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萍 胡力方
(重慶大學 外國語學院,重慶 400044)
隨著語篇分析的深入發(fā)展,體裁和體裁分析作為其中一個新興的、充滿生機的領域,引起語言學家們的巨大興趣和研究熱情。通過對語篇進行體裁分析,可以了解其宏觀結構,但想要了解其微觀問題,如連貫性和流暢性,則需要借助其他理論。系統(tǒng)功能語法中的主位推進模式就是一種隱性的語篇連貫手段,反映語篇新舊信息的分布。
體裁分析逐漸成為一種文本分析手段是由ESP學派的Swales(1990)和Bhatia(1993)推動的。Swales在1990提出了CARS模式,Bhatia(1993)在其基礎上提出了七步分析模式。此后,國內外不少學者開始運用這些模式在商務、學術、教學等領域進行體裁分析(Santos,2002;李俊儒,2007;楊瑞英,2006;韓萍、賀宏,2012;張煜、徐世昌,2011;于大偉,2012)。在法律方面,程樂(2007)以判決書為例定義了體裁互文性的內涵旨在揭示法學的語言學研究方法對法學發(fā)展的意義。而大連仲裁委員會(2008)和濟寧仲裁委員會李冬梅(2012)則對仲裁裁決書的寫作內容和寫作結構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從收集的文獻看,很少有對法律相關語篇進行體裁分析,這也就使得對裁決書的體裁分析變得有必要。
系統(tǒng)功能語法中的主位結構是由“主位”和“述位”兩部分構成。英國著名語言學家Halliday(1994)根據(jù)主位的復雜程度,將其分為單項主位(simple theme)、復項主位(multiple theme)和句項主位(clausal theme)三類。
在語篇的構建過程中,要表達復雜的思想,人們需要把多個具有內在聯(lián)系的句子連接起來,這種聯(lián)系表現(xiàn)在從主位到述位的不斷漸進過程,這也就為“主位推進模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捷克語言學家Danes(1974)列出了三種最基本的主位推進程式:連續(xù)主位發(fā)展型(constant theme progression)、線性發(fā)展型(linear progression)以及派生主位發(fā)展型(derived theme progression)。此后,Halliday(1976)、徐盛桓(1982)、黃衍(1985)、黃國文(1988)、胡壯麟(1994)和朱永生(1995)等中外學者也相繼提出了自己的主位推進模式。隨著主位推進理論的發(fā)展與完善,不少學者(陳彥茹,2012;Seyed,2011;翁玉蓮,2011;劉富麗,2006;劉丹,2012)將其運用到學術、商務、翻譯、教育學等領域,并利用實例進行研究。在法律領域,董敏(2012)綜合Danes、徐盛恒提出的主位推進模式和連貫話語推進模式,探討了民事判決書中“本院認為”部分的司法判決推理過程,從法律語言學視角為當前我國的裁判文書改革朝著論證體裁方向發(fā)展提供借鑒。綜上可看出,由于語料獲取難度較大,很少有人對法律相關文件,如裁決書等,進行主位結構及主位推進模式的研究,這也就使得對裁決書的相關研究變得有意義。
要想對語篇進行全面分析,就需要宏觀與微觀相結合,這就使得研究語篇體裁和主位推進模式及其關系變得有意義。Fries(1983)指出,不同的語篇類型之間可能存在著某種特定的聯(lián)系,并提出了主位推進與語篇體裁相對應的三個假設,其中一個是:主位推進模式與語篇類型相對應。以此推測,在同一語篇中,不同的語步或層次之間,主位推進模式也可能存在某種規(guī)律。
本研究的分析框架如表1:
表1 基于Swales(1990)的CARS模式、Halliday(1994)主位類型和黃衍(1985)的主位推進模式的分析框架
本研究采用Strauss&Corbin(1994)的定性數(shù)據(jù)編碼的方法和Freeman(1998:103)的定性分析數(shù)據(jù)步驟,在體裁理論和主位推進理論基礎上,對所搜集的20篇某地區(qū)的中文仲裁書進行分析,來回答以下問題:
(1)中文仲裁語篇正文中的引言部分可以劃分為幾個語步?
(2)中文仲裁語篇正文中的引言部分各語步采用了什么樣的主位推進模式和主位類型?
(3)各個語步的主位推進模式和主位類型有什么異同?是否能反映出語步與主位推進模式、主位類型之間的關系?
