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漢語是一種靠語序和虛詞來表達語法手段的分析型語言,外國留學生在漢語學習中往往較難掌握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在使用虛詞的過程中,他們總是或多或少地產(chǎn)生偏誤。本文主要分析留學生在習得現(xiàn)代漢語虛詞中的一個次類——列舉助詞“什么的”的過程中出現(xiàn)的偏誤,總結歸納偏誤類型和偏誤產(chǎn)生的原因。
關鍵詞:列舉助詞 什么的 偏誤分析
一、引言
現(xiàn)代漢語較之于印歐語系的語言,由于其“缺少嚴格意義的形態(tài)變化”,我們認為它屬于分析型語言。因此虛詞也就成了表達現(xiàn)代漢語語法的重要手段,起著非常重要的語法作用。而列舉助詞作為現(xiàn)代漢語虛詞中的一個次類,雖然很少受到漢語學界學者的關注,但也不容許我們忽視。尤其是對第二語言學習者來講,虛詞由于其沒有實在意義的特點歷來是外國留學生學習和習得的重點和難點,同時也是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的難點和重點。正因如此,研究第二語言學習者對虛詞的習得才顯得非常必要和重要。本文將選取現(xiàn)代漢語虛詞中的一個小類——列舉助詞為研究對象,研究外國留學生在使用列舉助詞“等(等)”和“什么的”的過程中出現(xiàn)的偏誤,并對這些偏誤及產(chǎn)生偏誤的原因進行分析與研究,希望能夠為對外漢語教學提供些許幫助,使對外漢語教學更有效,也更有針對性。
所謂偏誤分析,是指第二語言學習者在使用目的語時或多或少地會發(fā)生一些偏誤,發(fā)現(xiàn)和總結的這些偏誤的過程其實就是偏誤分析,其中包括探討偏誤產(chǎn)生的原因等等。
現(xiàn)代漢語的虛詞由于其意義比較虛,因此是外國留學生習得的難點,所以虛詞使用偏誤也成為偏誤頻發(fā)的內容之一。魯健驥教授(1992)認為,迄今為止,對于外國人學漢語的難點和病句的認識,大多停留在語言要素(語音、語法、詞匯)的層面上,而忽視篇章和語用層面。因此,本文將嘗試從“語言要素、篇章及語用”三個層面對外國留學生習得“什么的”過程中出現(xiàn)的偏誤進行分析。
二、列舉助詞“什么的”偏誤類型分析
現(xiàn)代漢語列舉助詞“什么的”跟在列舉項的后面,表示列舉未盡的意義,是一個口語色彩濃厚的詞語,相當于書面語中表示列舉未盡意義的“等”“等等”或“之類(的)”等列舉助詞。通過語料①分析發(fā)現(xiàn),相對于其他虛詞,“什么的”的偏誤率似乎沒那么高,但外國留學生在使用“什么的”的時候,常常還是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問題。歸納起來,偏誤類型大致分為“誤用、重復、錯序和搭配不當”等幾種。
(一)誤用
留學生在使用過程中將“什么的”誤認為是“什么”,在該使用的“什么”的位置使用了“什么的”一詞,從而造成整個句子的意義不順暢。這種誤用大致分為三種情況:
第一種是在該使用表疑問意義的“什么”的位置誤用了列舉助詞“什么的”。例如:
(1)所以我朋友要打電話給我媽媽,因為醫(yī)生想知道我不能吃什么的。(【本四上】【泰國】)
(2)剛下飛機時我在想:“第一我應該做什么的。(【初下】【泰國】)
第二種是在該使用表指代意義的“什么”的位置誤用了列舉助詞“什么的”。例如:
(3)雖然很想知道,但是他的臉上沒有什么的表現(xiàn)。(【華教本二C】【緬甸】)
(4)因為那些大人物不是什么的超人,他們也出生于一名普通的人,而是他們獨待的經(jīng)歷,深刻的思考,大膽的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和夢想,堅持的段練自己而成為我們大家的心目中偉人。(【華教本一B】【泰國】)
