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考察了“哪怕p也q”的演變問題。典型的“哪怕p也q”構式為復句,經(jīng)歷四個不同方向的演變,分別是:單句“哪怕p”,準副詞“哪怕”,單句“哪怕p也q”,復句“哪怕p,但也q”。
關鍵詞:讓步條件句 哪怕p也q 句法演變
假設連詞“哪怕”的詞匯化問題已有多位學者關注[1][2][3],討論“哪怕”的詞匯化實際上也是討論讓步條件構式“哪怕p也q”的形成。然而這個構式出現(xiàn)之后的演變問題卻還未得到學界足夠重視,本文擬討論這個問題。典型的“哪怕p也q”構式為復句(記為“哪怕p,也q”),初現(xiàn)于明代,成熟于清代,此后先后經(jīng)歷四個不同方向的演變,分別是:1.單句“哪怕p”;2.準副詞“哪怕”;3.單句“哪怕p也q”;4.復句“哪怕p,但也q”。本文語料來自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語料庫(簡稱CCL)。
一、單句“哪怕p”
有些“哪怕p,也q”后來演變?yōu)閱尉洹澳呐聀”。單句“哪怕p”最早現(xiàn)于清代,20世紀上半葉大量出現(xiàn)并成熟。演變過程分為四個階段。
(一)r(非現(xiàn)實),哪怕p,也好
清代以來的“哪怕”構式中有一類是表評價的,其前分句表示一個事件,后分句表示對這個事件的評價,典型形式是:“哪怕p,也好”。表評價的詞語還有“沒要緊”“沒關系”“不妨”等。這類構式前往往有一個假設的非現(xiàn)實小句(用“r”表示),形成“r(非現(xiàn)實),哪怕p,也好”三重復句。例如:
(1)將來娶個媳婦,不在乎富室豪門,只要得個相貌端莊、性情賢慧、持得家、吃得苦的孩子(r),那怕南山里、北村里的,都使得。(《兒女英雄傳》第27回)
(2)到該你唱的時候,那怕你唱十個二十個也不妨,只要你肚里多(r)。(《綠野仙蹤》第48回)
(二)r(非現(xiàn)實),哪怕p,也好 > r,哪怕p呢
部分“r(非現(xiàn)實),哪怕p,也好”中,表示評價的“也q”在語境中省略了,形成了“r(非現(xiàn)實),哪怕p”。但是“哪怕q”后一般要加語氣詞“呢”。在我們調查的十部清代小說中共有75個“哪怕”(當時寫作“那怕”)構式,其中有3例是這樣,例如:
(3)寶玉笑央道:“好媽媽,我只喝一盅?!崩顙尩溃骸安恢杏茫斨咸?、太太(r),那怕你喝一壇呢?!保ā都t樓夢》第8回)
(4)等到出了界,卸了我們干系(r),那怕他半路上被強盜宰了呢?(《文明小史》第1回)
例(3)中“那怕你喝一壇呢”補全應該為:“當著老太太、太太隨便你喝,那怕你喝一壇呢也不要緊!”。
(三)r(現(xiàn)實),哪怕p,也好 > r,哪怕p呢
二階段的“r(非現(xiàn)實),哪怕p,也好”句有一部分用例中的“r”隱含著某種意欲、愿望、指令等意義,使得“r”成為意義核心。如例(1)隱含想得個相貌端莊、性情賢慧、持得家、吃得苦的媳婦。清末以來,“r”演變?yōu)橹苯颖硪庥?、愿望、指令、請求的非現(xiàn)實句,同時也是意義核心。這樣情況下評價式“哪怕”句只是進一步解釋說明“r”的,是衛(wèi)星句,刪略后主要表達意思還在。例如:
(5)轉眼間三十多個回合過去了,于老俠心想:兄弟們,別看我的哈哈笑,誰先上來替換我,等我活動活動喘過這口氣來(r),哪怕呆會兒我再上來也好。(《雍正劍俠圖》第32回)
(6)他打定了主意,廉仲必須娶個值錢的女子(r),哪怕丑一點呢,歲數(shù)大一點呢,都沒關系。(老舍《新時代的舊悲劇》)
(7)他只想跺著腳痛罵一場(r),哪怕是罵完了便千刀萬剮呢,也痛快。(老舍《殺狗》)
(8)還有,你得做點兒小買賣什么的(r),哪怕是賣點兒花生呢,也好。這么著,丁約翰就不會懷疑你。 (老舍《四世同堂》)
這些例句中表示評價的部分省去,就成了“r(非現(xiàn)實論題),哪怕p”,換句話說,“哪怕p,也好”變成了“哪怕p”。民國以來,這類“哪怕p”日漸增多,老舍作品中尤其多見。例如:
(9)對付這個狡猾的寶慶?他倆靠琴珠吃飯已經(jīng)有十來年了。過去就受過騙。得想出點招兒來打寶慶身上多擠出倆錢,哪怕只有半塊呢?。ɡ仙帷豆臅嚾恕罚?/p>
