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安慶師范學院文學院,安徽 安慶246133)
王云路《中古詩歌附加式雙音詞舉例》(以下簡作“王文”) 新說詞頭“伊”“於”“為”“試”;詞尾“應”“已”“云”“來”“其”“取”等,總共十個[1]。劉敬林曾撰《論與“取”字詞綴說相反的實事》[2]56?58,對“取”詞尾說予以否定。本文對王文例句從宏觀與微觀結(jié)合作細致準確研究,結(jié)論是所認定的詞頭、詞尾都不能成立。下面按王文的順序一一申說。
王文在本節(jié)開始部分說:“有與‘當’結(jié)合的雙音詞(唯當、終當、行當、定當、長當、還當、比當、要當、且當、寧當、甫當、但當、今當、會當、奈當、得當、方當?shù)龋??!钡紱]有例句。其實,其中許多的“當”都是“應當”的意思。而“應當”就是同義詞語素聯(lián)合式構詞。因為“當”就有“應”的意思。王文舉例中特意不舉“應當”,就是知道是復合式,而不是附加式,但沒有拿這個標準來統(tǒng)一其他詞語。這里筆者就幾個詞語的例句略說“當”字有實際意思,不是詞尾。
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第二》:“韙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是說:必應了了。
宋大曲《滿歌行》:“命如鑿石見火,居世竟能幾時?但當歡樂自娛,盡心極所嬉怡?!笔钦f:只應。
陸云《與楊彥明書》:“戴會稽如是便發(fā),分別悵然。一時名士唯當有此君耳?!笔钦f:只應有此君是名士。
史宗《詠懷》:“方當畢塵累,棲志老山丘?!笔钦f:正應。
劉令嫻《題甘蔗葉示人》:“唯當夜枕知,過此無人覺?!笔钦f:只應夜枕才知。
陶淵明《歸田園居》:“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宅?!笔钦f:終應。
吳質(zhì)《思慕》:“念蒙圣主恩,榮爵與眾殊。自謂永終路,志氣甫當舒?!笔钦f:志氣才應舒。
可比較《漢語大詞典》:“會應:猶會當?!盵3]3069如果說“當”是詞尾, 那“會應”“必應”“唯應”“定應”等的“應”也就是詞尾了。
(1)~應
實際上王文全部例句中的“應”都是有實義的,即表示判斷:應當、必應。
鮑泉《秋日》:“旅情恒自苦,秋夜?jié)u應長?!笔恰皯獫u長”的事理,“應”與“漸”是“長”的兩層狀語。為求對偶而變序。
又《寄丘三公》:“菊秀空應奪,蘭芳幾時堅?長恐握手畢,黯如光絕天?!笔钦f:菊花必定從繁盛改變成一空而無有?!翱铡睉切稳菰~:空了;沒有了。而不是副詞?!皯备皇歉痹~后綴。
