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彬
作為未來機械工程行業(yè)中的成員,中職學校所有在校的相關技術專業(yè)的學生都應該熟練地掌握基礎知識,繪制、識讀圖樣是每一位機械工程工作者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尤其是識圖能力,只有在會識讀圖樣的基礎上才能學習其他的專業(yè)課程。而機械制圖的教學資源又很多,如何整合教學資源就成了教學研究的一個課題。
一、了解教學現(xiàn)狀,明確教學資源整合的必要性
中職學校的機械制圖課是一門集抽象思維以及實踐性為一體的綜合性學科,它要求學生同時具備邏輯思維能力以及抽象的空間想象能力。機械制圖的學習特點是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完成“由立體到平面,再由平面到立體的”轉變,即將實際的物體轉變?yōu)槠矫娴膱D樣,再將平面的圖樣轉變成實際的物體。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學生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完成這樣的轉變是很困難的。
對剛剛走出初中校園不久的中職學生來說,學習基礎比較薄弱,初中所學的幾何知識非常有限,再加上原有的學習習慣和學習的主觀意識稍差一些,也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困難。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各學科的教學側重點和進度各不相同,機械制圖課程的教學往往與其相關的數(shù)學課程的教學在教學進度和側重點上有沖突,這種沖突也導致了學生學習的困難。
在以上種種制約學生學習的困難面前,讓學生學好這門課是中職學校和老師面臨的難題。我認為要突破這一難題,需要學校、教師、學生三個層面共同努力,教師是突破這一難題的關鍵。作為教師應把重點放在學?,F(xiàn)有機械制圖課程教學資源發(fā)現(xiàn)和整理挖掘上,并創(chuàng)造性地將這些資源整合在一起,讓學生在完成“平面與立體的轉變中”來得更為輕松,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學好機械制圖這門課。
二、明確教學資源類型,達到教學資源合理配置
1.可作為機械制圖課程教學資源的有哪些?
(1)教材——課本與習題冊
毫無疑問,基礎教學資源肯定是與學生接觸最為緊密的教材及相關輔助學習材料:課本與習題冊。在中職機械制圖這門課的眾多教學資源中,最為基礎的資源要屬課本,而與課本配套的就是習題冊。這些資源的質量優(yōu)劣,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的好壞。
(2)傳統(tǒng)教具——模型與掛圖
在傳統(tǒng)《機械制圖》的教學活動中,模型與掛圖起到的作用可以說是舉足輕重的,這是因為模型在一定意義上代替了機械零件實物,而掛圖則兼具模擬實物及平面圖形的功能,模型與掛圖的使用在一定意義上可以非常有效地幫助學生完成立體圖形到平面模型的轉變。總體來說,模型與掛圖兩者結合起來使用達到的效果是其他教學資源無可比擬的。中職生空間想象能力較差,要完成“由立體到平面,再由平面到立體”的轉變,離不開傳統(tǒng)教具。
(3)多媒體——PPT與投影儀、白板、微格教室
隨著多媒體的出現(xiàn),以模型與掛圖為代表的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學資源在機械制圖教學活動中逐漸被代替。
2.如何完成機械制圖教學資源的整合
(1)整合教材與習題冊,自編機械制圖教材
近些年來,相關教育機構為了使機械制圖這門課程適應中職各個專業(yè)的教學需要,鼓勵各級各類學校和教師編制符合自身教學實際的教材。中職生幾何基礎薄弱,作為教師,要根據(jù)所教學生水平,自編教材,既要照顧到學生基礎,又整合其他機械制圖教材的優(yōu)點,同時,由于機械制圖與與之相關的數(shù)學存在著進度和側重點的不同,我們在編制教材時,要將數(shù)學的知識點提前引入,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學好機械制圖。這樣看來,整合教材、學生資源,整合數(shù)學等相關學科,圍繞著新時期學生的學習特點和閱讀習慣,編制出一系列符合自身特點的機械制圖優(yōu)秀教材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
(2)整合優(yōu)秀教案及創(chuàng)新教具
在教學過程中,不同教師的經(jīng)驗、素養(yǎng)不同,有的章節(jié)教學時特別順手,教研組平時要注意搜集相關素材,將優(yōu)秀教案進行整合,同時,要調動每個教師以及學生的積極性,自制教具,創(chuàng)新教具,教研組每年再將一些教具進行整合,形成一套完整的,跟教學配套的教具,為以后的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3)教學圍繞學生所學專業(yè)來進行
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實現(xiàn)同學科教師間的資源互享,不同學科的教師也要能夠相互配合,在教學進度和教學內容上相互照應,前后關聯(lián),這就需要進行機制創(chuàng)新,在不同學科的教研組間建立橫向聯(lián)系。例如與機械制圖相關的前期課程數(shù)學以及后期課程機械基礎及其他專業(yè)課程在教學安排上需要統(tǒng)籌,才能達到好的預期效果。在不同學科間建立聯(lián)系時,要建立為學生所學專業(yè)服務的思想,避免教學上的各自為政,讓各門相關學科的教學在學生知識體系的建立上形成合力。
(4)傳統(tǒng)教學資源與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的結合——電子綜合機械制圖教室
模型、掛圖屬于傳統(tǒng)的機械制圖課程的教學資源,模型代表實物,掛圖代表平面圖形,在出現(xiàn)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之前,它們是幫助學生完成“平面與立體之間”轉換最得力的幫手。以演示軟件、電子白板、投影儀等為代表的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的出現(xiàn),拓展了教學資源的范圍,使教師可以非常直觀地為學生演示“平面與立體之間”的轉換過程,讓學生快速地完成知識的內化。然而,現(xiàn)代化教學設備弊端也是明顯的,沒有立體感,要依靠學生的想象,并且一閃而過的畫面,很難在學生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為此,教學中就應該將傳統(tǒng)的教學資源與現(xiàn)代教學設備整合在一起使用。如用模型進行教學演變過程,學生無法看明白,這時候我們就可以用軟件將過程分解,從而降低學生理解的難度。而有些小的教具,學生無法看清,我們既可以用實物投影,也可以用幻燈放大,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看清楚。而有些現(xiàn)象,實物根本沒有辦法做到的,或條件達不到,無法做到的,我們就可以借助多媒體來完成,采用flash動畫完成有些復雜的機械制圖的過程。flash動畫操作簡單、畫面質感強烈,可以為學生們分步講解機械圖樣的繪制過程,對課堂效率的提升以及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有著很大的幫助。
傳統(tǒng)教學資源與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是相輔相成的整體,因為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只有扎根在傳統(tǒng)的教學資源的基礎之上才會有不斷發(fā)展的動力,傳統(tǒng)的教學資源在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的包裝下也重新發(fā)揮出耀眼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陳成語.機械制圖課多種教學資源的探究.職教教育園,2011(11)
[2]張曉東.中職機械制圖中的思考與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4):25~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