(5)雪娜想著,她是不是愛上了peter,她自己也不清楚她對peter有什么的感覺,要說友情、她怎么會天天想著他呢,等著他的電話,跟他在一起她會臉紅心跳加速,這些是不是愛上一個人的癥狀嗎? (【華教本二A】【印度尼西亞】)
(6)因為母親認為搞個很大的慶祝沒有什么的意義。(【華教本一B】【印度尼西亞】)
第三種是在該使用表概括義的“什么”的位置誤用了列舉助詞“什么的”。例如:
(7)還有一個原因。這是我要學英語。學英語是什么的地方都可以。但是我要在美國學習英語。如果有機會的話一定要去Hawaii。去Hawaii以后一定做建筑工作。(【本二】【韓國】)
以上幾例都是外國留學生在使用“什么的”時出現(xiàn)的偏誤。分析以上語料我們得知,外國留學生所造的這幾個句子,當中不應該使用“什么的”,而正確的漢語表達應該用“什么”,他們要表達的意思也完全是“什么”一詞能夠表達的。顯然,從以上例句可以看出,留學生實際上已經(jīng)掌握了現(xiàn)代漢語疑問代詞“什么”的一些非疑問用法了,但卻誤以為“什么的”與“什么”沒有大的差別,從而導致在使用的過程中出現(xiàn)偏誤。
(二)重復
外國留學生在使用“什么的”的過程中也存在有連續(xù)重復使用的偏誤,是指留學生在句子中重復連續(xù)使用了兩三個甚至更多的表列舉未盡意義的詞語。即“什么的”與其他列舉助詞如“等等”和有列舉未盡意義的“……”一起重復使用,同時出現(xiàn)在句子中,造成句子冗余累贅。例如:
(8)有很多方式,打高爾夫球,卡拉OK,什么的等等……只要跟客人一起就好,那這個事情跟喝酒有什么關系呢?(【中上】【韓國】)
(9)比如說:照相,MP3什么的……等等。(【本科】【泰國】)
(10)但是她不讓我去wan,不可以有男朋友……什么的……我gan覺不舒服可是我心里知道媽媽關心我。(【中上】【越南】)
例(8)、例(9)都是“什么的”“等等”“……”三者一起連續(xù)使用,例句(10)中“什么的”前后均有“……”。在現(xiàn)代漢語中,雖然“什么的”可以與“……”搭配一起出現(xiàn)在句子中表示列舉未盡,同時“……”既可以出現(xiàn)在“什么的”的前面又可以出現(xiàn)在“什么的”的后面,但是“……”卻不能同時出現(xiàn)在“什么的”的前面和后面,“等等”也不能和“什么的”連續(xù)出現(xiàn)在句子中。因此,這種列舉助詞的重復使用是不符合現(xiàn)代漢語規(guī)則的,外國留學生為了表達自己還有未列舉出的內容而連續(xù)地疊加列舉助詞導致了這一偏誤的出現(xiàn)。
(三)錯序
外國留學生在使用“什么的”的過程中也偶爾會出現(xiàn)順序錯誤的偏誤。例如:
(11)我們低族大部分都是佛教,因為那時是從印度傳過來柬埔寨然后才傳到老撾,那時也建了不少廟,每天早上都得去廟里送飯什么的或者打掃廟場。(【華教本二A】【老撾】)
在現(xiàn)代漢語中,“什么的”前面的列舉項可以是單項式也可以是多項式。當列舉項是多項式時,每個多項式之間需用頓號或者逗號等表停頓的符號隔開,有時最后兩個列舉項之間可以用一些諸如“或(者)、和、還有”等的連詞連接?!笆裁吹摹钡暮竺嬷怀霈F(xiàn)概括列舉項的上位詞,一般不再出現(xiàn)與已列舉項平行的項目。
然而留學生的這類偏誤并不普遍,在對語料庫語料檢索又篩選后這種類型的偏誤僅此一例。
(四)搭配不當
搭配不當也是外國留學生在使用“什么的”的過程中頻頻出現(xiàn)的一種偏誤?!笆裁吹摹痹谑褂眠^程中并不是可以和任意成分搭配表示列舉未盡意義,它也有一定的限制。但是,留學生有時會忽視這種搭配規(guī)則,從而導致偏誤出現(xiàn)。例如:
(12)我通過了很多難忘的是,好象我第一次來中國,第一次開車,第一次在班上做一種很難為情的事或著很丟臉的事,還是我的第一次跟一個女孩表白的時候什么的,但是我最難忘的是在中國去旅游那一次。(【中上】【巴拿馬】)
