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天學
摘要:根據多元智能理論,每一個人都有各自獨特的智能組合,高職學生具有自身的優(yōu)勢智能。采用恰當的教學方式,施以適合的教育內容,就可以讓高職學生成為某些智能領域的有用之才。因此,應恰當地進行課程的 “差異化”設置,以滿足不同智能組合的學生的學習需求,幫助他們在各自的優(yōu)勢智能領域中成長。
關鍵詞:多元智能;高職院校;課程設置;差異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4)03-0038-03
多元智能理論的基本觀點
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心理發(fā)展學家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人的智能是彼此相互獨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它包括語言智能、邏輯-數學智能、視覺-空間智能、肢體運作智能、音樂智能、人際關系智能、內省智能和自然探索智能等八種智能。這種“多元智能”理論深刻地揭示了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各自獨特的智能組合,在個體發(fā)展過程中,每一個人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潛能,都依照各自的傾向或所處文化的偏好去調動或連結這些智能,而且每種智能有其獨特的認知發(fā)展過程。對問題的解決,不是靠一種智能完成,而是以幾種智能組合的形式來完成。
加德納還提出:各種智能沒有優(yōu)劣之分、輕重之別,只有領域的不同、作用的不同、表現形式的不同而已。每個人都有可望發(fā)展自己的潛能,只是表現的領域不同,智能興趣有異。也就是說,每個人都可能在適合自己的領域得到發(fā)展。
多元智能理論對高職教育的啟迪
傳統(tǒng)智能理論僅以語言文字能力和數學邏輯能力來評價學生的優(yōu)劣,用多元智能理論的觀點去看,對學生這顯然不公正。大量的事實證明:一個在班級學習成績最好的學生,走向社會后所取得的成就不一定是這個班里最大的;有的學生在學校期間“不優(yōu)秀”甚至“不合格”,可走入社會后可能會取得矚目的成績。這種現象恰恰吻合了霍華德的多元智能理論。從發(fā)展的眼光看,學校不存在絕對“不合格”的學生,只是學生各自智能表現的強弱差異不同而已。
高職院校的學生大部分學習基礎弱,大部分是高考的失敗者。他們對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感到厭倦和無奈,但他們的某些智力和動手能力并不一定差。所以,高職教育工作者決不能忽視這些學生的能力和天賦,要用“多元智能”的理論看待學生,為他們創(chuàng)造適合多元智能發(fā)展的有利條件,促進他們各自優(yōu)勢智能的成長,使他們在適合自己的智能領域成為有用之才。高職院校的責任就是為他們提供多元化的課程設置,以滿足優(yōu)勢智能不同的學生的不同需求。
因此,高職教育應遵循市場服務的規(guī)律,依據“多元智能”理論,以最大限度滿足服務對象的需求為目的,設計多種“差異化”課程教學方案,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
高職學生“差異需求”分析
高職學生一般有兩個來源:一是達不到本科錄取分數線的高中生,二是中職學校的畢業(yè)生。他們普遍文化學習基礎較差,但兩者相比,各有優(yōu)劣。在文化課方面,高中生勝過中職生,在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技能方面中職生強于高中生。這種知識能力結構上的差異,導致了高中生和中職生在學習需求上的差異。
從“多元智能”理論來看,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獨特的智能組合,反映出每個人不同的特長和愛好。學生的家庭背景不同、社會關系不同、個人職業(yè)傾向不同,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向有所差異。因此,在課程設置上要考慮每個學生的智能差異和興趣取向,提供盡可能多的課程設置“菜單”,以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
從上述分析看,要使具有不同智能組合或不同生源的學生都能得到適合的教育,就必須尊重學生的差異,打破傳統(tǒng)的統(tǒng)一化教育模式,建立以學生為本的滿足學生不同需求的差異化教育新模式。
適合不同需求的“差異化”課程設置
為了適應智能優(yōu)勢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我校在課程設置上進行了一些改革嘗試。
增加選修課的比例 改變過去那種以教師為主導的課程設置方式,在保證專業(yè)基本課程學習需要的前提下,增加數量足夠的選修課程,約占40%。這些選修課的設置是根據學生問卷調查結果來確定的。每學期學校組織教師和學生提出開設的選修課名稱,把這些選修課匯總后再由學生選課。凡是選課人數達到25人以上的課程,就可以確定為正式選修課。經過一輪的選修課教學實踐,進行選修課評定,合格的選修課保留,不合格的選修課淘汰。通過多次選課輪回,篩選出一批適合學生需求的精品選修課。
