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義芬
摘 要: 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氣氛。英語教師的任務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英語,而不僅僅是教給學生英語知識。中職英語教育不僅為社會發(fā)展直接提供更多的高素質的勞動者,而且為一部分學生接受高等教育奠定堅實的基礎。在中職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會學生學習,使其實現(xiàn)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的轉變,逐步適應翻轉課堂,成為英語學習的主人。
關鍵詞: 中職英語 教學改革 自主學習
國家新一輪職教課程改革正逐步深入,這次課程改革不是僅把原來的教學大綱換成課程標準,對教材進行改編,而是從根本上改變職校學生的學習方式。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就是要轉變目前職校學生被動的學習方式,使職校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不斷發(fā)展,逐步適應翻轉課堂,讓職校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什么是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相對于被動學習或機械學習而言的,是指在一定的教學條件下學生有效的學習。根據(jù)國內外研究成果,自主學習概括地說,就是“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jiān)控”的學習。
自主學習方式的基本特征表現(xiàn)為:差異性,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是開展“自主學習”的重要前提。這就要求教師因材施教,分層教學,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展學生的特長,培養(yǎng)每一個學生的成就感,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過程性,“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學特別重視學生學習和探索的過程,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民主性,在“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的關系是民主的、和諧的,教師主要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學生能發(fā)表見解,同學之間、師生之間互相討論、評價,學生的個性可得到充分發(fā)展;自主性,學生不再是知識的接收器,而是自主學習的探索者,學生能夠按自己的方式學習英語知識,體會運用英語知識與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意義。學生學習活動的自主性是英語教學中落實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標志;創(chuàng)新性,在“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學中,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自我,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教師注重向學生傳授學習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和創(chuàng)新學習的精神,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善于發(fā)現(xiàn)、勤于探究;既能求同,更能求異,成為適應新世紀需要的創(chuàng)性型人才。
2.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需要什么準備?
學生進入中職階段,從心理上來說有朦朧的成人感,有獨立與創(chuàng)造的愿望,自信心日趨增強。在英語學習方面,雖然有了初中三年的基礎,掌握了一些詞匯與基礎語法,但經過普通高中的篩選,入學中職的不少學生由于缺乏英語實踐能力與自學能力,失去學習英語的信心,這就制約著運用英語能力的提高及發(fā)展,這些已很不適應新課程標準下的英語教學,更談不上適應慕課翻轉課堂的需要,因此中職英語教學急需深化改革,引進能面向全體學生的、有利于學生全面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的語言實踐活動教學模式。
培養(yǎng)職校生自主學習英語能力要從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做好充分準備。
2.1教師方面。
2.1.1更新教學觀念,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構建新型的教學結構。
長期以來,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由于受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影響,人們常常認為教師的任務是“教”,學生的任務是“學”。一些教師往往熱衷于“滿堂灌”,采取“填鴨式”,搞“一言堂”,形成了以“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抄,教師考、學生背”的教學模式。在以教師為中心,課文為中心的教育觀念支配下,教師研究的是教法,忽略了學法的研究。
實踐經驗告訴我們,中職英語教學的成效不是單由教師決定的,主要在于學生的學。教師要把以“教”為重心逐漸轉變?yōu)橐浴皩W”為重心,把以“研究教法”為重心逐漸轉變?yōu)橐浴把芯繉W法”為重心,并做好教與學的最佳結合。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以學習者的身份參加的,是英語學科實踐活動和英語知識認識活動的參與者和實踐者,是認識的主體,教師是這一活動過程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教師的指導作用就在于引導學生發(fā)揮主體作用。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要設計教學活動,把教學內容活化為生活交際,吸收學生參與,保證課堂教學交際化,開展師生多向交際,幫助學生自主地學、自覺地學,更好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1.2積極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英語教學氛圍。
要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我們在教學中就要營造師生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氣氛。心理學家馬斯洛指出人的五層需要,其中“尊重需要”已為廣大教師所重視,并已經在教學中發(fā)揮了很好的作用。教師對學生尊重并對他們充滿關心和期待,會對學生的心理和智力發(fā)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這種期待通過言詞交際和非言詞交際傳達給學生,會使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增強,學習的潛力得到開發(fā),因而提升學習效益。
2.1.3不斷探索符合學生英語學習的認識規(guī)律。
在研究“學”法的基礎上探索“教”法,使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均符合英語學科的認識規(guī)律。教法會直接影響到學法,學習方法正確,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習方法不正確不僅費時費力,收不到應有的效果,還會使學生喪失信心。教法應當符合學生的學法,教師應當根據(jù)英語學習的規(guī)律研究教法。
2.1.4注重學生英語學習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
