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書芳
摘 要:由于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有效教學的理念已滲透到了教學的各個層面,當然也滲透到了每節(jié)課的練習設計之中。如何讓數(shù)學課堂練習散發(fā)出新課程的氣息,進一步優(yōu)化練習,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呢?筆者根據(jù)自身教學實踐及研究,談幾點對小學數(shù)學課堂練習有效性的認識。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練習;有效性;提高
數(shù)學課堂練習是一堂數(shù)學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學生進一步深入理解知識、掌握技能技巧、培養(yǎng)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的有效環(huán)節(jié)和重要途徑。在新課程理念下,數(shù)學日常課堂的教學改革取得了很大進展,導入時的“情境創(chuàng)設”、新授中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與“實踐操作”等理念和行為已深入人心,但在練習活動設計上,我們重視程度和投入的精力與智慧還不足,新課程下課堂練習的有效性亟待提高。
一、小學數(shù)學課堂練習設計的現(xiàn)狀
目前,隨著新一輪課改的實施,小學數(shù)學的課堂教學已形成了“以學生為本”的局面,課堂教學氣氛濃烈。在這種情況下,我認為,小學數(shù)學的練習設計也應與教學相互相成,要在練習設計的目的、形式、容量等方面下功夫。但在實際教學中,卻存在著很多問題。歸納來看,目前小學數(shù)學練習設計存在不足之處包括:對數(shù)學練習設計的目的不明確,缺乏練習的針對性;對數(shù)學練習設計的形式單一,缺乏練習的層次性;對數(shù)學練習設計的容量大,缺乏練習的變化性。面對這樣的現(xiàn)狀,我們應如何科學的、規(guī)范的、有效的進行數(shù)學練習設計,作為一名一線的教師,我們應擔當起義不容辭的責任。
二、當前小學數(shù)學課堂練習低效的成因分析
當前小學數(shù)學課堂練習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盲目的多練。練習題的安排常常是重復單調,雜亂無章,不能使學生從練習的安排中領會到知識的結構、加深對基本概念法則的理解。更有甚者布置大量的練習是為了不讓學生有玩耍的時間。
2.過份的注重書面練習。現(xiàn)行教材以及各類練習冊主要是書面練習,而其它形式的練習,如:動手練習、動口練習、社會實踐等則很少,目的在于應付書面的考試。
3.重視封閉性的練習。課堂練習大多是條件明確,思路單一,結論確定的封閉性習題,缺少那些條件隱蔽,思路開放,靈活多變的習題。
4.重視“一刀切”的練習,不關注學生之間的差異。對學習基礎、接受能力不同、興趣愛好各異的一個班的學生來說,布置同樣質與量的練習勢必造成有些人“吃不飽”,有些人又“吃不了”的狀況。練習對學生的學習不具備潛在意義。這樣的練習無法實現(xiàn)有意義學習,強而為之,只能是機械學習。
5.重視技能訓練,忽視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練習最直接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所以練習停留在簡單模仿與重復上,忽視練習中的思維因素。而實質上,練習只是一種手段,培養(yǎng)能力與發(fā)展思維才是目的。
三、提高課堂練習有效性的幾點策略
1.靈活設計課堂練習的內容。有趣的練習,能使學生興趣盎然的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能穩(wěn)定學生的注意力,深化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在設計時,可以根據(jù)教學目標挖掘習題本身的內在力量,設計游戲、猜謎語、走數(shù)學迷宮等活動,開展口頭練習、書面練習、實踐練習等。真正做到讓每一個學生動起來,讓學生“思維”飛起來,只有讓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才能產生學習欲望和學習興趣,從而產生強大的學習動機,這時學生即使遇到困難,也會去克服困難,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使練習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有針對性和層次性地設計課堂練習。首先,要根據(jù)教學內容和提出的教學目標,準確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識結構中的重點和難點;同時要符合學生思維特點和認知、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其次,要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基本到變式、由低級到高級的發(fā)展順序去安排,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經過刻苦學習之后獲得成功、快樂、愉快的體驗,使學生的學習更加積極、更加主動。
3.設計有典型性和生活化的課堂練習。一節(jié)課只有40分鐘,時間有限,因此我們課堂練習的設計要少而精,這就要求我們設計的練習具備典型性,既能集中體現(xiàn)課堂教學內容的精華,做到題量適當,恰到好處,又能通過設計的練習達到鞏固知識、舉一反三、拓展思維、培養(yǎng)基本技能的目的。
4.課堂練習時間的保證。學生的課堂練習時間要安排充足,一節(jié)課上要保證10-15分鐘的課堂練習時間。課堂練習量少,對所學的知識只能停留在基礎層面的練習,不能深入,課堂效率自然不高,教學效果也不好。教師要向學生強調珍惜有限的課堂練習,勇于嘗試,同時對學生的操作及時作出評價,讓學生在得到教師的肯定及指導后,興趣更濃,學習的勁頭更足,課堂教學效率就會更高。
5.課堂練習要注重開放性。課堂練習除了要有基礎練習,還必須要有拓展性習題,讓學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這樣,學有余力的學生就會在解題過程中表現(xiàn)出強烈的挑戰(zhàn)欲望,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條件不完備、問題不完備、答案不唯一、解題方法不統(tǒng)一的練習,具有發(fā)散性、探究性、發(fā)展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特點,有利于促進學生積極思考,激活思路,能從不同方向去尋求最佳解題策略。通過這樣的練習,學生的思維越來越靈活,應變能力越來越強,而不被模式化的定勢所束縛。如:“把這塊地的長增加8米,寬增加5米,求新面積大小”這個練習設計,就具有較強的開放性。一部分學生看到這道題,首先分析找到變化后的長和寬各是多少,再求面積;另一部分學生用8×5算出所謂的“增加的面積”,加上原來的面積,就是新面積。通過這道題的練習、辨析、討論,使方法錯誤的學生明白:8×5算出的并不是“增加的面積”,而只是增加面積其中的一部分,掌握了正確的解題思路,獲得了新知識、新方法,學有所獲;而方法正確的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展示了自己的思維,獲得積極的成功體驗,得到滿足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