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認知語言學角度,對比分析了漢語“冷”及英語“cold”的隱喻概念,結果表明:英漢兩種語言中“冷”的基本語義是相同的,兩種語言之間存在相似之處,同時也存在著差別??傮w而言,“冷”和“cold”兩個詞隱喻投射大致相同,基本呈對稱分布,說明這兩個詞在構建抽象概念系統(tǒng)中所起的作用大致相當。
關鍵詞:冷 cold 隱喻概念 語料庫
一、引言
感官形容詞主要用來表述人們通過五大感官——耳、目、口、鼻、舌所感知到的性質(zhì)、狀態(tài)及變化等。Langacker指出,除了時間和空間外,還有些最基本的認知域,如溫度、色彩、味道、音調(diào)之類的感官體驗。人們對世界的經(jīng)驗源于其感官與外部世界的交互作用,作為人類最基本的身體體驗,必然受到文化、生存環(huán)境、歷史發(fā)展等的影響。
認知隱喻學是20世紀80年代至今國際理論語言學界新興的學術流派和研究路向,是一門堅持體驗哲學觀,以身體經(jīng)驗和認知為出發(fā)點,以意義研究為中心,旨在通過認知方式和知識結構等對語言事實背后的認知規(guī)律做出統(tǒng)一解釋的跨領域?qū)W科。隱喻是指利用一種概念來表達另一種概念,需要這兩種概念之間的相互關聯(lián)。這種關聯(lián)是客觀事物在人的認知領域里的聯(lián)想。
隱喻具有兩種特性:一是基于人體的經(jīng)驗,二是從具體到抽象域的投射(projection)。隱喻投射涉及到源域(source domain)和目標域(target domain)。其中,初始概念被稱作源域,被映射的概念域被稱為目標域。早在1936年,隱喻相互作用論的創(chuàng)始人理查德就曾指出:“好的語言是一種圓滿的實現(xiàn),能表達人的感知本身所不能表達的事情。語言是不同領域的交匯點,不僅是認知的表現(xiàn)形式,而且也是他的組成部分。源域日常經(jīng)驗的認知體系構成了語言運用的心理基礎。”(趙艷芳,2001)
目前,國內(nèi)外學者的分析研究主要集中在時間域、空間域、嗅覺域、視覺域和顏色域等領域。對溫度域詞語的研究卻較為少見,尤其是從概念隱喻角度對溫度域進行研究的就更少了。Deingnan從英語語料中考察了800多個隱喻,其中談到了由“冷”和“熱”構成的依次為英語詞匯的隱喻意義[3](P182-189);高航依據(jù)漢語語料討論了溫度作為基本的意象圖式在構建漢語概念系統(tǒng)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將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以隱喻概念(metaphorical concept)為理論框架,從英漢對比視角分析漢語“冷”及英語“cold”在構造隱喻概念時遵循著什么樣的認知模型。
二、英漢語言中關于“冷”/ “cold”相關的隱喻概念分析
由于人類的生理基礎、所處地域環(huán)境和認知能力具有相似性,又因為隱喻是建立在人體自身對外界的體驗和感知之上,所以不管是漢人,還是英語國家的人,對于“冷”或者”cold”概念的理解在宏觀上是大體相同的。即當溫度明顯低于慣常標準,及明顯低于人的體溫或者低于與人的舒適感一致的溫度時,人們便會感覺到冷。
然而,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以及中國人與英語國家的人在思維方式上有較大的不同,其語言上的表達也有差異。因此,在對“冷”/“cold”的感知上也會呈現(xiàn)出除了共性之外的個性。
下面,我們根據(jù)語料,具體考察“冷”/“cold”在漢語及英語中的隱喻投射。
(一)漢語中“冷”的隱喻投射
在漢語中,“冷”常用作形容詞,可以用來修飾人以及人的內(nèi)心感覺;還可以用來修飾物體所處的狀態(tài)。對于修飾“人”和修飾“物”的情況,隱喻投射也有所不同。
1.喻“人、或人的感覺”
“冷”字喻人或者人的感覺時,通常表示一個人主動地用“冷”的狀態(tài)處理某事,即不關心或不感興趣,或者保持中立;或者人被某種局面所壓抑,感覺“冷”。
(1)對成績不好或有過錯的孩子,也應給予適當?shù)呐u,并以親切的態(tài)度幫助他,決不能去埋怨或諷刺,以免使他喪失信心并引起對你的冷淡與疏遠。
(2)瀟瀟徑直奔到橋頭,她正要判斷今天行經(jīng)的那條道路,誰知羅田卻迎面走來,他的面色冷漠,似乎嗔怪瀟瀟的到來。
(3)作為一個科學家,應該是冷靜而富于毅力,而不應該有想入非非的思想。
(4)嚴重的局勢、可悲的前途使他心灰意冷,精神萎靡。
(5)但她見自己被冷落在一邊,心中有些不快,賭氣地把魔盒的藍色按鈕關了。
2.喻“物體、事物、局面”等
“冷”字喻“物體、事物或者局面”時,通常表示從客觀的角度來看,其具有“冷”的特性,即“不熱鬧、不常見、暫時擱置、出乎意料”等義。
(6)夜深了,小街開始冷清,小店鋪紛紛停業(yè)關門。