(10)一邊目留著哥哥,一邊鼓逗骰子,他希望廉伯還讓給他——哪怕是再讓一圈呢。(老舍《新時代的舊悲劇》)
(11)同時,她就更盼望那件事的實現(xiàn):“咱們怎不過去打他呢?哪怕是先打死一個呢?”(老舍《人同此心》)
(12)說不定還許有點好處,“硬”的結果;人是得硬,哪怕偶爾一次呢。(老舍《沈二哥加了薪水》)
論題“r”和“哪怕p,也q”其實是個解說復句,記為:r+(哪怕p+也q)?!耙瞤”省略掉后,就變成了“r+哪怕p”?!皉+哪怕p”仍是一個解說復句。這個過程可總結為:“[r+(哪怕p+也q)] > [r+哪怕p]”。顯然,這是一個由三重復句凝結成一個二重復句的過程,“哪怕p,也q”演變?yōu)椤澳呐聀”不過是其附帶現(xiàn)象。
“r+(哪怕p+也q)”表解說關系只是演變的條件之一,演變要發(fā)生還取決于“也p”的性質。前文的例子都表明,當“也p”表評價時演變往往發(fā)生。此時“哪怕p,也q”陳述的是個單命題。
還有一種情況是,當“r”和“q”相同時,也能夠省略“也q”,從而發(fā)生演變。下面例句中的“哪怕p”后,如果補全“也q”,則q與r相同。括號內為補全的內容。
(13)能不夠說:“活該!誰不叫你多打些?把地種荒了也是我的事?收不收我不管!只要你餓不著我娘兒們,哪怕你把它一齊扔了哩(我也不管)!”(趙樹理《三里灣》)
(14)是呀,她已經(jīng)不是個小姑娘了,該懂得男女之間的事了,哪怕是自己去摸索呢(也該懂得)。(老舍《鼓書藝人》)
(15)“我決定進去,哪怕是跳墻呢(也要進去)!……”(老舍《新時代的舊悲劇》)
(四)r(現(xiàn)實),哪怕p
前文所討論各種用例基本都出現(xiàn)在小說的對話或者描寫人物心理活動的敘述句中,顯示出很強的主觀性。當代漢語中這種句式又有新的發(fā)展:“r”由非現(xiàn)實擴展到現(xiàn)實句、慣常句,由對話擴展至敘事語句,由小說擴展到新聞體中。上文各例中的“r,哪怕p”均是非現(xiàn)實句,“r”多是指令、要求、意愿、義務等,“p”都表虛擬。而新聞體中的“哪怕p”有的表慣常行為,虛擬性并不明顯,有的則是現(xiàn)實句、毫無虛擬性。這顯示了“哪怕p”的功能由表主觀愿望變?yōu)榭陀^敘事,有些句中甚至可替換為“盡管”。例如:
(16)韓丁的幸福感就在于,他和羅晶晶終于開始了他夢想已久的共同生活,哪怕這種同居關系看上去完全是一對朋友之間的友情互助。(海巖《拿什么拯救你,我的愛人》)
(17)本屆歐錦賽的技術潮流非常明顯。你很難找到一支“糙哥球隊”,哪怕是比較傳統(tǒng)的北歐球隊或者英格蘭隊。(新華社新聞稿 2004)
(18)相比許多國家,中國的家長更習慣于將自己的孩子保護在羽翼之下,哪怕他們已長大成人。(新華社新聞稿 2004)
以上分析顯示,“也q”的語義最初包含在語境中,無須說出,于是“哪怕p,也q”演變?yōu)椤澳呐聀”。因此,這種演變主要是語篇中多重復句省縮的附帶結果。
二、準副詞“哪怕”
有些“哪怕p,也q”的“哪怕”演變成了副詞性成分,其演變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一)插入語“哪怕p”
老舍作品中,有些“哪怕p”和單句套合在一起,其作用是,針對其中的名詞性成分列舉出一個特例,臨時補充一個信息,句法上相當于插入語。主要有兩類:
1.對動詞前名詞性成分(如主語)的進一步列舉如:
(19)他不喜歡憂郁和感傷!快活,哪怕是最無聊無恥的快活,對于他都勝于最崇高的哀怨。(老舍《四世同堂》)
(20)他覺著,殺人,哪怕是殺一個害他丟了差事的日本人,也是一件見不得人的事情。(老舍《四世同堂》)
(21)一個殉國的壯士,哪怕他一個字不識呢,是和圣人有同等價值的。(老舍《四世同堂》)
2.對動詞后名詞性成分(如賓語、或介詞賓語)的進一步列舉
(22)無論多么好的小姨子,遇到夫妻的沖突,哪怕小的沖突呢,她總是站在她們那邊的。(老舍《愛的小鬼》)
(23)與他有關的事,他便拉不斷扯不斷的向別人討論,仿佛別人都應當把他的事,哪怕是象一個芝麻粒那么大呢,當作第一版的新聞那樣重視。(老舍《四世同堂》)
