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研究生學術道德問題突顯,學術不端行為屢見不鮮,嚴重影響了我國學術水平的提高。研究生學術道德問題直接關系到整個學術界能否健康發(fā)展,同時也是研究生培養(yǎng)建設完善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章針對現(xiàn)今日漸嚴重的研究生學術道德問題進行了研究,將已有博弈論相關知識與研究生學術道德問題現(xiàn)狀相結合,以研究生、學校及用人單位為博弈局中人進行了建模博弈分析,提出了研究生學術道德培養(yǎng)的相應策略。
關鍵詞:研究生;學術道德;博弈分析;局中人
近年來,研究生學術問題普遍存在于高校中,并且日趨嚴重。研究生學術道德越軌行為對學術環(huán)境造成了嚴重污染,阻礙了我國學術進步的步伐,給我國科技的健康發(fā)展帶來了嚴重危害。本文利用博弈論對研究生、學校及用人單位之間的博弈進行建模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
一、研究生學術道德問題概述
作為一種社會道德規(guī)范和社會意識形態(tài),學術道德的定義為學術研究及相關活動過程中主體應遵守的行為規(guī)范的總和。學術道德的從本質上來講是指從事學術研究活動的主體——人的道德,因此研究生學術道德可以定義為研究生在進行學術研究活動的整個過程及結果中,為了處理好各種關系所應遵循的行為準則和規(guī)范的總和。由于當前我國研究生教育主要以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為目標,因此研究生在讀期間的成績主要以其所發(fā)表論文以及科研成果為評價標準。由于學業(yè)以及社會競爭的壓力,導致在研究生這個特殊的群體中,更容易出現(xiàn)學術道德不端的現(xiàn)象,也更容易出現(xiàn)忽略學術道德的情況。研究生學術問題之所以屢見不鮮歸根結底是因為部分研究生并沒有從思想上端正態(tài)度,沒有真正地意識到學術道德失范在道德和法律層面上的嚴重性。
二、研究生學術道德問題的博弈分析
(一)博弈論概述
博弈即一些人、團隊或者機構組織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受到一定規(guī)則的約束,同時或者先后,一次或者多次,從各自的行為或策略范圍內選擇相應方案,各自取得相應結果的過程。本文以羅伯特·奧曼教授對博弈的定義為理論基礎,即博弈就是策略性的互動決策。博弈論由美國數(shù)學家約翰·馮·諾伊曼于20世紀40年代建立,博弈論是以理性人假設為前提的??梢哉f,博弈論研究即針對博弈行為中博弈雙方是否存在最合理方案及如何找到這個合理方案的數(shù)學理論和方法進行研究。任何一個博弈均至少由三個要素構成:局中人、策略及局中人可能得到的贏利。
研究生學術道德問題并不是由單一的局中人造成的,而是涉及紛繁復雜的局中人,因為研究生學術道德問題的主體為研究生本身、學校、用人單位、學術期刊等。在研究生和學校、用人單位及學術期刊之間的博弈中,各類局中人的得失分別表現(xiàn)如下:研究生是否能夠順利獲得學位畢業(yè),學校是否能夠維持教學水平,用人單位是否能夠招聘到理想人才,學術期刊是否能夠收錄高質量的學術期刊。由于博弈中的各類局中人均需針對自身利益進行博弈,因此在策略制定過程中,不道德現(xiàn)象難免發(fā)生。
(二)研究生與學校間的博弈
目前,學界主要以高校的科研水平作為學校排名的重要評價指標,而研究生的發(fā)文量、發(fā)文質量等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高??蒲兴郊白陨砜蒲兴降脑u價。因此,學?;谧陨砗脱芯可目紤],都要求研究生發(fā)表論文。學校必須找出一個在保證論文發(fā)表量的前提下,仍能保證研究生質量與教學水平的方案。針對該問題建模如下。
1. 模型假設
以研究生及學校性質和關系為基礎,在不影響研究結論的條件下,可以先做如下基本假設。
假設1:這個博弈過程只包括兩個局中人,即研究生和學校。研究生只有兩種策略,要么誠信(遵守學術道德),要么不誠信(學術道德失范)。學校針對研究生的行為也有兩種策略,要么檢測(對研究生學術道德進行嚴格規(guī)范),要么不檢測(放任研究生學術道德問題)。