劃分選修課類別 根據學校的現有資源設置了三類選修課:第一類為綜合素質(興趣特長)類選修課。這類選修課是為滿足不同智能優(yōu)勢(專長愛好)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需求,滿足學生開闊視野、拓展綜合素質能力的需求。第二類為專業(yè)技能類選修課。這類選修課可滿足各層次學生對專業(yè)技能不同程度的需求。第三類為跨專業(yè)選修課。這類選修課主要滿足有跨專業(yè)興趣愛好的學生或拓展專業(yè)面的學生的需求。
課程分級與學分 對每一門課程(包括必修課)都按難易程度分為三個等級:一級是專為少數“拔尖”學生設置的在知識技能的深度和廣度上增加了拓展內容的課程。因為這些學生基礎好,具有較強的學習潛能,設置一級課程能讓他們“吃得飽”,并成為專業(yè)技能競賽的主力軍。二級是為一般學生設置的正常難度課程,以滿足大多數學習基礎一般的學生的學習需求。三級是專門為少數基礎薄弱學生設置的內容符合基本要求的低難度課程。課程分為三個難度等級,使學習基礎不同的學生可以選擇適合自己情況的難度級別,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育原則。每門課程按級別設置學分,一級學分最高,三級學分最少(見表1),表中的A表示二級(一般程度)課程的學分。
從表1中看出,低難度的三級課程學分數減少了1個學分。因此,學習低難度課程就要增加課程門數。但降低了課程的門檻,使基礎薄弱的學生能夠達到基本要求而獲得學分,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并積極完成學業(yè)。
“差異化”教育方案的實施
在“差異化”教育方案的具體實施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做好以下工作:
改進現行選修課制度 由于現階段大部分選修課都是限選課,真正讓學生自主確定的任選課較少。為了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選修,我們增加了任選課的數量,使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需要或喜愛來確定選修課程。教師在學生選課過程中為學生提供課程介紹,幫助或指導學生選課。特別是指導或引導那些沒有特別喜好的學生選擇課程。
改進排課方式 從全校整體來看,由于選修課較多,給課程安排帶來很多不便。為了能夠實現選課排課順利進行,不影響正常教學,學校改進了排課方式,將必修課一律安排在上午,下午和晚上安排選修課。這樣就避免了選修課與必修課發(fā)生沖突。為使學生的多門選修課上課不發(fā)生沖突,限制每個學生每學期的選修課不得超過三門。當某一門選修課的學生人數過少時將取消該課程,讓學生參加二輪選課另選其他課程。
嘗試取消學年限制 以學生修滿學分為限,學生可以提前或推遲畢業(yè)。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爭取盡早完成學業(yè)。學生進校時就要做好學習計劃,確定自己的學習課程、學習策略和學習時間。
學生制定個人學習課程計劃
制定個人學習計劃,使學生明確在校期間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策略,了解選課方式、學分規(guī)定,使學生心中有數、早做準備。
學校在新生入學前就設計好各專業(yè)必修課選修課總表,并附有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要求等詳細情況介紹,供學生制定《個人在校學習計劃》時參考。為方便學生制定《個人在校學習計劃》,學校事先制定好各專業(yè)學習計劃完整的“大套餐”、專業(yè)方向模塊的“小套餐”和個性化的“單點”課程,供學生選擇。學生可以確定學習“套餐”組合,也可以自行設計學習“套餐”,制定出《個人在校學習計劃》。這樣就滿足了學生的差異性需求,體現了“因材施教”的原則。
完成計劃填寫的過程,就是讓學生理清自己在學校要完成的學習任務,明確各項學習的具體要求,做好心理準備和其他相關的準備。學生的這份計劃也是學生與學校、學與教的“契約”,它約束著學生和學校的行為。如有更改,要經雙方協商同意。學校可以根據學生選課情況,把相同課程的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以便安排課程和師資、教學設備等的準備。
結語
“差異化”的教學模式受到了絕大多數學生的歡迎。他們積極參與制定個人學習計劃,認真考慮和確定選修課?;A強的學生能夠學得更多更深,基礎弱的學生能夠減輕學習壓力,多學自己喜愛的課程。從任課教師調查反饋情況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普遍提高了。當然,“差異化”教學還不成熟,還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探索和完善。
參考文獻:
[1]王若梅.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高職課程設置[J].職教論壇,2012(29):41-42,45.