釋亡名《五苦·死苦》:“池臺既已沒,墳垅向應空。”是說:墳垅中必定將是空的,即連尸骨都朽化不存了。《漢語大詞典》:“向:④面臨;將近?!逗鬂h書·段傳》:‘余寇殘燼,將向殄滅?!瘯x陶潛《飲酒》詩之三:‘道喪向千載,人人惜其情。’《舊唐書·顏真卿傳》:‘吾今年向八十,官至太師?!┒堋逗纭匪模骸孪虮M的時候,梅女士已經(jīng)回復健康’。”[3]1500這個“向”是時態(tài)助詞,不是副詞,也就無所謂附加式副詞。詩的最后兩句“惟當松柏里,千年恒勁風”,王文未引,意是:只應是松柏林里,才是千年恒有勁風。這個“當”與“應”呼應。王文說:“向應”即向、漸漸。但“向”沒有“漸漸”的意思。
梁元帝《細草》:“漫生雖欲遍,人跡會應開。”是說:人的足跡必定在草中開出道路?!皶迸c“應”復說。杜甫《望岳》:“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逼渲小皶迸c“當”復說,可以比證。
鮑照《擬行路難》:“莫言草木委冬雪,會應蘇息遇陽春?!比绻倮斫獾募氈滦褪钦f:會遇陽春,必定遇陽春。把“必定會”分成兩次來說,遞進的修辭。
李白《永王東巡歌》:“帝寵賢王入楚關,掃清江漢始應還?!笔钦f:掃清江漢才應當歸還。即不掃清江漢就不應當歸還。
杜甫《雨不絕》:“舞石旋應將乳(按,王文原誤為:數(shù))子,行云莫自濕仙衣。”是說:燕兒必定帶著乳燕飛旋?!皯迸c“莫”對言。仇兆鰲《杜少陵集詳注》對“應”字特注“平聲”,就是說它是應該義的助動詞?!靶笔秋w旋,動詞。而不是“旋即”,也就無所謂附加式副詞。
李賀《嘲雪》:“久別遼城鶴,毛衣已應故?!笔钦f:雪色一定像那仙鶴的故色。
可見所有的例句,“應”都是實義的。看成無義的后綴,不參加句子意思,僅只是句子意思通達,卻不細致完全,泯失了強調(diào)“必定”的一層。比如“應該”詞,你要說“該”字沒有意義,是湊足音節(jié)的;或說“應”字沒有意義,是湊足音節(jié)的。也都是句子意思不受影響,以此為根據(jù)而說“應”是詞頭,又說“該”是詞尾。這當然是錯誤的。
(2)~已
《古詩·李陵錄別詩》:“雙鳧相背飛,相遠日已長。”按,“日已”是“日以”的別寫借字?!耙浴笔菭钫Z與謂語間的墊音助詞。如“日以嚴重”“日以疏遠”之類?!耙选迸c“以”在上古就通用,成為一個強勢,直到元明清小說中也還有通用的。王文所舉同類的后綴構詞又如:“稍已”、“甫已”、“行已”、“紛已”、“定已”、“良已”、“漸已”、“忽已”、俄已”、“既已”。其實都是“以”的通假。如陸龜蒙《初入太湖》:“才迎沙嶼好,指顧俄已失?!倍矶呀?jīng)消失。而“既已”是同義不避復的聯(lián)合結(jié)構,意思就是:已經(jīng)。王文舉孟郊《感懷》:“??纸褚褯],須臾還復生?!闭f其中的“今已”也是同類的后綴構詞,此也不確。同詩:“五情今已傷,安得自能老?!倍际恰耙呀?jīng)”義。“已沒”、“已傷”為意。“今”與“已”是兩個狀語。
(3)~云
謝靈運《入東道路》:“心胸既云披,意得咸在斯?!卑?,《入東道路》中沒有這兩句詩,而是《酬從弟惠連》之二的首兩句。詩是頂針體。第一首末句“開顏披心胸”,最后兩字是“心胸”,所以第二首首句開頭也就是“心胸既云披”。但“云”是“說”的意思,與“披”復說。有“披陳”、“披情”、“披誠”、“披述”、“披肝膽”等系列詞,都是開誠相見的述說。所以“云”不是詞尾。還可對比謝靈運《命學士講書》:“爍金既云刃,凝土亦能鐘?!逼渲小凹仍啤币彩恰凹日f”的意思。這又是承《周禮·冬官·考工記序》“爍金以為刃,凝土以為鐘”而言的。等于說:古人已經(jīng)說過。