假設2:整個博弈過程是以完全理性經(jīng)濟人為假設的,所有的博弈局中人為設定為完全理性經(jīng)濟人,同時其他局中人的策略被看作是給定的,研究生及學校的決策并不影響博弈中的其他局中人,研究生和學校在做決策時完全根據(jù)各自的情況來決定。每次博弈都是獨立的。
假設3:研究生發(fā)表論文所付出成本與學校的名聲學術收益一致(且與研究生所得學術收益也一致,建模時不考慮)。
假設4:存在學校處分,如學校制定相關規(guī)則對學術道德不規(guī)范者進行懲罰,研究生如果學術不端,它將得到一定懲罰。
假設5:研究生、學校雙方在做出決策之前對彼此的行為互不知曉,即認為他們的行為是同時進行的。
2. 模型的建立與分析
根據(jù)前文提到的模型假設及現(xiàn)實情況,可以將研究生、學校博弈看作是一次完全信息下的混合策略博弈,這個博弈中存在一個混合策略納什均衡。
現(xiàn)在,假設研究生按照一定的概率,隨機從兩種純策略選擇一種作為他的實際行動,學校同樣按照一定的概率隨機選擇自己的純策略是檢測或不檢測。假設a表示研究生發(fā)表論文給學校帶來的收益,c表示學校對研究生發(fā)表論文進行檢測的成本,F(xiàn)表示學校檢測出研究生學術道德不規(guī)范時研究生所承擔的后果(且與“學校對研究生學術不斷進行處分后,研究生改過給學校所帶來的收益”一致)。p為學校選擇進行檢測的概率,(1-p)為學校不進行檢測的概率。q為研究生選擇不誠信策略的概率,(1-q)為研究生選擇誠信的概率。雙方的混合策略博弈得失矩陣見表1。
雙方的混合策略分別為
學校:σ1=(A,B;p,1-p)
研究生:σ2=(C,D;q,1-q)
已知研究生不誠信的概率為q,則學校如果進行檢測,學校的收益E1=(a-c+F)*q + (a-c)*(1-q),學校如果不進行檢測,學校收益 E2= a(1-q)。
已知學校檢測概率為p,則研究生如果誠信,則研究生的收益E3=-a,研究生如果不誠信,則研究生的收益E4=(-a-F)*p。
由上可得,研究生的總收益函數(shù)為U1(p,q)=q*(a+F)*[a/(a+F)-p]-a。
學??偸找鏋閁2(p,q)=p*(a+F)*[q-c/(a+F)]+(1-q)*a
研究生的目標是U1越大越好,因為學校的混合策略已經(jīng)設定為(p,1-p),所以研究生的最佳反應函數(shù)是
q=R1(p)
=1 當0
同理,學校的最佳反應函數(shù)是
q=R2(q)
=1 當c/(a+F) 現(xiàn)在可以做出研究生與學校的混合策略納什均衡圖,如圖1所示。在以q為縱軸、p為橫軸的直角坐標系中,把研究生和學校的最佳反應函數(shù)都畫出來,兩個反應函數(shù)重合的地方就是這個混合策略的納什均衡。由此,得出了研究生與學?;旌喜呗圆┺牡募{什均衡點NE,它是p=a/(a+F),q=c/(a+F),即納什均衡是學校以p=a/(a+F)的概率選擇檢測,研究生以q=c/(a+F)的概率選擇不誠信。 可以看到,局中人的策略都是對方相關函數(shù),F(xiàn)越大,即當研究生選擇不誠信時,學校對它的懲罰越大。研究生了解到這個信息,就可以認為研究生要選擇不誠信的幾率就會變小,從而學術道德問題現(xiàn)象就會有所改善。另外,降低學校進行學術不端檢測的成本c也可以降低研究生不誠信行為的概率,從而更好地凈化學術環(huán)境。 (三)研究生與用人單位間的博弈 對于現(xiàn)今的用人單位而言,由于人才的良莠不齊,用人單位把人才的教育水平作為一個信號,用來幫助他們挑選更有才能、更有追求和更能干的職員,并且認為具有一定學術科研能力的研究生能夠在工作中有所作為。研究生為了符合用人單位這一要求,紛紛走入捷徑,促使了學術道德問題的不斷嚴重化。用人單位與研究生之間也存在著以下博弈:如果研究生的學術成果是通過學術不端等行為實現(xiàn)的,則意味著他們的實際能力達不到用人單位的要求,在工作中也會導致不能合理完成工作的道德風險。在這一方面,用人單位與學校的立場一致,即應當盡量避免學術道德問題的發(fā)生。由上述分析可知,用人單位與研究生之間的博弈與學校與研究生之間的博弈類似。 (四)學校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博弈 在整個博弈中,學校與用人單位之間也存在著相應的博弈??