(13)我一叫它來,它就來;我叫它坐下來,它就坐下來什么的。(【華教本二A】【印度尼西亞】)
(14)她沒有很漂亮的臉蛋,苗條的身材,其他什么的。(【華教本一B】【印度尼西亞】)
(15)如果周末的話呢,我跟meimei全bu都去逛街,到北京路,上下九路,還有什么的,我覺得我的生活在中國不太特別,沒個學生肯定都一樣的。(【速成基礎】【印度尼西亞】)
例(12)、(13)的偏誤在于,“什么的”前面的部分是完整的句子,而“什么的”不能和句子搭配。漢語里,和“什么的”能夠搭配使用的語法成分可以是語素、詞、詞組、短語,但不能是完整的句子。
在例句(14)中,“什么的”與“其他”搭配并不恰當,“什么的”在句中表達的是指代意義,指代說話者未說出的信息內容,而“其他”本身就具有指代意義,與“什么的”一起使用顯得多余累贅。這一偏誤也可以歸于重復偏誤一類。
上文提到,當“什么的”前面的列舉項是多項式時,每個多項式之間需用頓號或者逗號等表停頓的符號隔開,有時最后兩個列舉項之間可以用一些諸如“或(者)、和、還有”等的連詞連接。例(15)中“什么的”與“還有”之間應還有列舉項,還有不能直接與列舉助詞“什么的”連用。
外國留學生在使用列舉助詞“什么的”的過程中產(chǎn)生的偏誤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上四種,我們要對這些偏誤產(chǎn)生的原因進行思索分析。
三、偏誤產(chǎn)生的原因
一般認為,造成外國留學生在習得目的語的過程中產(chǎn)生偏誤的原因不外乎教與學兩方面的因素,以及母語負遷移或者母語文化的干擾等因素。而對“什么的”產(chǎn)生偏誤的原因,需要具體分析。
語言對比分析理論主要是通過對比第二語言習得者母語和目的語之間的異同,總結在學習目的語的過程中母語對目的語產(chǎn)生的干擾。實際上,并不是所有偏誤都是由母語負遷移或者受母語文化的沖擊而產(chǎn)生的。對“什么的”來說,它表示的是列舉未盡的語義,是個語義很虛的詞語,在英語中它相當于“and so on”“etc.”等等,都是置于所列舉的事物最后表示列舉未盡義。因此,母語負遷移及母語文化的影響并不是造成留學生產(chǎn)生“什么的”偏誤的主要原因。具體原因還在于“教”與“學”的主體。
(一)“教”的原因
首先,“教”的原因一方面體現(xiàn)在教學上的失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什么的”的語義及用法解釋不當和操練演練不當,有時會造成學生對這一詞語的認識不夠全面和深入。比如教師只是給學生單獨地講授了“什么的”的用法、語義等內容,而沒有向學生們強調“什么的”和“什么”是兩個不相同的詞,它們的用法、使用位置和意義等方面都各不相同。這就有可能導致學生在使用過程中誤將這兩者認為是同一個或者是差不多的詞,隨心所欲地使用,從而導致了偏誤的產(chǎn)生。再如,教師在列舉助詞的教學過程中向學生講述“什么的”“等”“等等”“之類(的)”列舉助詞和“……”都可以表示列舉未盡的意義,但卻未說明相互之間能否重復使用的規(guī)則,導致留學生在使用的時候,為了強調自己的觀點便重復使用,以為可以起到強調的作用,但卻得到適得其反的效果。這都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注重與其他詞語之間的對比教學造成的偏誤。
其次,“教”的原因另一方面也體現(xiàn)在教材編寫上的失誤。目前市場上流行的對外漢語教材不計其數(shù),其中不乏精品,但也有粗制濫造的。一些教材的內容往往編寫得特別繁雜,為追求多樣性反而導致教材內容沒有主題,看起來雜亂無章,讓學生抓不住重點。內容的繁雜使得教師有時不能插入自己根據(jù)班級或者學生自身特殊情況而制定的內容,只能照本宣科,不能夠發(fā)揮作為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就達不理想的教學效果了。