Strauss&Corbin(1994)認為定性數(shù)據(jù)編碼的方法包括開放性編碼、關聯(lián)性編碼和篩選性編碼,而Freeman(1998:103)的定性數(shù)據(jù)分析步驟為圖1所示。
本文首先根據(jù)李冬梅(2012)《仲裁裁決書的制作規(guī)范》和大連仲裁委員會仲裁書制作規(guī)范(2008),把裁決書分為了三大部分,再根據(jù)Swales(1990)的CARS模式和ESP學派的語步理論,將每一部分又劃分若干語步和若干層次。
接著運用定性數(shù)據(jù)編碼和定性數(shù)據(jù)分析,選取正文中的引言部分,對隨意抽取的20篇仲裁語料的主位和述位進行標注,確定其主位類型,并根據(jù)黃衍(1985)的6種主位推進模式,歸納其主位推進模式。
圖1 Freeman(1998)的定性數(shù)據(jù)分析步驟
宏觀方面,仲裁書可分為三大部分,其中每個部分又可以細分為若干小部分,其體裁結構如圖2:
圖2 裁決書體裁結構
微觀方面,從主位類型看,引言部分整體多采用單項主位,但在第二和第三層中會出現(xiàn)少量的復項主位。在復項主位中,多以概念成分為主,再搭配話語成分或交際成分,研究結果如表2:
表2 20篇仲裁語篇引言各層次主位類型分布及比例
從主位推進的數(shù)量來看,每篇基本在25~30對左右,當然也有例外,比如,有一篇僅有15對,而另一篇又有61對。第一層以及第二層都采用平行型這一模式;第三層除了采用平行型外,還有三篇采用了延續(xù)型這一模式;其余均為跳躍型。研究結果如表3:
表3 20篇仲裁語篇引言各層次主位推進模式分布及比例
4.2.1 引言部分語步劃分
根據(jù)李冬梅(2012)《仲裁裁決書的制作規(guī)范》和大連仲裁委員會仲裁書制作規(guī)范(2008),可將仲裁書分為首部、正文及尾部三部分。同時,又由于ESP學派提出的語步和步驟理論,將正文部分細分為四個步驟,即引言、案情、審理意見及裁決。引言及案情部分所包含的內容較多,還可再做劃分,具體體裁結構見圖2。
其中,正文中的引言部分詳細介紹申請人與被申請人的基本情況,案件審理所采用的程序及法律。它可以細分為三層:概括案件背景、列出審理準備、簡述審理過程。概括案件背景部分主要是介紹案件受理的時間和法律依據(jù);列出審理準備主要介紹申請人與被申請人準備的材料以及仲裁庭組成方式;簡述審理過程部分主要介紹案件審理的時間,所用的具體法律條款以及案件結果。
4.2.2 引言部分的主位類型及主位推進模式
選取正文中的引言部分,運用主位理論進行研究,總結其各語步的主位類型及主位推進模式。在主位類型方面,從表2可以看出,所選取的20篇語料的引言部分每個層次都采用了單項主位,如某市仲裁委員會;但有五篇在第二層,有六篇在第三層中出現(xiàn)了復項主位。在復項主位中,多以概念成分為主,再搭配話語成分或交際成分。如話語成分(結構成分)+概念成分,但被申請人……;交際成分+概念成分,庭審中,仲裁庭……。根據(jù)表2還可看出,引言部分沒有采用任何句項主位。
從表3可以看出,所選取的20篇語料中,有18篇的第一層,以及所有語篇的第二層和第三層都運用了平行型這一主位推進模式。平行型是指主位相同,述位不同,即T1→R1,T2→R2,……,Tn→Rn,其中 T1=T2,如仲裁庭(T1)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第51條的規(guī)定(R1),(T2=T1)對當事人進行調解(R2)。從表3還可看出,第三層除了采用平行型這一模式外,還有四篇采用了延續(xù)型這一模式。延續(xù)型是指上一句的述位是后一句的主位,即T1→R1,T2→R2,……,Tn→Rn,其中 T2=R1,如……(T1)共同組成仲裁庭(R1)。仲裁庭(T2=R1)審閱了申請人的仲裁申請書和證據(jù)材料(R2)……最后所有語篇均含有跳躍型。所謂跳躍型,是指各句的主述位沒有明顯的聯(lián)系。即T1→R1,T2→R2,……,Tn→Rn,如申請人(T8)亦不能提供被申請人變更后的住址及其他聯(lián)系方式(R8),本會(T9)又于2008年11月23日以公告的方式向被申請人送達了上述材料(R9)。
4.2.3 各語步中主位推進模式及主位類型的異同及其原因
從上述討論中可以看出,不同的語步,其主位類型和主位推進模式是有區(qū)別的。第一層主要運用了平行型和跳躍型兩種主位推進模式以及單項主位這一主位類型;第二層所運用的主位推進模式與第一層相似,但其除了運用單項主位外,還使用了少量復項主位;而第三層除了運用前面兩種主位推進模式以外,還運用了少量延續(xù)型模式,其采用的主位類型與第二層相似。由于引言主要是介紹申請人與被申請人的基本情況,案件審理所需要的程序及法律,案件受理和審理的時間,因而以敘述為主,出現(xiàn)很多新信息,所以大量運用跳躍型。而在介紹新信息的基礎上,又會圍繞某一主題進行深入的介紹,因此較多的使用平行型。為了確保敘述的流暢,在第三層中偶爾會出現(xiàn)延續(xù)型。而引言多采用單項主位,僅在二、三層出現(xiàn)少量復項主位,是因為仲裁書的主題多圍繞申請人和被申請人,語言簡單直接,因而多采用單項主位。而有時為了提供更多的關于主題的有關信息,也會涉及到少量的復項主位。復項主位一般以某一主題或對象為中心,搭配一些連詞或時間地點副詞,使已知信息更加豐富完整。
本文首先運用體裁分析的理論,將仲裁文書劃分為首部、正文、尾部三個部分,并將正文中的引言部分細分為概括案件背景、列出審理準備、簡述審理過程三層;接著運用系統(tǒng)功能語法中的主位推進模式,分析和歸納出引言三個層次的主位推進模式。由于引言以敘述為主,多圍繞案件背景及相關法律程序為主題進行深入的介紹,因此多使用平行型的主位推進模式,且語言簡單,以單項主位為主。同時為了確保敘述的流暢性,在第二和第三個層次也會出現(xiàn)少量的延續(xù)型,且為了提供更多的關于主題的有關信息,也會運用少量的復項主位。通過本研究,可使法律文書的撰寫者更好地掌握仲裁文書首部的寫作方法,即從三個層次進行書寫,且多用連續(xù)型模式和單項主位,搭配以少量的延續(xù)型模式和復項主位,從而保證仲裁文書寫作的規(guī)范性和統(tǒng)一性。