現(xiàn)代心理學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人的成功不僅取決于智商,還受到“情商”的制約與影響。缺乏信心、膽怯、意志不堅強、缺少興趣往往是阻礙學生英語課中實施自主學習的障礙。因此,我們在英語教學中不僅要重視學生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更要重視學生學習動機、興趣、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從而真正確立學生是學習主體的意識。
2.2學生方面。
2.2.1明確英語學習的目的。
信息時代,英語是首要載體。學會英語就等于打開了世界之窗,使自己與世界聯(lián)系得更密切。學習英語的目的是使用這種語言進行信息交流,職校學生更需要把語言知識轉化為語言技能,這樣才能與國際接軌。只有把英語學習的目的與自己全部生活的目標聯(lián)系起來,才能把英語學習真正作為自己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才能真正增強主體意識。
2.2.2正確認識自己在學習中的作用。
學習是獲取知識的過程。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第二語言習得理論認為:英語不能靠教授,而必須是主動學習。學生必須認識到只有通過努力方可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2.2.3善于自我激發(fā)學習動機。
學生英語學習動機對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它是促進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的基本條件。一個有強烈學習動機的人,才會有強大的學習動力,才能主動投入到英語學習中。職校學生更應如此。
2.2.4善于自我調動學習的主動性。
學生要自覺確立學習目標,制訂學習計劃,總結學習方法,建立認知結構。從學習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某種滿足感,并以興奮活躍的思維狀態(tài)面對英語語言知識和技能,在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訓練的同時,使基礎知識轉移為語言技能,并發(fā)展成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3.如何培養(yǎng)中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3.1利用一切手段、抓住一切機會夯實中職學生知識基礎。
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要使學生高效率地進行英語學習,強化語言能力,就必須使學生不斷充實語言知識。中職學生有限的語言量將會大大阻礙學生的語言學習活動,最終妨礙語言能力的發(fā)展。
知識準備對于促進學生自主進行英語學習活動的重要意義提醒教師,必須在宏觀上督促學生博覽群書,不斷充實拓展廣義的知識背景,在微觀課堂教學中,注意具體的知識準備,為學生進行更高層次的語言活動創(chuàng)造條件。
3.2精心設計主體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英語教學的實質是交際,是通過活動表現(xiàn)的?;顒邮歉陆虒W觀念、開創(chuàng)英語教學新局面的一個重要支撐點?;顒邮寝D變學習方式的關鍵。課堂教學中主體作用的發(fā)揮更是通過學生參與的主體活動實現(xiàn)的,教師要精心設計主體活動。在復習舊知的基礎上創(chuàng)設情境,呈現(xiàn)新的教學內容,力求生動形象,使學生處于積極狀態(tài),可從情境中引出教學內容,降低學生理解語言的難度。在練習活動中要創(chuàng)造適合每個學生的練習活動,無論在學習內容還是在參與形式上,讓不同層面的學生都有機會可鍛煉,可自我展示。另外,操練時要從視聽入手,處理好仿說、替換、復用的關系,做到逐層遞進。教師要善于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師生活動、生生活動,使交際活動在模擬的或課堂教學本身真實的環(huán)境中展開,激起學生表達情緒,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選擇話題,表達思想。
3.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授人以魚,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生受益。良好的學習習慣,必然會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磨煉學生的意志,并能促進學生遵章守紀,同時通過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成績,增長知識,增強學習的自信心,減少自卑感,從而可以挖掘學生的閃光點,使學生的人格得到發(fā)展和完善,達到真正學會做人,最終提高職學生的就業(yè)能力,這正是職業(yè)學校英語教學的目標之一。英語的學習離不開聽、說、讀、寫,如果學生不參與其中,就根本無法談及英語學習。要使學法指導有效,就必須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學生制訂計劃、課前預習、勤記筆記、及時復習、反復練習的良好學習習慣。
3.4引導學生不斷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自我教育和互幫互教的能力,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克服自身弱點,有計劃地實現(xiàn)學習目標。事實上,學生的自我評價,對英語課和學校的積極態(tài)度,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引導和促進自我學習和幫助其他學生學習,這就是學生對自己和同學的教育作用。全體學生同時也是教師。其次,英語課堂是學生進行模擬交流的場所,也是語言操練活動的主體。學生互為對手,互為目標,互為手段,互作校正,互受影響,完全體現(xiàn)了學生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教學效果比教師單方面教的效果要好。因為學生間的操練活動可以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操練內容適合學生的需要,操練方式多樣化和具有趣味性,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和利用無意注意,并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總之,教育的一切改革最終要以促進人的發(fā)展、服務于人的發(fā)展為指導思想。“以人為本”是“新課標”的核心理念。教師不只是知識的載體、知識的來源,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講解者,教師要信任學生自己能構建知識,并成為學生構建知識的引路者、指導者和幫助者。教學中可以嘗試慕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利用英語自身的魅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空間,提供參與活動的機會,幫助學生在自主學習活動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學生自主把握自己的學習不僅是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的一個突破,還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更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職校人才的要求。
參考文獻:
[1]葛文山.新標準新特色·高要求.中學外語教學,2012(5).
[2]賴瑞昇.中學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陜西教育,2005(09).
[3]溫靜.小議高中英語自主學習.教育教學論壇,2012(14).
[4]李美艷.淺論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校園英語:教研版,2009(04).
[5]許珂,石樂波.高職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探索.語言與文化研究,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