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學體育教學改革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后奧運”的中學體育教育該走向何方,引起了學術界和教育界的不斷關注。從目前的現實情況來看,只有在教學過程中引入新技術,并不斷注重教學技巧,才能夠不斷提高教學效果。
一、體育教育技術的應用
體育教育事業(yè)中主要因素是人,是從事體育工作的老師和教練員,提高體育工作者的文化科學素質水平,培養(yǎng)科技意志,運用科技能力的手段。對從事的教學、訓練工作能得到創(chuàng)造性和意想不到的效果和效益。在現代,體育工作者掌握體育科技知志與方法是充分發(fā)揮其職能必須具備的條件。
1、現代中學體育對體育科學技術有繼承、積累、傳遞、和保存的基本功能,這種功能以新興的科學技術為基礎,并對其不斷進行強化與發(fā)展,使其與中學體育教育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在現在中學體育教育中,體育本身就是一項技術,它需要教師在教學、訓練與管理過程中,能夠將其廣泛引用,并且不斷進行改善與發(fā)揚光大。
2、當今科學技術發(fā)展迅猛,對體育教學能夠產生積極的影響。教育觀念、人才培養(yǎng)模式、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和手段都在發(fā)生和即將發(fā)生一系列變革??茖W技術在中學體育教學的影響,依靠科技提高體育教學效果,完成體育的各項工作有著重要的實踐意義。
如何在學校體育中通過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學生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和提高提高全民族素質,這將給予我們體育工作者提出更大的挑戰(zhàn)空間和發(fā)展機遇。
二、應用形式
1、中學生有很好的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造思維
教師可以搜集資料向學生描述高科技體育用品。比如向學生介紹自行車運動員騎用的由六家公司花三年時間研制的超級自行車;最新式的密織合成泳衣:各種各樣幫助訓練的網球機器人、柔道機器人,來鼓勵學生有大膽的創(chuàng)造精神,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興趣,和為未來奮斗的理想。開動腦筋,反復設計,并在教師的指導下設計出收集乒乓球的器具。這種器具結構簡單,設計卻很巧妙,一根木柄,一個箱子,幾根結實的尼龍繩,構成了一個不用彎腰便能收集一百幾十個乒乓球的工具。這起中學生體育科技的成功實踐活動,是和教師對學生的科技教育分不開的。
2、指導學生運用科技的帶動人
在當今電腦、錄像、電視媒體廣泛運用的今天。應把這些作為改進運動隊訓練的手段之一。我國48公斤級舉重選手張祥森的挺舉動作,從發(fā)力到舉起杠鈴,身體重心前后移動15厘米,從俯視角度看,重心左右移動也較大。根據這一診斷提出改進意見,使挺舉成績大大提高,取得了奧運銀牌。在學生的訓練中,教師要有意志用科技手段進行指導,診斷,提出改進意見。
3、使用現代教育技術
由于多媒體教學具有人機交互、圖文、聲像并茂的特點,且具有強大的數據量,因此采用多媒體教學有利于激情引趣,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有利于優(yōu)化體育教學過程,提高體育教學效果,在感知、想象、理解、應用整個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突出重點,降低難點,增大教學密度,節(jié)省教學時間;同時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多媒體教學已成為教育教學的一種手段,是體育教師手中的重要教學工具。
三、其它
1、生物、社會和心理相結合的現代體育觀
中學體育目的就不僅應是只重視學生在校期間的身體鍛煉及其效果,應從教育、體育社會、生物、心理等多學科的技術出發(fā),去發(fā)揮學校體育的功能和效益,尤其應注重學校體育的長遠效益。使學生在離開學校教育以后仍能夠根據主客觀條件,從而從科學的角度出發(fā),積極有效的體育鍛煉,從而使之終身受益。
2、引入健康教育教學觀念
由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滿足他們直接體育需要,激發(fā)和培養(yǎng)他們的體育興趣,形成愛好,養(yǎng)成鍛煉習慣。調動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體育興趣,通過體育活動娛樂身心的同時強身健體。盡可能使學生從促進大眾健康的角度考慮,在學習中引入技術的概念,多選擇那些難度不太大、易于開展、人人或少數人即可進行、能延續(xù)到社會適合于成年人的、對終身增強體質實用性大的終身運動項目,如,武術、太極拳、游泳、網球、乒乓球、舞蹈等,在身體素質全面發(fā)展的基礎上,讓學生真正掌握一定的自己有興趣、有一技之長的體育項目。
3、引入師生互動教學觀念
傳統(tǒng)教學中“我要學生練”的教師主宰代主導、“教師要我練”的學生主體成客體的被動體育教學傾向,扼殺了學生的鍛煉自覺性和主動性,削弱了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和認志。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并不排斥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導育”、“導學”、“導練”、“導規(guī)”的方法,引導學生明確鍛煉的方向和目標,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真正把學生放到主體位置,充分發(fā)揮學生“我要練”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鍛煉的自覺積極性。通過教學方法的不斷改進,逐步使體育教學整體改革向著俱樂部制、按興趣分等級教學的授課方向發(fā)展。
4、充分挖掘體育教學內容本身所蘊藏的創(chuàng)新特點和教育功能
鼓勵學生之間相互信任,相互負責。除培養(yǎng)學生學習知志、注意力、記憶力、觀察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外,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情感、動機、意志、性格、習慣和靈感等非智力因素。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采取人性化教育方式,當學生有不良情緒出現時,體育教師應在尊重學生的前提下,多采用目光暗示,走近提醒,沉默警示,側面教育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己認志錯誤,淡化對立情緒,突出教學的情感功能。而這些在學習過程中動機的確定、情感的熏陶、意志的鍛煉、興趣的培養(yǎng)、性格的優(yōu)化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正是消除各種心理障礙的有效手段,特別是對患有偏執(zhí)、抑郁、自卑、敵對等不良心理癥狀的學生有良好的治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