(7)這個辦法常常會碰到困難:有時候-個字就沒有跟它同音的字,或者雖然有同音的字,這個字恰巧是個冷僻字,注了等于不注。
(8)她經(jīng)過半年拉開距離的“冷處理”,卻沒有冷靜下來。她想念蘇倫,逃避不了自己的感情。
(9)誰都沒有預料到,六運會足球決賽爆出的第一個冷門是:天津足球隊被擠出八強。
(10)象冷不防被人推了一把,肖武斌往后退了幾步,眼睛越睜越大,一眨不眨地盯住張秀英看。
此外,在漢語中,“冷”字還用作比喻以幽默取笑的方式進行諷刺、嘲弄等。如:
(11)大寶不知從哪鉆出來,兩手掐著腰,嘴角帶著冷笑瞅著她。
(12)湯玉麟對此深為不滿,稱“派出所”為“西瓜棚”,冷嘲熱諷大加反對,因而軍警沖突事件一再發(fā)生。
需要注意的另外一個用法是“冷笑話”。冷笑話,是指笑話本身因為無聊、諧音字、翻譯等問題,或由于表演者語氣或表情等原因,導致一個笑話不能達到好笑的目的,較難引人發(fā)笑而產(chǎn)生冷場,因此被稱為“冷笑話”。
從上述例子可以看出,漢語中的隱喻投射范圍相當廣泛,比如“冷靜是冷”“孤獨寂寞是冷”“冷淡生疏是冷”“出乎意料是冷”“不熱鬧是冷”“不常見是冷”等。
(二)英語中“cold”的隱喻投射
跟漢語一樣,英語中也存在大量的隱喻現(xiàn)象。而“cold”作為人重要的感覺之一,常常被用作隱喻。在英語中,關于“cold”的隱喻可以分為幾大類:“indifference is coldness(冷漠是冷)”,“unconsciousness or death is coldness(無意識或死亡是冷)”,“fear is coldness (恐懼是冷)”,“suddenness is coldness(突然是冷)”,“slightness is coldness(不明顯是冷)”,“completeness is coldness (完全是冷)”。
1.indifference is cold(冷漠是冷)
在待人接物方面如果不夠熱情,敷衍了事,往往讓人感覺很冷,像是被置于冷庫之中。這個比喻無論在漢語還是在英語中都很常見,有很多相關的用法。
(13)After the baby came, the young husband felt left out in the cold. (當小寶寶出生后,年輕的丈夫明顯感覺受到了冷落。)
(14)He thought some players might initially give him the cold shoulder because players accustomed to success under one coach sometimes resist change under another one. (他覺得剛開始的時候有些球員可能不會給他好臉色看,因為他們已經(jīng)習慣了一個教練的指導,現(xiàn)在要他們突然改變會很難。)
(15)The executive committee threw cold water on his proposal.(執(zhí)行委員會不贊成他的提案。)
(16)The bank robber drew a gun and shot the guard in cold blood. (那個銀行搶劫者撥出槍,殘忍地殺了警衛(wèi)員。)
(17)I'm not going to vote for that man for senator——he's too much of a cold fish.(我才不投那個競選參議員的候選人的票,他實在是個不友好的人。)
2.unconsciousness or death is coldness(無意識或者死亡是冷)
當人昏迷失去知覺時,體溫明顯下降;而當人死亡時,體溫會消失,身體變得冰冷。
(18)I knocked him cold with an uppercut. (我一記上鉤拳把他打暈了。)
(19)When the doctor arrived, the body was already cold.(醫(yī)生趕到的時候,他已經(jīng)停止了呼吸。)
3.fear is coldness (恐懼是冷)
當人感到恐懼或拘謹時,神經(jīng)上的反應往往使人身體發(fā)涼,甚至出冷汗。
(20)He plann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demonstration, but then he got cold feet.(他打算參加示威,但后來臨陣退縮了。)
(21)A cold sweat overspread him at the news that she was going away. (他聽到她要到別處去這句話,出了一身冷汗。)
4.suddenness is coldness (突然是冷)
由于事出突然,給人詫異感,從而引發(fā)身體上也可能突然的發(fā)冷等現(xiàn)象。
(22)She had to play the lead role cold. (她不得不臨時出演主角。)