(二)句法成分“哪怕p”
作為插入語的“哪怕p”慢慢會與主句發(fā)生融合,形成一個單句。例(24)是初步融合,“哪怕p”還是個插入語,前后有逗號,還有語氣詞“呢”。例(25)的融合程度有所增強,“哪怕p”后有逗號,還有語氣詞“啊”。例(26)中,“哪怕p”所在句完全是個單句,“哪怕一絲笑紋”作賓語,類似的還有例(27)、(28)。
(24)因此,他喜歡聽,哪怕是極小的呢,抵抗與苦戰(zhàn)的事。(老舍《四世同堂》)
(25)一個年輕力壯的女孩子,為什么把光陰都花費在燙頭發(fā),抹口紅,看電影,講戀愛上面;而不去作哪怕是一點啊,有益于抗戰(zhàn)的事呢?(老舍《殘霧》)
(26)一般來說她倒并不發(fā)作,但面對著媳婦時,她卻肯定不會現(xiàn)出哪怕是一絲笑紋。(劉心武《鐘鼓樓》)
(27)我就從沒受到過你們這些服務人員哪怕一個笑臉。(王朔《人莫予毒》)
(28)我拼命地畫,可是滿房間的畫并不能帶給我哪怕最起碼的生活條件。(卞慶奎《中國北漂藝人生存實錄》)
(三)準副詞“哪怕”
“哪怕p”所在短語最初作賓語,隨后擴展到更多的句法位置。例(29)中“哪怕p”所在名詞短語做話題,例(30)中“哪怕p”所在動賓短語做主語。尤其是例(29)中,“哪怕很尖銳”和“十分有益”并列,顯示二者性質相似。
(29)至于那種對作品哪怕很尖銳但十分有益的批評意見,則應該重視起來。(《讀書》)
(30)要想對這本涉及內容十分廣泛而且新思想到處涌現(xiàn)的巨著,作出哪怕只是概略的評價也是困難的。(《讀書》)
“哪怕p”與主句融合形成單句后,“哪怕”的句法語義性質都有去范疇化的表現(xiàn)。句法上,“哪怕”已經(jīng)不像典型的復句連詞,倒具備一些副詞的特征,可看作“準副詞”。語義上,典型的“哪怕”具有虛擬義和級差義,但作為準副詞的“哪怕”,其虛擬義在有的語境中慢慢消蝕,級差義更加凸顯。上述各例中,“哪怕”的虛擬義還很明顯,下面各例中,“哪怕”所在句均是現(xiàn)實句,虛擬義消退,“哪怕”表達的是遞進級差義“甚至”。例(34)中的 “哪怕”可以替換成“甚至”。但是“哪怕”還滯留有連詞的語義,并不能像“甚至”那樣出現(xiàn)在動詞前。
(31)記者們不想錯過哪怕是最小的細節(jié),他們傳回編輯部的聲音和畫面將告訴世界中國普通民眾在禽流感疫區(qū)的真實生活。(新華社新聞稿2004)
(32)它不但能感受哪怕只有一萬六千分之一毫米的移動,還能感覺出來自什么方向。(《中國兒童百科全書》)
(33)按說,按過去的標準說,按哪怕十年前的標準說,這都得算是一個富足的家庭了。(王海鸰《中國式離婚》)
(34)這其實是和感情有相通的地方,人的激情很快都會過去的,兩年三年哪怕十年,都會過去的。(央視節(jié)目《面對面·王志訪問徐靜蕾》)
從以上分析可見,“哪怕p”最初的插入語性質使其句法地位下降,量級義得到凸顯,虛擬義消蝕,“哪怕”最終成為一個類似副詞的成分。
三、單句“哪怕p也q”
另有些原型構式“哪怕p,也q”后來演變?yōu)閱尉洹澳呐聀也q”,即分句p、q分別成了單句中的某個句法成分。單句“哪怕p也q”初現(xiàn)于清代,但還不多見,CCL只有幾例。例如:
(35)愛惜東西,連個線頭兒都是好的,糟踏起來,那怕值千值萬的都不管了。(《紅樓夢》第35回)
(36)大凡人生在世,挺著一條身子,合世界上恒河沙數(shù)的人打交道,那怕忠孝節(jié)義都有假的,……(《兒女英雄傳》第17回)
(37)大凡做錯了事,那怕圣人也挽不回來的,只有認錯賠罪的一個法子…… (吳趼人《九命奇冤》)
清代幾例中,“p”或為受事,如例(35);或為系事,如例(36);或為施事,如例(37)。此后,“p”擴展為處所,如例(38);時間,如例(39)。
(38)她覺著,哪怕是在最熱烈的戀愛場面里,孟老師也會很莊重。(老舍《鼓書藝人》)
(39)苦惱象個影子似的老跟著他,哪怕就是在他走運的時候,也是一樣。(老舍《鼓書藝人》)
后來,“p”又擴展為目的,如例(40);工具,如例(41);對象,如例(42);經(jīng)事,如例(43)。
(40)可是,哪怕是為著最平凡、微小的追求吧,想完美如愿也竟是那樣艱難莫測,也許,正因此人們才交口感嘆生活。(張承志《黑駿馬》)
