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元認知與高校輔導員工作

    2014-04-09 10:22:37張萌
    經濟研究導刊 2014年6期
    關鍵詞:輔導員工作元認知學生管理

    張萌

    摘 要:元認知是對認知的認知和調節(jié)。包括元認知知識、元認知體驗和元認知監(jiān)控。元認知理論在輔導員角色認知和職業(yè)發(fā)展方面、在諸如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業(yè)觀念教育、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等學生管理工作方面及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教學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對全面提高輔導員工作質量和工作效果具有重要意義。探討提高輔導員元認知能力的途徑。

    關鍵詞:元認知;輔導員工作;學生管理;教學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6-0070-02

    一、元認知的含義

    元認知的概念是美國發(fā)展心理學家Johe Flavell于20世紀70年代首先提出的。他認為,“元認知指個人關于自己的認知過程及結果或其他相關事情的知識”;同時也指“為完成某一具體目標或任務,依據認知對象對認知過程進行主動的監(jiān)測以及連續(xù)的調節(jié)和協調”[1]。也就是說,元認知是以認知過程本身為認知對象,包括兩方面內容:對認知的認知和對認知的調節(jié)。具體而言,一是認知主體對自身心理狀態(tài)、能力、任務、目標、認知策略等方面的知識;二是認知主體對自身各種認知活動的計劃、監(jiān)控、評價和調節(jié)。元認知由三部分組成,即元認知知識、元認知體驗和元認知監(jiān)控。元認知知識是個體關于認知主體、認知材料、認知任務、認知策略等的一般性知識;元認知體驗是伴隨著認知活動而產生的情感體驗;元認知監(jiān)控是個體在認知活動的過程中,根據自己的元認知知識和元認知體驗,不斷對認知過程進行積極而自覺地監(jiān)控和調節(jié)。

    二、元認知有助于指導輔導員角色認知和職業(yè)發(fā)展

    當前輔導員隊伍的發(fā)展方向是專業(yè)化建設、職業(yè)化發(fā)展。輔導員個人只有認清職業(yè)角色,掌握工作策略,合理規(guī)劃和實現自身的職業(yè)發(fā)展目標,走專業(yè)成長之路,才能順應時代要求。元認知意識和策略有助于提高輔導員對自身角色和工作現狀的合理認知,保持積極主動的工作心態(tài)。

    高校輔導員集教育、服務、管理、心理健康咨詢及職業(yè)指導等多重角色于一身,工作內容廣泛而復雜。在高投入后沒有獲得相應的高回報、工作負擔與心理承受能力也不成正比的情況下,輔導員對自身的工作會產生不良認知,出現迷茫失落和職業(yè)倦怠等心理問題。元認知理論指導我們對自身內在和輔導員角色認知評價進行再認知,消除不良認知,控制自我情緒,并對教育教學活動進行監(jiān)控和自我調節(jié)。

    首先,增強職業(yè)認同感,把自己的個人價值和意義同輔導員工作的價值和意義統一起來,全心全意履行工作職責。其次,設立職業(yè)目標、規(guī)劃職業(yè)生涯。輔導員要對職業(yè)發(fā)展目標有清醒的認識,對自己的職業(yè)發(fā)展設計符合個人實際的規(guī)劃,為個人的成長及成功指明正確導向,實現自我發(fā)展。第三,不斷豐富元認知知識和元認知體驗。輔導員要不斷學習高等學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新理論及知識結構,學習更多的成功經驗以便在工作中找到自信,提升情感體驗,提高職業(yè)自我效能感。第四,培養(yǎng)自身反省思考的能力和習慣,注重總結自己的教育行為和表現,采取各種策略來改進自己的教育行為。第五,要善于調控。合理安排時間和精力,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培養(yǎng)良好的人際關系,調整職業(yè)心態(tài),理性對待工作中的成敗得失。

    三、元認知有助于全面提升輔導員工作質量

    美國學者Schoenfeld的實驗表明,盡管擁有相關領域的學科知識,行為人也可能由于缺乏元認知技巧而無法成功地解決問題[2]。掌握元認知理論,提高元認知能力,并將其應用于輔導員工作之中,對提升輔導員工作質量和工作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元認知與學生管理工作