(23)He was supposed to be elected as the minister, but he quit the chance cold. (他本來很有把握被選舉為部長的,但是他突然退出了。)
5.slightness is coldness(不明顯是冷)
太過微小以至于可以被忽略。
(24)I've been off sick for two weeks and it's cold comfort to know that it will be another two weeks to be completely recovered. (我已經(jīng)病假兩周,獲悉還要兩周才能完全康復,實在不能令人寬慰。)
(25)It's difficult to pick up a cold scent. (要找到已隱淡的臭跡不是易事。)
6.completeness is coldness (完全是冷)
人生命結束時,生理上會發(fā)生變化,身體變得冰冷,表示完全徹底地“終了”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26)“I'll admit it. I used to love smoking.” says Kate, who finally quit cold turkey three years ago after several attempts in her 20s and 30s. (“我承認,我以前很喜歡抽煙?!眲P特說到。她從二十幾歲到三十幾歲一直在嘗試戒煙,終于在三年前徹底戒掉了。)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英語中,“cold”的隱喻投射也是基于人自身的體驗,對外界的認知而來。當人類受到外界冷的刺激時,身體會很快地將冷的信息傳遞到大腦。大腦接受到“冷”這個信號之后,會立即下令新陳代謝系統(tǒng)加速工作,接著指揮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退守到第二道防線,即從皮膚、四肢退守到軀干。其他一些“cold”的隱喻方式也是基于當氣溫下降時人們會感到冷這一基本原理。
三、結語
通過語料的對比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漢語中的“冷”和英語中的“cold”這兩個詞匯隱喻投射有很多相似之處。這是因為處于不同環(huán)境背景下的人們,對于周圍環(huán)境的感知大致是相同的,所以在構建隱喻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基本對稱的分布態(tài)勢,但其中也有不少詞語不再具有令人產(chǎn)生隱喻的聯(lián)想,逐漸演變?yōu)槿粘UZ言。在使用“冷”和“cold”構建某個概念隱喻時則會凸顯各自的某個具體語義特征,所以目標域投射出現(xiàn)了一定的差異,這也反映了隱喻在語言發(fā)展過程中具有很強的創(chuàng)造力,兩者之間存在的隱喻投射差異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探討。
注釋:
①本文漢語例句選自《語言大典》及現(xiàn)代漢語語料庫,英語例句
選自《韋伯斯特英語百科大辭典》(Webster Encyclopedic Unabridged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美國當代英語語料庫(Corpu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以及靈格斯網(wǎng)絡翻譯助手。
參考文獻:
[1]Langacker Ronald.Foundations of conginitive grammar:
Theotetical perspective[M].Standford: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2]趙艷芳.認知語言學概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3]Deignan Alice.Collins Cobuild英語語法系列7:隱喻[M].北
京:外文出版社,2001.
[4]高航,嚴辰松.漢語溫度圖式所衍生的概念隱喻[J].四川外語學
院學報,2008,(3).
[5]孫毅,朱文靜.習語的認知隱喻學機理讀釋——基于“冷
(cold)”語料的漢英對比研究[J].外國語文,2011,(6).
[6]陳建祥.漢語溫度域詞語“冷”和“熱”的概念隱喻研究[J].長
沙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1).
(馮婷 周嵐 浙江寧波 寧波大學外語學院 31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