鮑照《松柏篇》:“祖葬既云及,壙隧亦已開?!笔钦f:我已經(jīng)吩咐把我的墳與祖葬相連,于是就開土動工了。本當說“既云及祖葬”,為求與“亦已開”對偶而變序。詩有《序》:“于危病中見長逝詞,惻然酸懷抱。如此重病,彌時不差,呼吸乏喘,舉目悲矣?;鹚庨g闕而擬之?!笨梢娺@個“云”字是指吩咐葬地,絕對不能說是虛義的?!凹仍啤迸c“已開”是因果、先后關系。如果“云”字沒有意義,那“亦”字就沒有所承,而僅“祖葬既及,壙隧亦開”,就會誤導讀者,以為是把祖葬再挖開。
刑邵《七夕》:“秋期忽云至,停梭理容色?!笔钦f:秋天已經(jīng)到七夕了?!霸啤笔恰斑\”的通假記寫,猶如說時令運行?!对娊?jīng)·小雅·正月》:“婚姻孔云。”毛傳:“云,旋也。”《左傳·襄公二十九年》:“晉不鄰矣,其誰云之?”杜預注:“云,猶旋也?!薄秴斡[·圜道》:“云氣西行云云然?!备哒T注:“云,運也。周旋運布?!薄豆茏印そ洹罚骸肮侍觳粍?,四時云下,而萬物化?!币伦ⅲ骸霸?,運動貌也?!倍际峭佟斑\”?!霸啤笔恰斑\”的通假,是很多見的。
庾信《擬詠懷詩》:“吉士長為吉,善人終日善。大道忽云乖,生民隨事蹇?!笔钦f:大道忽然運行得乖戾了?!霸啤笔恰斑\”的通假。
庾肩吾《歲盡應令》:“歲序已云殫,春心不自安?!笔钦f:一年的節(jié)序運行已經(jīng)要完了?!霸啤笔恰斑\”的通假。
王儉《春日家園》:“徙倚未云暮,陽光忽已收?!笔钦f時光還未運行到晚暮,而陽光已經(jīng)收斂。“云”是“運”的通假。
謝靈運《初往新安至桐廬口》:“感節(jié)良已深,懷古亦云思?!蓖僬f“運思”,指想念的深切。“亦云”二字異文作“徒役”,而“役思”猶如“運思”。王文說此例“良已”“亦云”都是后綴構詞。其實“已深”是強調(diào)“已經(jīng)深”。
沈約《長歌行》:“銜恨豈云忘,天道無甄別?!笔钦f:豈能說把銜恨忘記了。
又《和左丞庾杲之移病》:“歲暮豈云聊,參差憂與疾。”是說:豈能說是快樂的。
謝瞻《答謝康樂秋霽》:“獨夜無物役,寢者亦云寧?!笔钦f:也能說是安寧的。
劉孝綽《酬陸長史倕》:“幽谷雖云阻,煩君計吏過?!笔钦f:雖說道路阻礙。
者弁,實維伊何?”而這種“伊何”不在句首。所以楊伯竣把這樣的“伊”,改稱為“語詞前的助詞”[5]。“伊”還有用為句中助詞的(例略),二者有一致性。
對這種曾被稱為發(fā)語詞、句首助詞、語詞前的助詞的“伊”,還應另有細致而準確的解釋。就是《經(jīng)傳釋詞》卷三“伊、繄”的第一義項:“伊,維也;常語也。字或作‘繄’?!盵6]73例句是《左傳·襄公十四年》:“王室之不壞,繄伯舅是賴?!薄墩x》:“王室之不傾壞者,維伯舅是賴也。”《左傳·隱公元年》:“爾有母遺,繄我獨無?!倍翱埼摇币簿褪恰对娊?jīng)》等
(4)伊~