    1.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近年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成為高校學生工作關注的重點和難點問題。調查和研究發(fā)現,多數大學生的不健康心理源于不合理的認知結構。認知、情緒、行為三者是相互聯系和影響的統一體,認知決定情緒,情緒影響行為,行為的結果又通過認知成為反饋信息,進一步制約情緒和行為。一般情況下,人們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不合理認知和信念,但都可以在正常范圍內進行自我反省和調整。然而有心理障礙的學生通常存在較多的不合理認知,并且往往不能自我覺知,更談不上對自己存在的問題進行有效的反省、控制和調節(jié)。久而久之,情緒困擾和不良人際關系不斷增多,焦慮、抑郁、煩躁、失眠等伴隨產生,導致心理健康問題的出現。

    元認知能力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關系密切。運用元認知理論,對自己、他人和事物的認知評價進行再認知,從而達到對認知、情緒、行為進行有效的監(jiān)控和調節(jié)。作為大學生的知心朋友,輔導員應自覺提高自身元認知能力,并將其應用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采用走訪家庭、深入宿舍、個別與整體談話相結合等傳統方式,同時利用微博、飛信、QQ群、人人網等網絡平臺,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交流,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發(fā)現學生的心理問題;第二,針對學生的心理困擾,開展個體和群體心理輔導,傳授學生心理學常識,進行元認知能力訓練,幫助學生通過自我調節(jié)和自我控制,認識并消除存在的不合理認知和信念,調控自身情緒,培養(yǎng)健康人格,建立良好人際關系,提高社會適應能力,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

    2.大學生就業(yè)觀念教育。大學生就業(yè)難是目前全社會都關注的熱點問題。大學生就業(yè)問題的產生可歸結為兩個原因:一方面是社會經濟狀況、就業(yè)市場需求等外部因素;另一方面是大學生在就業(yè)和擇業(yè)觀念上的認知偏差等自身因素。認識偏差導致擇業(yè)決策偏差,擇業(yè)決策偏差又加重就業(yè)困難。認知偏差主要表現在:自我評價偏差、擇業(yè)期望過高、擇業(yè)患得患失等。如何扭轉大學生的就業(yè)認知偏差、調適就業(yè)心理,提高就業(yè)率是擺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元認知理論為這一課題的解決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大學生求職心理活動也是一種認知過程,同樣需要對該過程的自我意識和自我控制。輔導員要應用元認知理論,教育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yè)觀念、培養(yǎng)健康的擇業(yè)心理,在求職過程中主動地進行自我反饋和調節(jié),避免盲目、沖動,提高求職成功率。endprint

    3.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經濟全球化、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終身化的發(fā)展趨勢下,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顯得尤為重要。在大學中,學生不僅要學到必備的專業(yè)基礎知識,更應掌握開啟無限知識的要領,即自主學習能力。輔導員要加強對學生學習的管理,培養(yǎng)良好學風,促進學生成才,就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元認知對整個學習活動起控制和協調作用,指導學習策略的選擇和使用。元認知能力高的學生善于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學習策略,學習目標明確、計劃性好、自控能力強,具有良好的學習能力。

    首先,要建立學習的心理自覺。在學習活動進行之前,學生要分析自己的學習能力及學習任務、制訂目標與計劃、準備好學習條件。第二,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進行反思和自我評估,發(fā)現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案。第三,協助學生對學習過程進行監(jiān)控,調節(jié)學習計劃和方法。

