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做好“一事一議”資金的籌集監(jiān)管工作,是搞好“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文章依據(jù)村級公益事業(yè)建設“一事一議”的資金來源渠道,從“財政獎補一點、村民籌一點、集體投一點、社會捐一點、整合一點”五個方面,對村級公益事業(yè)建設“一事一議”籌資籌勞財政獎補資金籌集監(jiān)管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采取的對策進行了深入的探析,為搞好村級公益事業(yè)建設“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獎補政策提供了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一事一議”;資金籌集;資金監(jiān)管;問題;對策
“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是為興辦村民直接受益的集體生產生活設施及公益事業(yè),經民主程序確定的村民自愿出資出勞行為;是村級組織在農村稅費改革后,村內公益事業(yè)建設項目及建設所需的資金、勞務用工,由受益村民共同商議并籌資籌勞進行建設的一種制度。做好“一事一議”資金的籌集工作是搞好“一事一議”資金監(jiān)管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村級公益事業(yè)建設“一事一議”的資金來源于財政獎補、村民自籌、集體投入、社會捐贈、規(guī)劃整合,可以總結為五個“一點”構成即財政獎補一點、村民籌一點、集體投一點、社會捐一點、整合一點。在近幾年的基層實踐活動中,“一事一議” 資金籌集監(jiān)管在實施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有必要進行深入探討,采取相應的對策。本文就“一事一議”資金籌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析。
一、財政獎補資金在會計科目使用中存在的問題
農村基礎設施薄弱、社會事業(yè)發(fā)展滯后,已經成為影響新農村建設和現(xiàn)代農業(yè)發(fā)展的障礙。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財政支農惠農政策,但在廣大的農村,目前還有公共財政尚未覆蓋的村內外公益事業(yè)項目?!耙皇乱蛔h”財政獎補資金專項用于解決村內最急需、群眾最急盼、受益最直接的村內公益項目,對財政資金已經覆蓋的項目不再重復安排資金。這就是“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出臺的背景。
根據(jù)《財政部關于印發(fā)<村級公益事業(yè)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財預[2011]561號)通知精神,“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實行項目報賬制和專戶專賬管理”,村級會計核算專門設置負債類會計科目“一事一議資金”用于專戶核算。但在實務操作中,會計科目使用存在兩種不同的使用方法。
第一種:收到財政部門撥入“一事一議”獎補資金時,村會計賬務處理會計分錄為
借:銀行存款
貸:一事一議資金——××項目—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
第二種:收到財政部門撥入“一事一議”獎補資金時,村會計賬務處理會計分錄為
借:銀行存款
貸:補助收入——××項目——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
筆者贊成采用第一種核算方法,理由有兩個。
第一,“一事一議”專賬賬務處理中,五個資金來源一級科目都使用“一事一議資金”科目為宜,五個資金來源作為××項目下面的三級科目,這樣可以更直觀地反映資金的來源。如果用“補助收入”會計科目,作為財政撥付的“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確實也是國家的補助,但容易與其他財政支農惠農政策資金混淆。
第二,按照國務院、省、市相關文件精神,“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用于公共財政尚未覆蓋的村內外公益事業(yè)項目?!耙元劥a”,民辦公助,“一事一議”資金按照“來源不變、權限不變、分別管理、各記其功”的原則,推進支農資金統(tǒng)籌使用,提高資金使用效果。村級“一事一議”專賬有項目獎補結余的,必須退回財政所總會計處。
“一事一議資金——××項目——財政獎補資金”屬于負債類賬戶,期末如有貸方余額,表示有項目獎補結余,必須退回財政所總會計處,這樣能真實地反映資金的使用情況。
“補助收入”為損益類科目,期末“補助收入”全部轉入“公積公益金”,期末無余額,如果“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有結余,也被轉入了集體積累。這不僅掩蓋了真實的資金使用情況,也違反了國家政策。
二、村民自籌資金標準低,滿足需要難,在實務操作中存在困惑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行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中發(fā)[2000] 7號)明確規(guī)定:對村內“一事一議”的集體生產公益事業(yè)籌資,實行上限控制。農業(yè)部2000年7月印發(fā)的《村級范圍內籌資籌勞管理暫行規(guī)定》指出:村級“一事一議”向農民籌資籌勞,實行“一事一議、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本著量力而行、群眾受益、事前預算、上限控制”的原則進行。