詞例是:伊爾、伊余、伊予、伊我、伊誰、伊何。這是在代詞前面用“伊”的。例句可略。
對于說“伊”是名詞與代詞詞頭,可以先用學者已定論的句首助詞來否定。楊樹達《詞詮》“伊:語首助詞,無義?!稜栄拧め屧b》:‘伊,維也?!⒃疲骸l(fā)語詞。”’[4]343
引例有《詩經(jīng)·小雅·正月》:“有皇上帝,伊誰云憎?”《詩經(jīng)·小雅·何人斯》:“伊誰云從?惟暴之云?!薄对娊?jīng)·邶風·谷風》:“不念昔者,伊余來僥?!薄冻o·九思·守志》:“伊我后兮不聰,焉陳誠兮效忠?!睂﹃懺啤短就豕跃佩a命大將軍讓公將還京邑祖餞贈此》“伊誰之饗”,王文說是源于《詩經(jīng)·小雅·何人斯》“伊誰云從”。其實所有“伊~”式都是源于先秦的。又如王文所舉晉代程曉《贈傅休奕》:“厥客伊何?許由巢父?!逼鋵嵰彩怯邢仍吹??!对娊?jīng)·小雅·小弁》:“何辜于天,我罪伊何?”《詩經(jīng)·小雅·弁》:“有的“伊我”?!缎⊙拧ふ隆罚骸耙琳l云憎?”鄭箋:“伊讀為繄,繄猶是也?!痹诤髞硗ㄋ仔≌f中一脈相傳的,有“是你”“是我”,意思僅是:你;我??梢?,古代的“繄”,近代的“是”都是表示肯定和強調(diào)語氣的。
王文所舉名詞例句,王融《大慚愧門》:“蘭室改蓬心,旃崖變伊草?!北R諶《贈劉琨》:“伊諶陋宗,昔遘嘉會?!敝R,即盧諶?!豆旁姟だ盍赇泟e詩》:“清涼伊夜沒,微風動單幬。”謝靈運《答中書》:“伊昔昆弟,敦好閭里?!卑?,《詩經(jīng)·召南·何彼矣》:“其釣維何?維絲伊緡?!薄对娊?jīng)·曹風·鳩》:“其帶伊絲,其弁伊騏?!薄对娊?jīng)·大雅·鳧》:“爾殽伊脯?!笨梢婎愋拖嗤粗黧w語素沒有約定的封閉性而散亂不一,只能是臨時組合,而不是詞綴的固定性構詞。
還可對比《詩經(jīng)·大雅·召旻》:“維昔之富,不如時;維今之疚,不如茲?!倍鴦㈢斗鲲L歌》:“維昔李騫期,寄在匈奴庭。忠信反獲罪,漢武不見明。”可見“伊昔”與“維昔”相同。
王文對何遜《達丘長史》“伊我念幽關,夫君思贊務”設注:“‘夫君’猶言你,為第二人稱敬稱,與‘伊我’為同類構詞方式?!奔凑J為“夫”也是前綴,顯然也是不能成立的,由于僅舉此孤證,本文不作多說。
(5)~來
王文所舉例詞:“夜來”即夜晚、“今來”即現(xiàn)在、“昔來”即過去、“朝來”即清晨、“年來”即今年或近來、“比來”即以往、“昨來”即昨天、“小來”即小時,等等。王文說:“來”是一個極活躍的虛語素,與表示時間的單音節(jié)語素廣泛結(jié)合,既可以與春、夏、秋、冬組合,又可與朝、暮、晨、昏組合,可與今、明、古、昔組合,還可與年、月、老、小組合,可與“比”、“頃”等特殊表示時間的語素結(jié)合。
按王文思路,還可以補充“將來”、“后來”“早來”“晚來”“先來”等例詞。 但考慮到“自來”“從來”“歷來”“……以來”等,則王文所舉這些詞語中應當也是“……以來”的省說??蓪Ρ龋骸耙箒怼?夜晚,似乎“來”字沒有詞匯意義,但“小來”=小,而=小時=從小以來。近來=近,而=近時=最近以來。又如“老來”=老時候,=老。因為“我老(你年輕)”“我老了”都不能說成“我老來?!钡梢哉f“我老來眼花了”,即年紀大以來,可見“夜來”實際應是入夜以來。嚴格說來,那些詞語都是指時段的。