[2]張紅祥.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高職電子商務課程教學評價[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2(11):173-176.
[3]黃新謀,許彤.多元智能理論下的物流管理專業(yè)項目教學模式[J].教育教學論壇,2012(20):130-131.
[4]夏昱.論差異化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意義[J].教育學術月刊,2010(4):40-41.
[5]田擁軍,黃國慶.高職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yè)差異化教育的研究與實施[J].職業(yè)教育研究,2011(9):28-29.
[6]鄭曼懷.基于學生需求的大學英語后續(xù)課程設置研究[J].云南農業(yè)大學學報,2013(7):67-71.
[7]李敏.多元智能理論框架下的高職英語課程設計探析[J].三門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2):12-13,30.
(責任編輯:楊在良)
在“差異化”教育方案的具體實施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做好以下工作:
改進現行選修課制度 由于現階段大部分選修課都是限選課,真正讓學生自主確定的任選課較少。為了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選修,我們增加了任選課的數量,使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需要或喜愛來確定選修課程。教師在學生選課過程中為學生提供課程介紹,幫助或指導學生選課。特別是指導或引導那些沒有特別喜好的學生選擇課程。
改進排課方式 從全校整體來看,由于選修課較多,給課程安排帶來很多不便。為了能夠實現選課排課順利進行,不影響正常教學,學校改進了排課方式,將必修課一律安排在上午,下午和晚上安排選修課。這樣就避免了選修課與必修課發(fā)生沖突。為使學生的多門選修課上課不發(fā)生沖突,限制每個學生每學期的選修課不得超過三門。當某一門選修課的學生人數過少時將取消該課程,讓學生參加二輪選課另選其他課程。
嘗試取消學年限制 以學生修滿學分為限,學生可以提前或推遲畢業(yè)。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爭取盡早完成學業(yè)。學生進校時就要做好學習計劃,確定自己的學習課程、學習策略和學習時間。
學生制定個人學習課程計劃
制定個人學習計劃,使學生明確在校期間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策略,了解選課方式、學分規(guī)定,使學生心中有數、早做準備。
學校在新生入學前就設計好各專業(yè)必修課選修課總表,并附有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要求等詳細情況介紹,供學生制定《個人在校學習計劃》時參考。為方便學生制定《個人在校學習計劃》,學校事先制定好各專業(yè)學習計劃完整的“大套餐”、專業(yè)方向模塊的“小套餐”和個性化的“單點”課程,供學生選擇。學生可以確定學習“套餐”組合,也可以自行設計學習“套餐”,制定出《個人在校學習計劃》。這樣就滿足了學生的差異性需求,體現了“因材施教”的原則。
完成計劃填寫的過程,就是讓學生理清自己在學校要完成的學習任務,明確各項學習的具體要求,做好心理準備和其他相關的準備。學生的這份計劃也是學生與學校、學與教的“契約”,它約束著學生和學校的行為。如有更改,要經雙方協商同意。學??梢愿鶕W生選課情況,把相同課程的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以便安排課程和師資、教學設備等的準備。
結語
“差異化”的教學模式受到了絕大多數學生的歡迎。他們積極參與制定個人學習計劃,認真考慮和確定選修課?;A強的學生能夠學得更多更深,基礎弱的學生能夠減輕學習壓力,多學自己喜愛的課程。從任課教師調查反饋情況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普遍提高了。當然,“差異化”教學還不成熟,還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探索和完善。
參考文獻:
[1]王若梅.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高職課程設置[J].職教論壇,2012(29):41-42,45.
[2]張紅祥.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高職電子商務課程教學評價[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2(11):173-176.