(二)“學”的原因
“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策略,也可以是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目的等等。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留學生學習目的語的過程中是否會出現(xiàn)偏誤以及偏誤產(chǎn)生的頻率。
就學習策略而言,有的留學生喜歡多說多寫,不怕出錯,喜歡在多說多寫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偏誤并改正,平時和同學、老師、朋友交流時,刻意使用經(jīng)常出現(xiàn)偏誤的詞語,這樣的留學生出現(xiàn)偏誤的頻率高,同時改正的也快。而有的學生性格內向,怕出錯不敢說,說的少,偏誤自然而然也就少。這體現(xiàn)在學生對待目的語學習的不同的策略上。
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有時也是導致偏誤產(chǎn)生的因素之一。有些留學生不愛學習語言,卻不得不因為某種原因而學習第二語言,他們對待語言的學習態(tài)度不積極,這就導致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追求精益求精,偏誤逐漸產(chǎn)生,有時即使存在著偏誤也不愿意改正。
學習目的也是產(chǎn)生偏誤的另一不可忽略的因素。以研究語言為目的的第二語言學習者會注重每一個細節(jié),他們會盡量避免偏誤的產(chǎn)生;不以研究語言為目的的其他學習者,他們只是將第二語言作為一種交際工具,學習第二語言是為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交際問題。這種情況多見于來中國工作的外國人群,這些學習者只追求自己要表達的意思能夠被聽話者所理解,這種情況就會導致偏誤頻頻產(chǎn)生。
四、結語
外國留學生在使用“什么的”一詞的過程中產(chǎn)生的偏誤雖然并沒有其他虛詞那么多見,卻也是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部分。本文對外國留學生使用“什么的”時產(chǎn)生的偏誤進行了類型分析和原因探究,希望能對對外漢語教學起到添磚加瓦的作用。“什么的”產(chǎn)生的偏誤類型分為“誤用、重復、錯序和搭配不當”四種。偏誤產(chǎn)生的原因分為“教”和“學”兩方面。
注釋:
①本文語料全部來自暨南大學華文學院中介語語料庫和HSK動態(tài)作
文語料庫。為了保持語料的真實性,語料中的錯字、別字、標點、語病等都未經(jīng)改動,但其并不影響句義的理解。
參考文獻:
[1]魯健驥.偏誤分析與對外漢語教學[J].語言文字應用,1992,
(1):69~74.
[2]魯健驥.外國人學習漢語的詞語偏誤分析[J].語言教學與研究,
1987,(4):122~132.
[3]肖奚強.略論偏誤分析的基本原則[J].語言文字應用,2001,
(1):46~52.
[4]胡英.第二語言學習者使用虛詞的偏誤分析[J].語言與翻譯(漢
文),2003,(1):65~67.
[5]張誼生.現(xiàn)代漢語列舉助詞探微[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1,
(6):35~44.
(資中勇 牛玲 上海大學文學院 200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