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懷揣著一份憧憬,肩負鄂博友誼的使命。初來西陲邊疆,這里的美麗風景就陶醉了我的心。援疆生活充實而簡單,策馬揚鞭,青青的草原,空曠的穹廬,冰火兩重天,獨特的環(huán)境,總讓人樂不思蜀,新疆的學生很是讓我感動。
【關(guān)鍵詞】援疆 支教 愛
我叫胡能剛,于2009年來到祖國邊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博樂市高級中學援疆支教,至今都第五年了,是什么促使我援疆呢?在新疆有什么所見所聞呢?
隨著我省援疆政策的落實,2009年8月,第一批在職援疆教師到達新疆博樂,我也位列其中。新鮮感和責任心同時在心里存在,對于新疆的一切我感到好奇,要去探索;同時心里也埋下了要為新疆的孩子多做點實事的種子。
懷揣著一份憧憬,肩負鄂博友誼的使命,我們一群湖北援疆教師來到了這美麗的博爾塔拉。兩地領(lǐng)導給我們書寫了一份美麗的榮冠:“情灑邊疆育桃李,行囊落處是故鄉(xiāng)?!睘榱诉@份期待和深情厚愛,我們開始了自己的援博生活。
初來西陲邊疆,這里的美麗風景就陶醉了我們的心。戈壁風光,天山雪景,賽里木湖的波浪,阿爾夏提草原的牛羊以及阿拉山口的哨兵,都以它們絕美的姿態(tài)顯示著西部這塊土地的神奇和魅力。美酒佳肴,歌舞音樂,熱情的笑臉,直爽的性格,也讓我們這些內(nèi)地人感受到了新疆各民族的豪爽和好客。我們的心就這樣被欣喜和快樂包圍著。博爾塔拉以它博大的胸懷溫暖了我們這些遠方的來客,友誼的使者。
融入學校一晃就有五年時光了,在工作和生活的日子里,我們更進一步的認識到了博樂教育工作者的敬業(yè)精神和積極進取勇攀高峰的理想追求。他們克服了新校區(qū)交通和生活條件的種種不便,用吃苦耐勞的堅韌精神,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教育教學的豐碩成績。讓我們這些援疆人員既佩服又感嘆。雖說是來援疆,更多的應該說是來交流和學習。他們身上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太多太多。由于實行寄宿制的原因,學校仿效了嚴格的軍事化管理。學校工作緊湊而有序:每周一次的全校升旗儀式莊嚴肅穆;每日一次的早讀和國歌聲響徹校園,各族學生和老師同唱國歌的場景讓人對祖國母親充滿無限深情;早操時刻的廣場上,蒙古舞和課間操韻律交相輝映。連花壇中的花草綠樹也被感染著手舞足蹈起來了。課堂上各族學生和老師探究學習的畫面其樂融融、生氣勃勃。中午的學校食堂,各民族食品色香味美,老師和學生根據(jù)不同的風俗習慣各取所需。一派民族團結(jié)大家庭的溫馨和諧。午間休息時刻,靜靜的校園一派祥和,班主任和宿管老師辛勤的身影也是唯美的風景。下午的校園更是生機盎然。校本課程,陽光跑操,音美欣賞,師生活動讓原本安靜的校園變得熱鬧非常,一首首抒情向上的青春校園歌曲回蕩在耳際,讓人感慨學校生活的豐富多彩。當夜幕降臨,校園又由操場上的歡聲笑語歸于平靜,教室溫馨的燈光和老師娓娓的話語彌漫著高大的教學樓。班主任和值班老師的腳步聲又襯托出晚自習的寧靜祥和。當凌晨的鐘聲響起,宿舍在短暫的喧鬧后再次回復安詳,夜空中熠熠閃爍的群星也慢慢合上了惺忪的睡眼。校車發(fā)動的轟鳴聲顯得有些刺耳,晚歸的老師們終于可以放下勞碌,奔向溫暖的家園。博爾塔拉的夜就此酣眠,戈壁灘上風聲嗚咽。這也為我們博樂師者一天的工作寫下圓滿的句號。新的一天從新開始。
當然,對于我們這些湖北援疆老師而言,從河湖水鄉(xiāng)來到這塞外邊地,難免有些不適應的地方。炎熱少雨的氣候,風味不同的飲食以及不同的生活習慣等,都考驗著我們并不堅強的身體和心理。故鄉(xiāng)親人朋友的牽掛,忙碌時的勞累辛苦,閑暇時的孤獨寂寞,也伴隨著我們工作生活的日日夜夜,我們的心也在煎熬著。但是看著本地老師們的辛苦和勤勉,我們又有什么不能克服的呢。想當年林則徐遠赴新疆,歷盡千難萬險,用三年時間給新疆留下了“林公樹”,“林公渠”和坎兒井,功在千秋。可說是“身披褐衣,心懷美玉”。而左宗棠年逾古稀仍為新疆事業(yè)奔走,左公柳常青。他卻慷慨陳詞,“壯士長歌,不復以出塞為苦,老懷益壯,差堪告慰。”面對他們,我們唯有高山仰止,雞鳴不已。
作為年輕人,或許氣候關(guān)、情感關(guān)、時差關(guān)都不是問題。問題是在人生路上指點方向的人卻找不到。聽到援疆支教這幾個字,年輕人心里永遠是激情澎湃、熱血沸騰!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有時被本地的少數(shù)人告知,普通老師,要創(chuàng)新,更要服從,絕對服從。一個單位的管理,面對幾地的老師,肯定不能僅僅依靠打壓和行政命令就能發(fā)展壯大的,起碼的溝通和交流應該是要的,在這方面這里領(lǐng)導做的很好。讓我在邊疆感受著溫暖。
19省市對口援疆是中共中央非常明智的決策!我們有幸能加入到這個隊伍中來,是一件非常榮幸的事。如何能將對口援疆做到實處,援疆地能滿意,受援地能滿足?我們湖北的援疆口號中有一項是智力援疆,我覺得提的很好。收效也是顯而易見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關(guān)鍵是如何從內(nèi)心深處得到受援地的認同,的確是值得思考的。我相信,只要我們是傾每個人之力來完成,總有人會認同的,而且隨著援疆援教的深入,認同之聲會越來越多的。
援疆生活充實而簡單。平時教研教學,閑時走走邊疆圣地。新疆的人其實很樸實,待人很真誠。尤其是到少數(shù)民族家里,看看他們的生活,體驗一下他們放牧的生活,也是別有一番風味的。策馬揚鞭,青青的草原,空曠的穹廬,冰火兩重天,獨特的環(huán)境,總讓人樂不思蜀。
新疆的學生很是讓我感動。有一個我?guī)Я藘赡甑膶W生,高考之后沒有選擇上大學,因為家里條件有限,沒有選擇繼續(xù)求學而是工作了。卻在隔了幾年后還來學校問到胡老師是否還在學校。這里的孩子很認同我們湖北來的老師。這讓我尤為感動!我認為這樣的孩子雖然沒有能上大學,但實際上他們已經(jīng)在成長了,我也覺得欣慰了。
援教很美好,祝愿我們偉大祖國繁榮昌盛,祝愿我們偉大的母親和諧祥泰。中國人,中國心,中國夢!
【參考文獻】
[1]《新疆地方志》2013年第3期
[2]《博樂市高級中學校史》
[3]《林則徐傳》
[4]《博樂市高級中學??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