劉淇《助字辨略》:“來:語助辭?!盵7]有《晉書·石勒載記》例:“吾幼來在家,恒聞如是?!苯Y(jié)合“來”的其他助詞用法,還是統(tǒng)一定性為“助詞”為好。
王文說:又有“聿來”詞,值得討論,有兩例。王僧達《答顏延年》:“聿來歲序暄,輕云出東岑。”劉駿《游覆舟山》:“束發(fā)好怡衍,弱冠頗流薄。素想終勿傾,聿來果丘壑。”“聿來”詞較少見,味其義當指近來。因“聿”有迅速、將要等義,如陸機《思親賦》:“年歲俄其聿暮,明星爛而將清?!惫省绊瞾怼彼坪跻彩窃~尾構詞,與“比來”等相同。
此說未確。此“聿”字一般認為是助詞,準確來說,是從《詩經(jīng)·唐風·蟋蟀》“蟋蟀在堂,歲聿其莫”仿說的?!端加H賦》“年歲俄其聿暮”就是明顯的例句,其中的“聿”并不是迅速、將要等義,而是“律”的通假?!稘h語大詞典》:“歲律:歲時;節(jié)令。”[3]2885《魏書·樂志》變作“歲聿云暮”?!霸啤笔恰斑\”的通假。歲聿云暮:歲律運暮,歲時節(jié)令運轉(zhuǎn)到年終。
王文所引王僧達例茍簡,難以看出曲折,把例句引足全,則是:“寒榮共偃曝,春醞時獻斟。聿來歲序暄,輕云出東岑?!奔磸亩f到春的歲時變遷。劉駿例是說從束發(fā)到弱冠,理想才實現(xiàn),則“聿來”也應從“歲聿其莫”而化典,與《答顏延年》“聿來”同類,無非是一者指一年之內(nèi)的時令變異,一者指歷年之久的時令變異。陸機《順東西門行》:“桑樞成,蟋蟀鳴。我今不樂歲聿征。迨未暮,及時平,置酒高堂宴友生?!鄙蚣s《晨征聽曉鴻》:“怵春歸之未幾,驚此歲之云半?!边@些都可參證“聿”并不是迅速、將要等義,而是“律”的通假。
王文所說的“而”與“如”自然是正確的。筆者可補言的是:“而”是“爾”的別寫;“如”是“然”的音變。例如“鎮(zhèn)定自然”或作“鎮(zhèn)定自如”。
但王文新說“其”“於”也是詞尾則可商。所舉“其”作詞尾例,是郭遐叔《贈嵇康》:“思言君子,溫其如玉?!辈軘d《答趙景猷》:“嗟行伊久,慨其永嘆?!?/p>
對此應當對比《經(jīng)傳釋詞》:“其:狀事之詞也。有先言事而后言其狀者:若‘擊鼓其鏜’、‘雨雪其雱’、‘零雨其濛’之屬是也。有先言狀而后言其事者:若‘灼灼其華’、‘殷其雷’、‘淒其以風’之屬是也?!盵6]108
《漢語大詞典》“其”的助詞義項下列有五類:(1)用于定語之后或主謂之間,猶如“之”。(2)用于動詞之后,相當于“著”“了”。(3)用于形容詞后,相當于“然”。《詩經(jīng)·鄭風·溱洧》:“溱與洧,瀏其清矣。士與女,殷其盈矣?!薄对娊?jīng)·秦風·小戎》:“言念君子,溫其如玉?!碧茀求蕖秳e章叟》:“今日成遠別,相對心淒其?!保?)用于疑問代詞前后,起強調(diào)作用。(5)用于句中,無義[3]781。對用于形容詞后,雖然說相當于“然”,但并不說是詞尾,仍然說是助詞。就是從各項統(tǒng)一考慮而確的?!叭弧彪m然是詞尾,但構詞也是封閉性的,而用于形容詞后的“其”,卻不是封閉性的,證明不是詞尾。再從《離騷》看,“百神翳其備降兮,九疑繽其并迎。”“紛總總其離合兮?!薄奥仿湫捱h兮?!薄袄先饺狡鋵⒅临??!薄捌洹弊诛@得更是靈活。又如陸機《思親賦》:“年歲俄其聿暮,明星爛而將清?!?/p>
