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亞敏 周潔琳
摘 要:《祝?!分邢榱稚┑谋瘧K人生是父權意識制度下的產物。本文共分為四個部分:第一章引言簡要介紹選題的目的和意義;第二章以女性主義理論為依據,分析了父權意識內在化的思想內涵。第三章以傳統(tǒng)的父權意識價值觀為切入點,進一步闡釋了父權意識內在化在這位女性身上的體現(xiàn)。第四章是結論部分,女性對父權意識的內在化使得她成為了男權統(tǒng)治的同盟軍,這種內在化也使得她成為了自我壓迫的主導力量,最終導致了她的悲劇命運,她的悲劇是社會的悲劇,更是女性自身悲劇。
關鍵詞:祥林嫂;父權意識內在化;悲劇命運
作者簡介:樊亞敏、周潔琳,漢族,河北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語言文學專業(yè)在讀碩士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 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23-0-01
一、序言
在當今社會,雖然女性的地位得到了提高,各種合法權益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女性的獨立、自由和平等仍是人們關注的焦點。這不僅關系到男女平等,更關系到和諧社會目標的實現(xiàn)。在《祝?!愤@部小說中,作者闡釋了這類女性的悲劇命運,而這篇論文將從女性主義理論視角來窺探父權意識對女性的影響,這不僅是父權社會制度對她們的殘害,更是主人公自己把父權意識內在化于自己的思想中。目前,已經有很多學者作了關于祥林嫂悲劇命運的探究,但從父權意識內在化視角來分析的還不多。所以,這篇論文希望充實一下這方面的研究,并能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二、父權意識內在化
辛亥革命以后的中國仍處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壓迫之下,封建的思想和制度一直是束縛中國人民特別是農村勞動婦女的枷鎖。她們沒有地位和人身自由,完全依附于男性。他們在肉體或者心靈及社會身份上都受到這一政府的制裁和壓抑。這一政府剝奪、威脅、滅絕著他們對社會的襲擊和自身的抱負,甚至動搖了他們‘五四時代剛剛建立的主體感?!雹?/p>
馬克思認為中國的傳統(tǒng)政治體制稱為“家長制的權力”,在這種家長制政體中一直擺在最突出的位置上的是君權政治。在“家國同構”的社會肌體中,最基本的父權存在于家庭這個最小的社會細胞中,然后以此為出發(fā)點,在更大的由不同數(shù)目的家庭構成的家族體系內父權實現(xiàn)了自己的第一重擴散。
盡管女性受到歧視和不公平待遇,但是她們只是默默接受命運的安排,而不是選擇反抗男性的壓迫。女性好像已經把男權之上的思想內在于自己的思想中。由此可見,男權意識已經從表面上可看得見的壓迫轉向無形的壓迫,這完全是因為女性自身對父權意識的內在化。
在女人的意識中,男權至上是永恒的真理,處在父權意識統(tǒng)治下的女性會隨時遭到社會的無情壓迫和拋棄。顯而易見的,父權思想在女性思想中根深蒂固,使她們根本沒有機會與男性平等。她們完全按照男性所期許的方式生活,最終被牢牢捆綁與殘酷迫害。
三、父權意識內在化在《祝福》的體現(xiàn)
祥林嫂的悲慘遭遇實際上映射了舊中國婦女普遍的不幸命運,從深層上說,則是人類追求推翻父權制對婦女奴役的強烈愿望,這正如恩格斯曾指出的,母權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失敗。因為丈夫在家中也掌握了權力,而妻子則被貶低、被奴役、被迫害,變成了丈夫淫欲的奴隸,變成了純粹生孩子的簡單工具。②
古人說,“婦者服也”,在封建社會里,婦女完全被剝奪了獨立性,只有依賴性。衛(wèi)老婆子說:“我們山里人,小戶人家,這算得什么?他有小叔子,也得娶老婆。不嫁了她,哪有這一注錢來作聘禮?”她的婆婆倒是精明能干的女人呵,很有打算,所以將她嫁到山里去?!雹劭梢?,她的再嫁是為了成全另一個男人,她是沒有獨立性可言的。
在中國封建社會,女性一般是沒有自己的名字的,祥林嫂沒有她自己的名字,人們用她的第一個丈夫的名字稱呼她。“衛(wèi)老婆子叫她祥林嫂”,“大家都叫她祥林嫂” ③。她后來嫁給另一個人。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這個名字一直跟隨她到死,這是封建禮教所謂的從一而終,魯迅首先通過“祥林嫂”這個名字,揭露了在父權意識統(tǒng)治的社會里女性對男性的絕對依附性。
祥林嫂的悲劇是整個社會制度和經濟制度維護和支持下男權的制的產物,更是父權意識內在化的產物。在父權制度的社會里,祥林嫂無論在生前還是死后,都受到男權的控制和壓迫,最終導致她的悲劇命運。
四、總結
在五四運動之前的舊中國,父權意識是統(tǒng)治社會的主導思想,女人處于從屬地位,并且完全依賴男人。不僅是男性把女性視為附屬品,更多的是女性自己習慣于自己的從屬地位,并且日漸把其內在化。
通過分析《祝?!?,我們看到了女主人公淪為了父權制度的犧牲品,這不僅僅是她個人的悲劇,而且是那個年代所有女性的悲劇。因為父權意識已在她的思想中根深蒂固。盡管很多學者把祥林嫂的悲劇歸因于社會的摧殘,但通過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到,她悲劇的形成更多的是她自己思想內化造成的。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處在舊中國的女性,不僅在經濟上遭受父權制度的壓迫,更多的是思想上的摧殘,她的悲劇可以說是她們自己把父權意識內在化造成的。希望本文可以給女權運動一些啟發(fā),也希望能夠有利于當今社會中存在的有關男女平等的問題的解決和和諧社會的建立。
參考文獻:
[1]孟悅、戴錦華: 《浮出歷史地表》,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第98頁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魯迅.魯迅文集精讀本[M].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04: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