[1]Bhatia,V.K.Analyzing Genre: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M].London:Longman,1993.
[2]Danes,F(xiàn).Functional Sentence Perspective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Text[C]//Papers in Functional Sentence Perspective.Prague:Academia,1974.
[3]Freeman,L.D.Doing Teacher Research:From Inquiry to Understanding[M].Boston:Heinle& Heinle,1998.
[4]Fries,P.On the Status of Theme in English[C]//Janos S.Petofi& Emel Sozer.Micro-and Macro-Convexity of Discourse.Hamburg:Buske,1983.
[5]Halliday,M.A.K.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1976.
[6]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1994.
[7]Santos.V.B.M.Genre Analysis of Business Letters of Negotiation[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2002(21):167-199.
[8]Seyed,F(xiàn).E.& Mohsen.Thematicity in Research ArticleAbstracts:A Cross-Disciplinary Study[J].Educational Quest,2011(2).
[9]Strauss,A.& J.Corbin,Grounded Methodology:An Overview[C]//Norman K.Denzin & S.Yvonna.Lincoln.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Sage Publications,1994.
[10]Swles,J.M.Genre Analysis: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11]陳彥茹.主位結構及主位推進模式研究——基于語料庫的中國作者和母語作者科技論文英文摘要的對比分析[J].飛天,2011(10):120-121.
[12]程樂.判決書體裁互文性之鑒衡[J].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07(2):32-37.
[13]大連仲裁委員會.裁決書制作規(guī)范[EB/OL].[2008-07 -01]http://www.zcw.dl.gov.cn/zcy_inner.vm?id=106&title=%B2%C3%BE%F6%CA%E9%D6%C6%D7%F7%B9%E6%B7%B6.
[14]董敏.從主位推進分析看司法判決推理[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2(3):123-127.
[15]韓萍,賀宏.從批評性體裁分析的角度看學術論文摘要和引言的體裁關系[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2
82(1):53-57.
[16]胡壯麟.語篇的銜接與連貫[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4:144-145.
[17]黃國文.語篇分析概要[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8:81-85.
[18]黃衍.試論英語主位和述位[J].外國語,1985(5):32-36.
[19]李冬梅.仲裁裁決書的制作規(guī)范[EB/OL].[2013-10-25].http://www.jnzc.org/newsa.asp?id=210.
[20]李俊儒.商務英語電子郵件體裁分析[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3(7):21-25.
[21]劉丹.英漢主位結構對比與英語寫作教學方法研究[J].外語學刊,2012(3):121-125.
[22]劉富麗.英漢翻譯中的主位推進模式[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6,38(5):309 -312.
[23]翁玉蓮.新聞語體內部主述位信息推進模式對比研究[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41(6):146-149.
[24]徐盛桓.主位和述位[J].外語教學與研究,1982(1):1-9.
[25]楊瑞英.體裁分析的應用:應用語言學學術文章結構分析[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15(10):29-34.
[26]于大偉.基于體裁的大學英語六級寫作分析[J].大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2,58(3):85-87.
[27]張煜,徐世昌.基于語料庫的體裁分析法英語專業(yè)寫作教學實證研究[J].外語世界,2011(6):49-55.
[28]朱永生.主位推進模式與語篇分析[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5(3):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