王文所謂詞頭“於”的例句,班固《明堂》“於昭明堂”,又《辟雍》“於赫太上”。王文說:“於昭”與“昭昭”“昭然”義同,“於赫”與“赫赫”“赫然”義同。還有“於穆”“於明”也是前綴構詞。但《詩經(jīng)·商頌·那》“於赫湯孫”、《詩經(jīng)·大雅·文王》“於昭于天”、《詩經(jīng)·周頌·清廟》“於穆清廟”等,從來都說“於”是嘆詞。而《尚書·堯典》:“於!鯀哉!”《詩經(jīng)·周頌·賚》:“時周之命,於繹思?!奔础办丁眴斡靡彩菄@詞。漢魏而來的例句都是仿古措句。又如《詩經(jīng)·小雅·伐木》“於粲灑掃”,而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於粲荔丹與焦黃?!备沁t后的仿古。這樣的“於”實際上是“於乎”即“嗚呼”的省略。
關于所謂詞頭“載”。王文:“動詞、形容詞有時候可以有相同的附加成分?!睂O拯《贈陸士龍》:“有漼重淵,載清其波?!蓖豸酥短m亭》:“欣此暮春,和氣載柔?!比顝痘侍俞尩鞎罚骸坝姥阅钇?,舊章載煥?!碧諟Y明《命子》:“群川載導,眾條載羅?!碧諟Y明《答龐參軍》:“昔我云別,倉庚載鳴?!敝x靈運《贈安成》:“明政敦化,衿恤載懷?!?/p>
按,諸例“載”字實際是“始”之義,猶如“才”?;蛘J為就是“才”的通假?!稜栄拧め屧b》首條即:“初、哉、首……始也?!倍霸铡本褪恰拜d”的別寫。王瑤編著《陶淵明集》對《命子》設注:“[群川二句]載,開始。群川導始于長源,眾條羅列于洪柯。”對《答龐參軍》“倉庚載鳴”設注:“載,始,倉庚始鳴于春日?!?/p>
孫拯《贈陸士龍》共十首。第一首是“五龍戢號,云鳥纂紀。淳化既離,義風載始。軒冕垂容,文教乃理。奕奕洪族,圣德豐祀?!笨梢姟傲x風載始”“文教乃理”就是“載清其波”的具體所指。蘭亭會是三月三日,與初春的乍暖還寒比較,就是和氣才柔。阮彥《皇太子釋奠會》第二首:“五帝繼作,三王代新。教藹隆周,軌滅荒秦。興之用博,替之斯堙?!笔亲鳉v史對比的。引例的一首說:“睿機欽典,式夤昧旦。永言念茲,舊章載煥。習習胥壙,濟濟師贊?!彼允钦f:皇太子釋奠會使得舊章才炳煥。
王文此節(jié)又從“有”是名詞前綴(如“有周”即指周朝)對比,而說:“漢魏六朝詩中‘有’還可以作形容詞或動詞的前附加式成分。”舉例如阮籍《詠懷詩八十二首》:“素景垂光,明星有爛?!迸四帷东I長安君安仁》:“峨峨嵩岳,有嚴其峻?!迸嗽馈督鸸燃鳌罚骸坝H友各言邁,中心悵有違?!比螘P《奉和登景陽山》:“物色感神游,升高悵有閱?!?/p>