    (二)元認知與教學工作

    輔導員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教師身份,在學生日常管理事務之外,還承擔著《形勢與政策》、《大學生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大學生就業(yè)指導與創(chuàng)業(yè)教育》等多門功課的授課任務。教師的元認知能力也就是與教學要求相符合并影響教學效果的教師的個性心理特征的總和。表現為教師元認知知識的把握能力和元認知的監(jiān)控能力[3]。輔導員的元認知能力與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好壞有直接的關系。在教學中,首先應了解國家的相關政策法規(guī)、社會現狀、國家人才培養(yǎng)目標、社會需求、學生心理和要求等,幫助學生實現對社會形勢、專業(yè)知識學習以及個人素質的認知。其次,在了解大學生學習、生活、成長的社會和家庭背景以及學生自身需求、學習動機、心理狀態(tài)的基礎上,結合學生認知層次及接受能力的不同情況,根據學生關心的熱點問題、興趣愛好,準備教案、調整教學內容、把握教學進度,采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形成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良好氛圍。最后,要對自己已完成的教學活動做反省和評價。學會實踐、反思、再實踐,使教學過程變成促進教師反思和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及提高教學技能的過程。

    四、輔導員元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途徑

    元認知能力,就是在元認知知識、元認知體驗和元認知監(jiān)控等三種成分相互作用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能力。具體地講,就是建立在一定的元認識知識和體驗的基礎上,對自身的認知活動進行調節(jié)和控制的高級能力[4]。輔導員元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可經由以下途徑。

    第一,激發(fā)和強化輔導員的職業(yè)熱情,培養(yǎng)輔導員核心價值觀,提高輔導員職業(yè)認同感。只有熱愛本職工作,熱愛學生,才能夠有動機、有興趣去了解大學生的心理需求與認知能力,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教學工作,才能在工作中體會到高自我效能感。第二,不斷掌握高等教育元認知知識,自覺學習有關高校學生的、教師的、教育教學方法等方面的理論知識。第三,建立同行評議和學生評議制度,制定相應激勵措施。通過同行及學生的信息反饋,能夠增強輔導員對自己能力水平的自我意識,有助于激發(fā)成就動機,實現元認知能力的突破。第四,進行元認知技能培訓。把元認知技能培訓納入輔導員的培訓與考核體系之中,并使之制度化。

    綜上所述,元認知對輔導員個人成長和輔導員工作都具有重要的實踐指導作用,輔導員應自覺學習元認知理論,培養(yǎng)提高元認知能力,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成效得到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 Flavell J H.Meta cognitive aspects of problem solving.In:L B Resnick ed.The Nature of Intelligence.Hillsdale,N J:Erlbaum,1976:232.

    [2] Desoete A,RoeyersH,Buysse A.Metacognition and Mathemational Problem Soving in Grade Three[J].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2001,34(5):435.

    [3] 董奇.論元認知[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9,(1):70-76.

    [4] 張金橋.論高校教師的教學元認知力及其培養(yǎng)[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153.

    [責任編輯 陳丹丹]endprint

    猜你喜歡
    輔導員工作元認知學生管理
    基于元認知的數學焦慮研究
    成才(2023年15期)2023-11-16 03:44:02
    元認知策略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思考與探索
    高校輔導員工作面臨的挑戰(zhàn)與對策探討
    東方教育(2016年3期)2016-12-14 22:42:22
    新時期輔導員做好育人工作的幾點體會
    商情(2016年39期)2016-11-21 09:36:23
    微信在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中的創(chuàng)新運用
    文教資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35:43
    淺析“四進”制度對班級管理的意義
    職業(yè)(2016年10期)2016-10-20 22:06:34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網絡化問題研究
    教育生態(tài)學視野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隊伍專業(yè)發(fā)展的幾點思考
    考試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9:57
    淺論五年制師范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管理
    考試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06:39
    青浦区| 毕节市| 德保县| 兴隆县| 霍山县| 婺源县| 玉林市| 越西县| 阿拉善右旗| 平和县| 乌拉特前旗| 竹山县| 宁国市| 太仆寺旗| 高邮市| 南城县| 蒙城县| 洪江市| 海丰县| 营口市| 紫阳县| 息烽县| 延津县| 神农架林区| 丰都县| 南昌县| 剑川县| 北宁市| 盘山县| 黄大仙区| 鄂托克前旗| 宣化县| 荆门市| 阜阳市| 太保市| 兰溪市| 顺昌县| 惠东县| 姚安县| 琼海市| 福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