關于“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標準,各省可依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例如,從2013年起,每人每年不得超過50元,民族地區(qū)每人每年不得超過40元?!耙皇乱蛔h”籌勞,每個勞動力(男18~60歲,女18~55歲)每年不得超過10個標準工作日。
在實務操作中,基層普遍反映籌資籌勞標準太低,難以滿足農村興辦公益事業(yè)的需要。例如,某村修一條村道需要投入幾十萬元,“一事一議”籌資每人每年不得超過50元的上限標準,只能籌到幾萬元,資金缺口較大。議事時大家說,國家把農業(yè)稅都免了,這條路不能坐等著國家修,修橋鋪路是行善積德造福鄉(xiāng)鄰的大好事。有的農戶富裕了,自愿出100元、200元。有的地方項目完工后,視捐款額對捐款人給予入光榮冊、立石碑、掛銅匾等榮譽,所以村民積極性高,這是件大好事,但是如果體現(xiàn)在會計賬務處理上,就是違反國家政策,涉嫌亂攤派,在基層村會計人員實務操作中存在困惑。
筆者認為,在基層村會計人員實務操作中,為了不違反國家政策,村民自籌資金只能按照標準上限反映。但也要照顧到村民的積極性,可將超過“一事一議”籌資上限部分金額作為村民捐款進行賬務處理。這樣既不違反國家政策,又充分尊重了村民的意愿。會計分錄處理如下。
村級“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方案經縣農民負擔監(jiān)督管理辦公室批準同意后,按照籌資計劃記賬
借:內部往來——××項目—一事一議籌資——××組農戶(設組明細,分戶做電子表)——分戶村民
貸:一事一議資金——××項目—一事一議籌資
收到村民交來的款項中,按不超過國家規(guī)定籌資限額做如下會計分錄
借:現(xiàn)金
貸:內部往來——××項目—一事一議籌資——××組農戶(設組明細,分戶做電子表)——分戶村民
收到村民交來的款項中,超過國家規(guī)定籌資限額部分做如下會計分錄
借:現(xiàn)金(銀行存款)
貸:一事一議資金——××項目——××捐贈
三、農村普遍村財薄弱,集體收入來源少,集體投入無保證
由于“一事一議”項目是當前公共財政尚未覆蓋的村內外公益事業(yè)項目,村集體經濟組織用集體資金投入一部分,責無旁貸。但目前農村普遍村財薄弱,集體收入來源少,賬面盈余大都為征地分配收入或上級補助的各項專項資金,難以動用,無法填補村級“一事一議”項目建設資金缺口。調研中發(fā)現(xiàn),一些村動用的建設資金均為本村征地款村提留部分,但動用征地款牽涉重大,并非長久之計。
很多地方由于全面發(fā)動村民籌資籌勞存在較大困難,社會捐贈無法長期保證,其他部門資金無法面面俱到等因素,導致村級公益事業(yè)建設資金主要來源于村集體投入。有關部門應將發(fā)展村級集體經濟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根據(jù)基層實際情況制訂規(guī)劃,明確目標任務,將其列為考核縣、鎮(zhèn)、村領導干部政績的主要指標,作為村干部評選的主要條件,從而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增強造血功能。
四、多方籌集解決資金問題,盡量爭取社會捐助投資
我國在社會廣泛開展和推崇社會經常性的捐贈或捐助活動時,促進了我國農村貧困地區(qū)的扶貧力度。改革開放以來,農民外出務工,不乏有自主創(chuàng)業(yè)成功的典型,許多企業(yè)家仍熱愛家鄉(xiāng)、關心家鄉(xiāng)的發(fā)展,抓住這一情結,發(fā)揮地區(qū)優(yōu)勢,出臺發(fā)動群眾捐款的鼓勵政策。市、鄉(xiāng)(鎮(zhèn))、村可通過群眾“一事一議”,視捐款額對捐款人給予入光榮冊、立石碑、掛銅匾等榮譽,想辦法解決資金籌集問題,盡量爭取社會捐助投資。
五、地方主管部門應圍繞全局,整合資金來源
由于“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政策規(guī)定僅限于村內生產公益事業(yè),跨鄉(xiāng)跨村的工程難組織。調研中發(fā)現(xiàn),毗鄰的兩個村“自掃門前雪”的情況時有發(fā)生。甲村水渠經“一事一議”籌資興建后基本暢通,但由于鄰村水渠淤塞嚴重,“接口”不良,水渠灌溉效果受到影響。稅改前,沿渠鄉(xiāng)鎮(zhèn)利用秋冬季節(jié),組織勞力進行清淤除險加固;稅改后,這樣跨村的工程難以“一事一議”組織施工。
公益性較強的跨村跨鄉(xiāng)的農村生產公益設施屬于農村公共產品范疇,理應由政府投入,主管部門應圍繞全局經濟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結合城鄉(xiāng)和農村發(fā)展規(guī)劃,將能直接整合和通過調整后可以整合的資金進行捆綁合并,制訂項目資金整合規(guī)劃,為鄉(xiāng)鎮(zhèn)、村編制項目整合規(guī)劃提供指導,指導鄉(xiāng)村結合農民意愿和迫切需求,統(tǒng)籌考慮“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和其他用于村級公益事業(yè)的支農資金支持政策。
“一事一議”開展較好的地方普遍有一條重要經驗,就是通過財政補助料工費,鼓勵和引導農民建設生產公益事業(yè)。一是盤活存量。各級政府和部門可引入激勵機制,挖掘資金潛力,把“一事一議”生產公益基礎設施建設和“三農”資金的存量調整結合起來,從現(xiàn)有“三農支出”中拿出一部分資金進行整合。二是擴大“三獎一補”的實施范圍,增加投入,以調動各級參與“一事一議”的積極性,建立起共同促進農村生產公益事業(yè)發(fā)展的良性機制。
參考文獻:
[1]王樹巍.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及財政獎補資金的管理[J].農村實用科學技術,2011(06).
[2]張念強.構建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質量監(jiān)管體系[J].農村經濟,2011(07).
[3]張穎舉.村級公共產品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制度構建[J].福建行政學院學報,2009(04).
(作者單位:內江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