[3]黃新謀,許彤.多元智能理論下的物流管理專業(yè)項目教學模式[J].教育教學論壇,2012(20):130-131.
[4]夏昱.論差異化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意義[J].教育學術月刊,2010(4):40-41.
[5]田擁軍,黃國慶.高職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yè)差異化教育的研究與實施[J].職業(yè)教育研究,2011(9):28-29.
[6]鄭曼懷.基于學生需求的大學英語后續(xù)課程設置研究[J].云南農業(yè)大學學報,2013(7):67-71.
[7]李敏.多元智能理論框架下的高職英語課程設計探析[J].三門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2):12-13,30.
(責任編輯:楊在良)
在“差異化”教育方案的具體實施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做好以下工作:
改進現行選修課制度 由于現階段大部分選修課都是限選課,真正讓學生自主確定的任選課較少。為了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選修,我們增加了任選課的數量,使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需要或喜愛來確定選修課程。教師在學生選課過程中為學生提供課程介紹,幫助或指導學生選課。特別是指導或引導那些沒有特別喜好的學生選擇課程。
改進排課方式 從全校整體來看,由于選修課較多,給課程安排帶來很多不便。為了能夠實現選課排課順利進行,不影響正常教學,學校改進了排課方式,將必修課一律安排在上午,下午和晚上安排選修課。這樣就避免了選修課與必修課發(fā)生沖突。為使學生的多門選修課上課不發(fā)生沖突,限制每個學生每學期的選修課不得超過三門。當某一門選修課的學生人數過少時將取消該課程,讓學生參加二輪選課另選其他課程。
嘗試取消學年限制 以學生修滿學分為限,學生可以提前或推遲畢業(yè)。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爭取盡早完成學業(yè)。學生進校時就要做好學習計劃,確定自己的學習課程、學習策略和學習時間。
學生制定個人學習課程計劃
制定個人學習計劃,使學生明確在校期間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策略,了解選課方式、學分規(guī)定,使學生心中有數、早做準備。
學校在新生入學前就設計好各專業(yè)必修課選修課總表,并附有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要求等詳細情況介紹,供學生制定《個人在校學習計劃》時參考。為方便學生制定《個人在校學習計劃》,學校事先制定好各專業(yè)學習計劃完整的“大套餐”、專業(yè)方向模塊的“小套餐”和個性化的“單點”課程,供學生選擇。學生可以確定學習“套餐”組合,也可以自行設計學習“套餐”,制定出《個人在校學習計劃》。這樣就滿足了學生的差異性需求,體現了“因材施教”的原則。
完成計劃填寫的過程,就是讓學生理清自己在學校要完成的學習任務,明確各項學習的具體要求,做好心理準備和其他相關的準備。學生的這份計劃也是學生與學校、學與教的“契約”,它約束著學生和學校的行為。如有更改,要經雙方協商同意。學??梢愿鶕W生選課情況,把相同課程的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以便安排課程和師資、教學設備等的準備。
結語
“差異化”的教學模式受到了絕大多數學生的歡迎。他們積極參與制定個人學習計劃,認真考慮和確定選修課?;A強的學生能夠學得更多更深,基礎弱的學生能夠減輕學習壓力,多學自己喜愛的課程。從任課教師調查反饋情況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普遍提高了。當然,“差異化”教學還不成熟,還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探索和完善。
參考文獻:
[1]王若梅.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高職課程設置[J].職教論壇,2012(29):41-42,45.
[2]張紅祥.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高職電子商務課程教學評價[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2(11):173-176.
[3]黃新謀,許彤.多元智能理論下的物流管理專業(yè)項目教學模式[J].教育教學論壇,2012(20):130-131.
[4]夏昱.論差異化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意義[J].教育學術月刊,2010(4):40-41.
[5]田擁軍,黃國慶.高職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yè)差異化教育的研究與實施[J].職業(yè)教育研究,2011(9):28-29.
[6]鄭曼懷.基于學生需求的大學英語后續(xù)課程設置研究[J].云南農業(yè)大學學報,2013(7):67-71.
[7]李敏.多元智能理論框架下的高職英語課程設計探析[J].三門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2):12-13,30.
(責任編輯:楊在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