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成為教育教學關注的焦點。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卻有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是:教師教得很辛苦,學生學得也很痛苦,而我們的學生卻沒有學好。這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必須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尤其對于高中物理,在新課程下物理課時明顯減少,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顯得更為重要。構(gòu)建有效課堂教學有多種方法與策略,通過自己多年的教學探討,我認為構(gòu)建高中物理有效課堂教學的關鍵是回歸對物理探索的本質(zhì),還給學生應有的探尋物理真理的快樂,只有構(gòu)建出讓學生能體驗到學習快樂的課堂才可能是最有效的課堂。下面就談談我在教學中的一些體會。
一、把體驗物理現(xiàn)象和實際操作的快樂還給學生
傳統(tǒng)的高中物理課堂過分注重知識的傳授,輕視學生的學習體驗,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學生的主體性缺失、對物理過程的體驗性缺失,從而喪失了學習物理的樂趣。記得我曾經(jīng)接觸過一位剛上高中不久而物理成績大幅下滑的學生,他這樣說到:“物理本來是一科多么有意思的課,竟被我們老師教成這個樣子!所以我的物理成績…”,這句話雖然過于偏激了一些,但任何一位物理老師聽了也肯定會觸動頗深。正像該學生所期待的那樣,物理應該是高中所所設科目中最有意思、最能與現(xiàn)實生活相結(jié)合、最具吸引力的一門課程啊,而在大力提倡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為何物理反而沒意思了呢?據(jù)我了解分析,在新課改的課程設置中我省高一物理每周只有兩課時,有些老師往往害怕內(nèi)容講不完,害怕學生學不會,于是物理課中應有的一些小實驗或演示實驗都不做了,甚至連本該到實驗室進行的分組實驗也都以講代做了??上攵?,這樣的物理課能讓學生喜歡嗎?
事實表明害怕內(nèi)容講不完、害怕學生學不會、省略讓學生體驗與操作的做法往往會事倍功半、適得其反。其實物理應該是一門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充滿實驗探究的快樂與艱辛的一門學科,這正是物理所應具有的魅力和精彩,這也會引起中學生們的極大興趣和求知欲望。對于90后的高中生們,他們最缺少的也正是對生產(chǎn)生活中的物理現(xiàn)象、物理過程的直觀感受,很多本來應很熟悉的簡單機械他們卻一無所知。所以筆者認為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物理實驗不但要做而且要盡量多做,而且要遵循這樣的原則:能讓學生進實驗室動手操作、體驗的實驗就不要只在課堂演示,能在課堂演示的實驗就不要只看視頻,能看視頻的實驗就不要只是講講而已。教學中我們應盡可能做到實驗所用的材料是學生所熟悉的,這樣容易克服思維障礙,較快地達到掌握物理概念的目的。盡可能讓學生親手擺弄或制作實驗器材,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使學生建立起牢固的相關物理表象,敏銳地洞察其中發(fā)生的物理過程,使知識理解得更為透徹。并由實驗的新奇現(xiàn)象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形成直接興趣和求知欲,雖然這種興趣還處于一種較低層次的水平,但它對發(fā)展學生學習興趣和形成持久的學習動機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只有這樣才能把對物理過程的體驗和操作的快樂還給學生,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把動腦思考、動手推理、勇于探索的快樂還給學生
通過物理實驗的體驗使學生獲得了對物理現(xiàn)象、物理過程最直觀的認識和興趣,但高中學生對事物的探究不能只局限在這一較低層次上,而應逐步轉(zhuǎn)移到理論興趣之中,否則不會達到應有的高度與水平。在實際教學中常有老師抱怨“學生一聽就懂,一做就錯”,“現(xiàn)在的學生似乎普遍較為浮躁,不能靜下心完整干好一件事”。其實不然,這是因為學生雖然有了一定的直覺和操作興趣,而高中物理更需要的是學生深層次的動腦思考、動手推理、勇于探索的習慣和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一步的培養(yǎng)、熏陶與指導。
教師應是一位勇于探究物理真理,喜歡動腦,樂于推理的楷模。要從言傳身教中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感受到思考、推理的快樂,從而投入到對物理理性理解與推理的快樂之中去。記得我在課堂中有一位學生突然提出了一個從未遇到的問題,我雖然不知道最后結(jié)果,但我自信地認為應該能較快推理出來,于是在課堂中便帶領同學們一起推理。事情并非那么順利,經(jīng)過三五分鐘還未出來結(jié)果,這時班里有些同學開始有些躁動,似乎要看老師的笑話,這時我也許是對自己有足夠的信心,我不自覺地、很有底氣地說了一句“不相信做不出來它!”沒想到此話一出班里立刻爆發(fā)了熱烈的掌聲,我也會心一笑,然后班里是一片寂靜,只聽見筆在紙上的書寫的聲音。不久,結(jié)果出來了…。后來證明這件事大大激發(fā)了學生敢于推理、追求真理的信心和興趣!
所以,在物理課堂中,如果沒有對物理問題的深入思考和嚴格推理探究,物理學習往往是膚淺的、被動的,也不會抓住學習物理的真諦。只有使學生對物理理論產(chǎn)生了興趣,而不是只對變幻莫測的表象感興趣,學生的思維才會更活躍、更深刻,更富有創(chuàng)造性。這樣的物理課堂教學才會是最有效的。
三、把討論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敢于質(zhì)疑的快樂還給學生
現(xiàn)在的課堂教學往往是經(jīng)過教師“精心”備出來的,學生和老師的活動被預先設定好的一個個環(huán)節(jié)緊密的串起來,學生的討論回答往往也是被預先設定的圈套牢牢套住,迫使學生去鉆。所以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中很難提出有個性的問題,也就找不到發(fā)現(xiàn)問題、討論、質(zhì)疑的快樂了,也就談不上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所以有效的課堂是需要精心的準備,但不是把問題設置的越細越好,更不能把學生可能的反應都預設好,否則只能抹殺學生質(zhì)疑、討論、交流的興趣。
課堂教學要留給學生足夠的討論時間與空間。“擯棄滿堂灌”是我們的共識,而當我們把學習的空間還給學生時,如果學生有疑問,就應允許他與前后位的同學討論,也可以鼓勵他找合適的同學討論,也可以和老師討論交流。如果需要演示,還可以到黑板上板書,可以使用投影儀,可以操作電腦……。把提問的權(quán)力還給學生,就是要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更多的機會去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另外,老師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應有意通過情景、疑問、破綻等激發(fā)學生們提出更多的問題。教師不應以知識的傳授為目的,而應以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加深問題的深度、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特別是形成自己對解決問題的獨立見解為最終目的。老師更不應只回答考試范圍內(nèi)的問題,對學生提出的超出考試范圍與要求的問題同樣要本著尊重科學的精神來回答,這樣的“時間浪費”往往會激起學生對課程的真正熱愛,實現(xiàn)真正的、長久的有效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