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三、四”同現(xiàn)嵌格成語在語義色彩上一般表現(xiàn)為貶義,這與“三、四”的反復(fù)義及文化義有關(guān),也與和其連用的語素的詞性及感情色彩有一定的關(guān)系。
關(guān)鍵詞:三四同現(xiàn) 成語 貶義
所謂“三、四”同現(xiàn)嵌格成語,是指分別嵌入“三”“四”的成語,如“三妻四妾、朝三暮四”等。對于漢語數(shù)字成語的研究歷來很多,也有一些學(xué)者曾提到“三、四”并用的成語含有貶義,但并未對其中緣由進行深究。現(xiàn)以梅萌主編《漢語成語大全》(梅萌,2012)為基礎(chǔ),試探究“三、四”同現(xiàn)嵌格成語一般表貶義的原因。
一、語形分類
(一)按“三、四”嵌入的結(jié)構(gòu)劃分
1.“三、四”偶位嵌格(文燦,2012),即“X三Y四”。如“推三阻四”“朝三暮四”等。這類成語中的“X、Y”多為動詞性,且“三、四”不表數(shù)字義,而多為虛指代稱。如“挑三揀四”中的“三、四”不再是表示數(shù)量的“三、四”,而是虛指某類事物。
2.“三、四”奇位嵌格(張占山,2004),即“三X四Y”,如“三從四德”“三妻四妾”等。這里的“三、四”,一般表“多”,泛指。如“三朋四友”中的“三、四”,不是只指朋友的三、四個,而是泛指很多朋友。
(二)按“三、四”所指意義劃分
1.“三、四”表數(shù)量
(1)“三、四”表確指:朝三暮四 捱三頂四 橫三豎四 三從四德……
(2)“三、四”表泛指:三妻四妾 三老四少 三病四痛……
(3)“三、四”表反復(fù):再三再四 重三疊四 三求四告 三翻四復(fù)……
2.“三、四”表虛指代稱
不三不四 差三錯四 顛三倒四 丟三落四 拉三扯四 說三道四 挑三揀四 言三語四……
二、語義特點
(一)貶義色彩
詞的情感意義是由詞所體現(xiàn)出來的說話人對所指對象的主觀態(tài)度及各種情感意義,凡表否定、厭惡等消極情感的都屬貶義[4](P141)。而“三、四”同現(xiàn)嵌格成語的感情色彩一般表現(xiàn)為貶義。
通過對梅萌《漢語成語大全》統(tǒng)計分析,“三、四”同現(xiàn)嵌格成語貶義色彩分布情況如下。
(二)貶義色彩的形成原因
從表1可以看出,“三、四”表反復(fù)義和虛指義時,貶義比率最高,“三、四”表泛指時,貶義比率最低。主要原因有:
1.“三、四”的反復(fù)義
首先,古代漢語中,“三”表示“多”的含義。古人認為“三”是一個成數(shù)。如老子《道德經(jīng)》“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司馬遷《史記律書》“數(shù)始于一,終于十,成于三”等。正因為“三”是成數(shù),所以后有“三人成眾、三木成森、三水成淼”等詞的出現(xiàn),其中“三”表示“多”的意思。甲骨文中,用“三橫”表示“三”,用“四橫”表示“四”,“四”比“三”多一,所以“四”也有“多”的語義?!岸唷庇挚梢员硎尽胺磸?fù)多次”義[5](P139~141),如《戰(zhàn)國策》“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等。所以“三、四”多具有“反復(fù)、多次”義。
其次,動詞性語素的連用。表1貶義率較高的成語中,與“三、四”連用的語素多為動詞性,占到約90%。表反復(fù)義的“三、四”與動詞性語素連用后,則多表動作的反復(fù)多次。凡事適可而止,“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道德經(jīng)》),過多則生出貶義。所以,“三、四”表“反復(fù)”義時,形成的成語常具有貶義色彩。
2.“X、Y”自身的貶義色彩
如果“X、Y”本身表示貶義,則整個成語相應(yīng)也具有貶義色彩。在“三、四”表泛指的成語中,其貶義色彩多因此而形成。通過對此類成語的分析發(fā)現(xiàn),與“三、四”連用的“X、Y”,本身就帶有貶義色彩,如“挑三揀四”的“挑揀”,“吆三喝四”的“吆喝”等。
這類成語多為“X三Y四”格式,且“X、Y”基本都是動詞性的,“三、四”作“X、Y”的賓語成分。這里的“三、四”已經(jīng)不是表數(shù)的詞語,而是表虛指的代詞。如“丟三落四”“說三道四”的““三、四””,已經(jīng)不是指“三、四”個,而是指代某一類事物。
3.“三、四”的文化意義
“X、Y”雖本身已含貶義色彩,但為何獨獨選用““三、四””與其連用?
首先,與《易經(jīng)》思想有關(guān)?!兑捉?jīng)》分八卦,每卦六爻,象征事物發(fā)展的六個階段,而第三、四爻處在六爻的中間位置,在易經(jīng)中象征正道和大道。所以,“三、四”也相應(yīng)地具有“正統(tǒng)、正派”之義。
其次,“三、四”的完整、美好意義?!叭辈粌H是一個數(shù),可表示多,還可表泛指,指代事物整體。如“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弟子規(guī)》),“三人成眾、三木成森”等。可見,“三”是一個滿數(shù)(張繼蕓,2011),可以寄托人們的美好愿望?!八摹痹诠糯鷿h語里則多含有“稱心、周全”義,多取“事事(四四)如意”之義[5](P185)。如“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曰南北,曰西東。此四方,應(yīng)乎中”(《弟子規(guī)》),四時者,春夏秋冬;四方者,東西南北。更有琴棋書畫的“四藝”、筆墨紙硯的文房“四寶”等。
由此可見,“三、四”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都可以寄托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禮贊。于是,通過對“三、四”的否定,就可以表達人們不美好的情感。也正是由于“三、四”所含有的這樣的文化意義,含有貶義色彩的詞語才與“三、四”連用,用來表達不美好的感情色彩。
4.成語典故本身貶義
主要是“三、四”表確指的這類成語。如“朝三暮四”“三從四德”等。
三、結(jié)語
“三、四”連用的成語在漢語成語中是比較特殊的一類,特別是“X三Y四”格式成語,一般都表貶義色彩,與“三、四”所帶有的完整美好正統(tǒng)的文化意義有關(guān),與“X、Y”自身多為動詞性及貶義色彩也有一定關(guān)系,這是區(qū)別于其他成語的主要特點。
參考文獻:
[1]梅萌.漢語成語大全[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2.
[2]文燦.偶位嵌數(shù)成語研究[D].廣州:暨南大學(xué),2012.
[3]張占山.奇位嵌數(shù)成語中的數(shù)詞[J].煙臺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2004,(3).
[4]邢福義.現(xiàn)代漢語[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11.
[5]張德鑫.數(shù)里乾坤[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9.
[6]張繼蕓.數(shù)字三的中西方文化對比分析[J].科技信息,2011,(21).
(錢盼 湖北武漢 華中師范大學(xué)語言與語言教育研究中心 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