(41)譬如明代北京城的布局與建議,至今仍令我們嘆為觀止,其間不僅僅是技術水平的問題,單靠技術是建造不出北京城的,哪怕用20世紀的現(xiàn)代技術也很難復原。(張衛(wèi)《你別無選擇》)
(42)哪怕是自己的父親母親老婆孩子,一點一滴也絕不透露。(張平《十面埋伏》)
(43)那答案是很奇妙的,哪怕是個三歲的小孩子也知道這柄刀不能殺人,連只雞都殺不死。(古龍《圓月彎刀》
根據(jù)對CCL現(xiàn)代漢語語料庫和其未收錄的二十余部中長篇小說的統(tǒng)計,單句“哪怕p也q”相對于原型構式“哪怕p,也q”來說,數(shù)量仍然不多,只能算是邊緣構式。
“哪怕p,也q”中“p”與“q”之間本是條件與結果的關系,表示在另一條件下仍有同樣結果發(fā)生,而后“p”與“q”分別演變?yōu)槭苁?、施事、目的、工具、對象與動作,發(fā)生這一演變的機制是隱喻,因為“在另一條件下仍有同樣結果發(fā)生”與“在另一受事、施事、處所、時間、工具、目的下仍有同樣動作發(fā)生”是相似的。
四、復句“哪怕p,但也q”
現(xiàn)代漢語中,有些原型構式“哪怕p,也q”演變?yōu)閱尉洹澳呐聀,但也q”?!澳呐聀,也q”中,“p、q”之間本來就隱含有轉折、反因果關系。在某些語境中,這種隱含義得到強調、凸顯,“哪怕p,但也q”得以形成。但“p”仍是虛擬的,不能變?yōu)椤氨M管p,但也q?!边@充分說明轉折、反因果關系并不僅僅存在于表示事實的“p、q”之間,虛擬的“p、q”之間也有轉折關系。例如:
(44)一旦臺灣同大陸統(tǒng)一了,哪怕它實行的制度等等一切都不變,但是形勢就穩(wěn)定了。(《鄧小平文選·第三卷》)
(45)因為假的就是假的,哪怕造假到“幾可亂真”,但它仍是假的。(1996年《人民日報》)
(46)經(jīng)濟增長哪怕降一、兩個百分點,但如果能源使用減少了,對環(huán)境破壞減少了,從長遠看對可持續(xù)發(fā)展是有利的。(新華社新聞稿 2004)
因此,“哪怕p,但也q”是“p、q”之間隱含的轉折義明晰化的結果。
五、結語
本文立足于詳盡語料,歸納出“哪怕p,也q”構式的四種演變方向:1.單句“哪怕p”;2.準副詞“哪怕”;3.單句“哪怕p也q”;4.復句“哪怕p,但也q”。演變的原因各不相同。前兩種演變與“哪怕p,也q”在篇章中的信息地位有關。韓啟振[4]指出,語篇中的“即使p也q”是典型的依存結構,在篇章中主要作背景,反襯其他語段的成立。前兩種演變中“哪怕p,也q”正是這樣:或“即使p,也q”整句作背景,或“即使p”作背景。由于總是處于認知背景中,不受聽話人關注,因而容易發(fā)生演變。第三種演變是“哪怕p,也q”的“條件—結果”語義泛化、隱喻的結果,第四種演變是其隱含的轉折義明晰化的結果。
(本文為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研究項目[項目編號:2013-QN-516]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周曉林.假設連詞“哪怕”的演變及其動因[J].寧夏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1):45~48.
[2]劉紅妮.“哪怕”的詞匯化[J].南開語言學刊,2010,(1):
142~150,189.
[3]馮軍偉.假設連詞“哪怕”的詞匯化及相關問題[J].河北大學學
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3):89~93.
[4]韓啟振.“即使p也q”的語篇考察[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
版),2013,(8):69~72.
(韓啟振 河南許昌 許昌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 46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