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權利要求書進行解讀時,可以按照以下標準來評定其語文成績:第一,權利要求是否有語法或邏輯毛?。坏诙?,權利要求是否易懂不晦澀,是否容易讓人讀懂;第三,權利要求是否明白不含混,是否有歧義;第四,權利要求中的詞語是否與發(fā)明人的意思相符,是否與客觀技術信息相符;第五,權利要求是否簡單扼要。
專利訴訟涉及到三堂課,語文課、技術課和法律課。在專利訴訟中,很多人都很重視技術課和法律課,但卻不太注意語文課,但事實上,這三堂課同樣重要。2012年最高法院知識產(chǎn)權年度報告中有5個案例都涉及到語文問題,其中,權利要求書的撰寫和解釋是重點。就權利要求書的撰寫,從語文的角度來評價,應當符合這樣四個標準:通順、清楚、準確、簡要。
一、通順(沒有邏輯或語法毛?。?/p>
《辭海》對“通順”的釋義是:“文章沒有邏輯或語法上的毛病?!痹趯徟袑嵺`中,如果權利要求書存在邏輯或語法上的毛病,很容易引發(fā)爭議。例如,在(2011)行提字第13號“精密旋轉補償器”實用新型專利權無效行政糾紛案中,本專利權利要求 1中有一句話為“在所述的外套管的另一端與延伸管連接,兩者之間留有間隙”。由于權利要求書沒有寫清楚什么部件“在所述的外套管的另一端與延伸管連接”,其中只有“延伸管”這個部件,因此沒有寫清楚“兩者之間留有間隙”是什么與“延伸管”之間。正是因為本專利權利要求書存在上述邏輯和語法上的毛病,當事人因此產(chǎn)生了爭議,分別提出了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外套管的另一端與延伸管連接,外套管與延伸管之間留有間隙;第二種觀點認為,內管在外套管的另一端與延伸管連接,內管與延伸管之間留有間隙。在該案中,專利復審委員會、一審法院和二審法院都支持了第一種觀點。最高法院最終支持了專利權人所持的第二種觀點。且不說為什么最高法院通過技術分析后支持了專利權人的觀點,如果專利權人在撰寫權利要求書的時候避免了上述邏輯和語文上的毛病,也許能避免長時間的起訴、上訴和再審,節(jié)省很多的訴訟成本。在該案中,如果本專利權利要求 1寫成 “內管在外套管的另一端與延伸管連接,兩者之間留有間隙”,其中的“內管”與“延伸管”自然就成為了后面所述的“兩者”,就不會引發(fā)爭議。
二、清楚(易懂不晦澀)
權利要求書應當清楚,一是指每一項權利要求應當清楚,二是指構成權利要求書的所有權利要求作為一個整體也應當清楚。在司法實踐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爭議是,某一項權利要求所確定的保護范圍是否清楚。《辭?!穼Α扒宄钡尼屃x是:(1)易了解和辨認;(2)了解,知道;(3)明白無誤,不含混;
(4)透徹有條理。從《辭?!返亩x來看,權利要求書的清楚至少包括兩層含義:第一,透徹有條理,易了解和辨認;第二,明白無誤,不含混。第一層含義可以概括為易懂不晦澀,容易讓人讀懂。
在審判實踐中,有時會遇到讀起來很困難的權利要求書。例如,在(2013)高行終字第906號“無線電話網(wǎng)絡中的數(shù)據(jù)傳輸 ”發(fā)明專利申請駁回復審行政糾紛案件中,本申請的權利要求1的第一段為 “一種無線電話系統(tǒng),包括:存儲與一個固定站有關聯(lián)的用于建立一個實際數(shù)據(jù)通信信道的第一參數(shù)的裝置,所述實際通信信道其有在所述移動站和所述固定站之間的備用物理路徑 ”。本申請權利要求1閱讀起來很不通順,主要原因是該權利要求書是由外文翻譯而來。外文翻譯而成的權利要求書不容易讀懂,在審判實踐中比較常見。筆者為了方便理解本申請的技術方案,改寫了本申請的權利要求1,改寫后的相應表述為“一種無線電話系統(tǒng),包括:移動站,它具有裝置,該裝置存儲與一個固定站有關聯(lián)的第一參數(shù),該第一參數(shù)用于建立一個實際數(shù)據(jù)通信信道,該實際通信信道具有在所述移動站和所述固定站之間的備用物理路徑”。
三、清楚(明白不含混)
按照《辭海》的解釋,清楚的第二層含義是:明白不含混。有的權利要求雖然讀起來是通順的,也是容易讀懂的,但卻是經(jīng)不起推敲,有含混不清之處,有歧義。例如,在(2012)民申字第1554號柏萬清訴成都難尋物品營銷服務中心、上海添香實業(yè)有限公司實用新型專利權糾紛案中,涉案專利權利要求1中有一個技術特征是“導磁率高”。當事人對“導磁率高”應當如何理解有較大爭議。從語文的角度來看,一般人不會認為“導磁率高”不容易懂的,但是,從專業(yè)技術的角度來看,導磁率是有計量單位的,是可以量化表示的,什么樣數(shù)值范圍的導磁率才算高,應當有數(shù)值范圍的限定。在訴訟中,專利權人柏萬清認為,導磁率在80G s/Oe至83.5×104G s/Oe之間為導磁率高。但最高法院卻認為,說明書沒有對權利要求中的“導磁高”進行限定,而且本領域技術人員無法確定其具體數(shù)值范圍的情況下,柏萬清的主張是沒有事實依據(jù)的。
