內容,創(chuàng)造人生物質生活的幸福,會受到人際關系狀況的影響。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利于營造使人在物質生產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的優(yōu)化環(huán)境,人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能增加物質財富的生產,豐富人們的物質生活;良好的人際關系也使得人與人之間的物質交往渠道暢通,人與人之間互通有無,互利互惠,可能得到更多的物質享受的幸福。
二、大班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的特點
(一)自我意識的發(fā)展
能夠初步認識到自己在班級中的位置,能夠意識到自己的外部行為和內部活動,并形成了對自我的某種看法,能夠評價和支配自己的認識活動、情感態(tài)度和動作行為。因此,逐漸形成自尊心、自信心、堅持性等性情特征。
(二)社會交往能力的提高
幼兒交往中,游戲的社會化程度大大增強,同伴交往中,幼兒的合作能力等,社會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協(xié)調人際關系的能力得到發(fā)展。規(guī)則意識不斷提高,并且比較自覺地按照道德規(guī)范和行為調節(jié)約束自己的行為,建立與維持同伴關系,幼兒交往的主動性、目的性也有明顯變化,更喜歡集體活動,喜歡與周圍人交往,并能按自己的興趣獨立地選擇玩伴和活動內容。
(三)游戲的發(fā)展
在形式上有了很大的變化,他們開始能事先計劃自己的游戲,商量分配游戲的角色,而且也能更多地理解和堅持游戲的規(guī)則。在游戲中如果發(fā)生爭執(zhí),一般能用游戲規(guī)則來解決問題,而且對參加游戲的成員提出嚴格遵守游戲規(guī)則的要求;在成員上,多半是集體性游戲,這種游戲能反映較為復雜的合作關系,并且分工明確、目標明確,幼兒都能按自己的角色完成任務,社會性程度明顯提高
三、幼兒人際交往中常見的難題
與同伴交往中,不能與同伴友好和睦地相處;與同伴發(fā)生糾紛時依賴于老師解決問題;交往的伙伴過于單一,不能大膽地與大多數(shù)幼兒玩耍;師生的交往中,有問題時不太敢尋求老師幫助,不主動接近老師;在與親人的交往中,對待家長的詢問拒絕回答或發(fā)脾氣;同陌生人交往中,不能主動與客人打招呼不接待客人。
四、如何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
一個人如果沒有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即使他有再好的天分,有再高的學問,有再大的本事,他也找不到自己施展的舞臺。所以,要想讓幼兒獲得好的未來,家長一定要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伙伴交往能力。
(一)家長要做幼兒良好交往的榜樣
孩子最初是在家庭里長大的,家長是孩子的第一模仿對象,善良、寬容、豁達、樂于分享的家長一般會帶出善良、寬容、豁達、樂于分享的孩子,而善良、寬容、豁達、樂于分享的孩子往往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建立和諧、溫暖、互相信任的親子關系,鍛煉孩子良好交往的個性。
(二)對于性格從眾的孩子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給孩子表達意愿的機會
相當一部分家長習慣于事事為孩子做出決定,而少有征求孩子的意見;一旦孩子不遵從,就大加責備。其實孩子有孩子的想法,家長在任何時候都要注意讓孩子充分表達自己的意愿,給他自主思想的機會。
2.用啟發(fā)式的話語代替命令
很多家長在要求孩子做事時,往往喜歡使用命令句式,如“就這樣做吧”“你該去干……了”。這種語氣會讓孩子覺得家長的話是說一不二的,自己是在被強迫做事,即使做了心里也不高興。家長不妨將命令式語氣改為啟發(fā)式語氣,如“這件事怎樣做更好呢”“你是否該去干……了”,這種表達方式會讓孩子感覺到家長對自己的尊重,從而引發(fā)孩子獨立思考,按自己的意志主動處理好事情。
3.耐心傾聽孩子講話
聆聽孩子的“辯解”當孩子為自己所做的事與家長爭辯時,家長千萬不能斥責孩子“頂嘴”,要給孩子充分的辯解機會;當孩子與他人爭吵時,家長也不需要立即去調解糾紛,可以在旁聆聽和觀察,看他說話是否合理,是否有條理。這對培養(yǎng)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大有益處。
4.隨時隨地可以自主選擇
家長對孩子自主選擇的尊重,可以隨時隨地體現(xiàn)在最簡單的日常生活中。
提高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需要家長、老師與學校三方面的通力合作。而在體會到交往的樂趣后,幼兒的人際交往觀念必然會進一步增強,為孩子的健康、全面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因此,為了給幼兒營造一個良好的發(fā)展環(huán)境,家庭、幼兒園和社會應共同努力,為幼兒創(chuàng)設溫暖、關愛、平等的家庭和集體生活氛圍,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師生關系和同伴關系,讓幼兒在積極健康的人際關系中獲得安全感和信任感,獲得自信和自尊,在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及文化熏陶中尊重規(guī)則,形成基本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為幼兒一生良好的發(fā)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