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行為導向教學在一定意義上改變了傳統(tǒng)課堂的教學模式,有效的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課堂教學的價值。行為導向教學主張的是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以及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本文以行為導向教學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為主,主要分析探討了行為教學的價值以及其對高中生物教學的影響,并根據(jù)實際的情況,提出了相應的見解。
【關鍵詞】行為導向教學 高中生物 課堂教學 效率
引言
行為導向教學主要是以行動來導向驅動,在教學過程中以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與教師的主導作用為主,注重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從實踐中學習知識,并經(jīng)過反復的實踐將知識提升到理性的認知層面。在行動導向教學中,教師通過把大的學習任務進行分解,得到各個小任務,再分層次地對學生進行相應的行動導向,有計劃、有目的地帶領學生進行各個知識模塊的學習,最終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而高中的生物課程是一門比較重要的課程,其涉及的知識面也較為廣泛,在教學過程中靈活地運用行為導向教學,對學生的學習、教師的教學都具有較為重大的意義。
一、行為導向教學的內涵
行為導向教學的出發(fā)點是教會學生學習,是把傳統(tǒng)教學中以教師的“教”為主的教學方式轉變?yōu)橐詫W生的“學”為主的教學方法,把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進行了密切的結合;行為導向教學運用師生互動的模式進行相應的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作為整個教學活動的引導者,帶領學生進行相應的學習活動。
另外,行為導向教學在實施的過程中還充分地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本及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占主體地位,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jù)不同的主體、不同的環(huán)境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教師的教學對學生成長和發(fā)展有著很大的影響,好的教學能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學生的成長,幫助學生更好地發(fā)展;教學不只是讓學生學習知識,而且還要教會學生學會學習,進而讓學生學會做事、學會與人交往、學會生存。
二、行為導向教學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原則
(一)課堂教學中的時間原則
課堂教學時間原則指的是課堂上的大部分時間都用于學生進行主體性的活動,例如,一堂課45分鐘,教師單純地教的時間與學生進行學習的時間之間的比例為1:2,教師花15分鐘的時間進行相關知識的講解,而另外30分鐘的時間就留下來進行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活動,把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這是課堂教學的時間原則。在行為導向教學中,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對相應的教學方式進行一定的改變,要樹立起以學生為本的教學觀念,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谶@個原則,教師可以進行相應的教學設計,對有限的課堂時間進行合理有效的安排,通過有計劃的組織、引導,帶領學生高效有序的完成相應的教學計劃。
(二)課堂教學中的引導性原則
引導性原則指的是教師在對教學進行設計的時候,遵循認知、表達與理解這一核心原則,進而充分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就高中生物知識而言,其體系的構建以及學生相關能力的提高都是通過一定的課堂教學逐漸形成的。因此,教師在對課堂教學的內容進行設計的時候,應注意相應的重點,并根據(jù)不同的重點進行相應的教學安排。比如,這節(jié)課是組織學生學習遺傳和變異,那么教師就應該根據(jù)教學的內容,先組織學生對相關概念進行學習,再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對相應的遺傳變異現(xiàn)行進行分析研究,最后進行總結,對學生在探索學習中得到的知識進行相應的補充;如果這節(jié)課是讓學生對學習過有關遺傳變異的知識進行提問,那么教師就應該根據(jù)相應的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對相關的知識進行回顧,讓學生在對已學知識的回顧中發(fā)現(xiàn)問題,查漏補缺。
(三)課堂教學中的自主探究原則
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提問、設置一定的疑問等方法往往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互動經(jīng)驗相對缺乏的教師,可以選擇一個比較重要的知識點,從這個知識點展開相應的問題,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進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的目的。
在行為導向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知識及掌握知識的主要途徑就是通過自己的探索,其方式也不是固定的,在教師的引導下,每個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情況,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引導學生,并根據(jù)實際的情況給予相應的指導。在生物的教學過程中,相對困難的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教師應根據(jù)實際的情況,給予學生一定的幫助,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對一定的資料進行處理或解釋,進而逐步培養(yǎng)起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例如,在組織學生學習細胞與細胞工程這一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對細胞的相關知識做一個整體的描述,讓學生對相關的知識有一定的認識,然后再把收集到的相關資料在學生面前進行展示,再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細胞的特點是什么?細胞工程主要做什么?怎樣利用相關技術進行細胞的培養(yǎng)?教師進行到這里之后,就可以讓學生對相關問題進行討論,讓學生對相關問題進行解決。這樣既給學生一定的空間進行相關問題的研究,又很好的帶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課堂的氣氛,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結束語
行為導向教學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方法,其主要是以學生為主開展的教學,重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能力,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具有很大的意義。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jù)實際的情況,對行為導向教學法進行合理的使用,有效地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對生物知識的學習興趣,并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霞.基于行為導向教學的高中生物教學實踐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2.
[2]衛(wèi)晴,肖幫裕,高翠.行為導向教學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08,38:176-177.
[3]肖幫裕.淺析“行為導向”教學在高中生物課堂中的應用[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9,09:51-52.
[4]付中元.關于行為導向式教學中教師角色的定位[J].考試周刊,2009,47: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