傮w來講,學校與用人單位的利益趨于一致。學??是髮⒀芯可囵B(yǎng)成能為社會服務的高水準人才,而用人單位則渴求能招聘到擁有真才實學、名副其實的研究生。因此,學校與用人單位需加強彼此的交流與合作,在研究生道德問題的控制方面做出努力,從而使各自的利益最大化,并且凈化研究生學術風氣。 三、學術道德問題的解決策略 (一)提高研究生學術道德修養(yǎng) 研究生們應當自覺提高自身的學術道德修養(yǎng), 充分認識到尊重科學事實的重要性,只有不斷提升個人的科研能力,才能在個人所處的科研領域有所作為,學有所用。另外,研究生們也應該提升個人學術研究的獨創(chuàng)性、批判性、質疑性,堅持學術自由、學術獨立、學術平等、學術民主,強調求真致用、學術積累、學術創(chuàng)新,從而促進個人的不斷進步。 (二)加強學校監(jiān)管力度,保證信息公開、對稱 由上述分析可知,加大學校對研究生學術不端的懲罰力度及降低學校進行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的成本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學術道德不端現(xiàn)象的發(fā)生,讓研究生逐步自覺形成自我創(chuàng)新科研的意識。另外,學校應保證研究生每次發(fā)表論文的公開性,并且經(jīng)過學校審核才能進行投稿。同時,學校針對研究生學術科研的評價不能將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論文數(shù)量上,也應該注重論文的質量。 (三)用人單位加強招聘審核 用人單位應該充分認識到現(xiàn)今學術界的風氣,加強自身對應聘者學術成果的了解及篩選,以免在招聘過程中出現(xiàn)信息不對稱及道德風險。用人單位也可以加大對不誠信應聘者的處罰程度,如簽訂誠信協(xié)議,一旦發(fā)現(xiàn)應聘者情況不屬實,則可以索取一定的賠償。此外,用人單位在招聘人才時,不應該僅僅以文憑、證書、論文等為指標,應當考慮研究生的個人綜合能力。 (四)學校與用人單位加強合作 由上述博弈分析可知,學校與用人單位之間存在著利益一致性,因此兩者需要不斷加強交流合作。一方面可以加大對研究生學術道德不端的監(jiān)控力度,從而減少不道德現(xiàn)象的發(fā)生;另一方面,通過學校與用人單位的合作,研究生能夠更好地獲得就業(yè)信息,減緩了其就業(yè)壓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減輕了研究生的科研壓力。 四、結語 通過利用博弈論對研究生學術道德問題的研究可知,必須加強對研究生學術道德規(guī)范的教育,將其納入研究生教育的必修環(huán)節(jié)。這不僅對提高研究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及素質具有積極的作用,同時對培養(yǎng)我國高質量高層次創(chuàng)新人才具有決定性的意義。除了上述策略,整頓學術出版界風氣、建立學術監(jiān)督機構及大力弘揚創(chuàng)新文化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治理研究生學術道德不端行為。本文利用博弈論知識,以一個新的視角對研究生學術道德問題進行了研究,模型尚存在不完善之處,筆者將在日后不斷修正。 參考文獻: [1]劉健,楊惠敬,高艷,于靜.研究生學術道德教育的思考[J].學理論,2011(03). [2]費小燕.基于博弈論的網(wǎng)絡團購研究[J].當代經(jīng)濟,2011(07). [3]馬曉輝,黃富峰.關于研究生學術道德的若干問題[J].教育評論,2011(02). [4]楊公安.從博弈論角度看研究生學術道德問題[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03). [5]湯清,付陽.C2C電子商務中的博弈論分析[J].特區(qū)經(jīng)濟,2006(06). [6]徐菁,徐立勛.戰(zhàn)略聯(lián)盟的博弈分析[J].時代經(jīng)貿,2006(S2). (作者單位: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