與前述案例相反,在審判實踐中,由于權利要求的撰寫“語文成績好”而贏得訴訟的案例從反面佐證了權利要求的明白不含混是多么重要。在(2012)民提字第3號秦邦公司起訴“金屬屏蔽復合帶制作方法”發(fā)明專利侵權糾紛案中,爭議焦點在于涉案專利權利要求1中的“使塑料膜的表面形成0.004-0.009mm厚的凹凸不平粗糙面”應當如何理解。在該案中,對該表述有兩種理解:第一,表面有凹凸不平粗糙面的塑料膜厚度為0.004-0.009mm;第二,塑料膜的表面有凹凸不平粗糙面,粗糙面的厚度為
0.004-0.009mm。筆者認為,理解一句話,需要首先分析這句話的基本結構。前面這句話的主語被省略了,謂語是“使…形成”,賓語是“粗糙面”。在分析清楚基本結構后,可以清楚地看出:第一,“粗糙面”是“塑料膜”表面的結構;第二,“0.004-0.009mm厚”是限定“粗糙面”的定語,不是限定“塑料膜”的定語。語文分析表明,第二種觀點是正確的。在該案中,最高法院也特地從語文分析的角度來論述了第二種觀點的正確性。
四、準確(符合實際或預期)
《辭海》對“準確”的釋義是:謂與實際或預期完全符合。權利要求書應當準確主要是指兩個方面:第一,表達與意思相一致,權利要求中的用語能夠準確地表述專利申請人所意圖表述的信息。第二,表達與客體相一致,權利要求中的文字表述能夠與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技術信息準確對應。
如果權利要求中的文字表述不準確,可能引發(fā)糾紛。例如,在(2013)高行終字第732號“一種對旋轉輪體加熱的裝置”實用新型專利無效行政糾紛案中,本專利權利要求1中有一句話為“導磁體(4)按輪體(5)的軸向在線圈骨架(2)的圓柱面(10)上均布”。單從本專利權利要求1的文字表述來看,這句話有兩種理解:第一,多個離散的導磁體,與線圈骨架圓柱體的軸相互平行,并在線圈骨架圓柱面上均勻分布。第二,多個導磁管作為環(huán)形件,在線圈骨架圓柱面的軸向上相互平行,并在線圈骨架圓柱面上均勻分布。在該案中,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認為,雖然權利要求書的文字表述并不非常準確,但本領域技術人員結合說明書及附圖來看,可以毫無疑義地確定專利權人想要表達的實際技術信息是什么。在該案中,法院最終支持了專利權人的主張。如果專利權人一開始就把權利要求撰寫準確,也許能夠避免訴訟風險、節(jié)省訴訟成本。
五、簡要(簡單扼要)
權利要求書應當簡要,一是指每一項權利要求應當簡要,二是指構成權利要求書的所有權利要求作為一個整體也應當簡要。在專利訴訟中,常見的爭議是,其中某一項的權利要求是否簡要。什么是簡要,如何判斷某一項權利要求是否簡要呢?《辭?!穼Α昂喴钡尼屃x是:簡單扼要。在司法實踐中,技術特征重復、語言不簡單扼要是權利要求書不簡要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例如,在(2011)高行終字第1729號“通過微生物發(fā)酵提取膠原蛋白的方法”發(fā)明專利申請駁回復審行政糾紛案中,本申請權利要求1為:“1、一種生產(chǎn)膠原蛋白單體的方法,包括:(a)提供含膠原蛋白組織來與微生物混合接觸,其中微生物為細菌或酵母菌;(b)使用細菌或酵母菌發(fā)酵含膠原蛋白的組織;
(c)使微生物發(fā)酵含膠原蛋白的組織以得到主要含膠原蛋白單體的膠原蛋白組分,其S D S-P A GE分析主要包括α形式的膠原蛋白單體?!北旧暾垯嗬?明顯不夠簡要。第一,其中的“微生物”這個技術特征可以直接用“細菌或酵母菌 ”來代替;第二,(a)和( b)兩個步驟是基本相同的,可以合并;第三,(c)的前半段是在重復(a)和
(b)步驟。本申請權利要求1可以改寫為:“1、一種生產(chǎn)膠原蛋白單體的方法,包括:用細菌或酵母菌發(fā)酵含膠原蛋白組織,通過S D S-P A GE分析發(fā)酵得到的膠原蛋白組分,可以確定其中主要包括α形式的膠原蛋白單體?!?/p>
六、小結
綜上,對權利要求書進行解讀時,可以按照以下語文評價標準來分析:第一,權利要求是否有語法或邏輯毛?。坏诙?,權利要求是否易懂不晦澀,是否容易讓人讀懂;第三,權利要求是否明白不含混,是否有歧義;第四,權利要求中的詞語是否與發(fā)明人的意思相符,是否與客觀技術信息相符;第五,權利要求是否簡單扼要。對專利訴訟參與人而言,從語文的角度來分析專利文件非常重要。每一次專利訴訟,都是一次語文考試。無論是專利代理人、律師,還是法官,如果語文課不夠重視,非常容易犯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