《漢語大詞典》“有”的義項⒁“助詞。無義?!庇址殖桑?)“作名詞詞頭”、(2)“作動詞詞頭”、(3)“作形容詞詞頭”三類。形容詞詞頭例句是,《詩經(jīng)·周南·桃夭》:“桃之夭夭,有蕡其實?!薄睹献印る墓稀罚骸捌漕嬘袥??!薄段男牡颀垺ふ卤怼罚骸稗o令有斐。”嚴復《原強續(xù)篇》:“病乃有瘳。”[3]3865《漢語大詞典》:“有如:猶如,好像。”[3]3865《詩經(jīng)·大雅·召旻》:“昔先王受命,有如召公?!辈茇侗本┤恕返谝荒唬骸按业淖优?,有如自己的骨肉。”又如魯迅《藥》:“微風早經(jīng)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銅絲。”已經(jīng)明確說是三種詞頭,卻又統(tǒng)稱為“助詞”。細作斟酌。還是“助詞”的定性準確,理由很簡單,也就是主體語素沒有約定的封閉性而散亂不一,只能是臨時的組合,而不是詞綴的固定性構詞。
王文說:“伊”也可以是名詞、形容詞共同的前綴。如摯虞《雍州》:“嘉生惟繁,庶類伊阜?!薄案贰钡囊馑际嵌?。張率《短歌行》:“我酒既盈,我肴伊阜?!薄对娊?jīng)·小雅·弁》:“爾酒既旨,爾殽既阜。”又,孫綽《秋日》:“澹然古懷心,濠上豈伊遙?!睂O拯《贈陸士龍》:“清徽伊鑠,鉆之彌堅?!薄耙吝b”“伊鑠”是否屬于附加式形容詞,未敢確定。
按,“伊鑠”中應是嘆詞“於”的仿變。《詩經(jīng)·周頌·酌》:“於鑠王師,遵養(yǎng)時晦。”后來一般都繼用此詞,如曹操《度關山》:“於鑠圣賢,總統(tǒng)邦域?!碧諟Y明《祭從弟遠文》:“於鑠吾第,有操有概?!薄办丁北疽簟皢琛薄5皔i”“wu”“yu”三個音節(jié)或可通轉(zhuǎn)。后來“於鑠”就便寫成為“伊鑠”。可比較,《詩經(jīng)·周頌·武》:“於皇武王,無竟維烈?!倍谠兜乐菸男鯊R碑》:“庭燎伊煌,有煥其容?!倍耙吝b”“伊阜”中應當是“繄”的通假,即是系詞,表示判斷。詳見《經(jīng)傳釋詞》“伊,是也”條[6]73?!对~詮》:“不完全內(nèi)動詞,是也?!盵4]343《尚書·文侯之命》:“惟祖惟父,其伊恤朕躬?”類似的又如北齊郊廟歌辭《昭夏樂》(牲出入奏):“執(zhí)從伊竦,芻飾惟慄?!?/p>
《漢語大詞典》“伊:⑤且,又?!盵3]515例句是唐柳宗元《平淮夷雅·皇武》:“蔡兇伊窘,悉起來聚?!闭率酷摗读闹敢んw要·平淮夷雅》:“伊,以也?!痘饰洹罚骸虄匆辆健?,謂蔡兇且窘,伊字從中連及之也。與《方域》‘寇昏以狂’句法相類,伊、以二文,直可互用?!闭f“伊”有并列連詞的用法是錯誤的。句子是說蔡賊雖兇,但已經(jīng)窮途末路?!皟础迸c“窘”不是同類并列的。也沒有其他例句。僅從與“寇昏以狂”對比而認定“伊”與“以”相同,求詞義的方法是錯誤的。
(6)為~
王文:“‘為’本是一個應用很廣泛、含義較抽象的動詞,當某些單音節(jié)動詞需要構成雙音詞而苦于找不到同義詞時,往往把‘為’字拉來作為附加成分。”但是,某個人在某個時候,可能有這種情況,難道古今所有作家遣詞造句都這么低能?而這種低能的措辭竟然成為一種造詞方法?
無須具體引錄王文的例句,僅列舉例詞,共有“為待”、“為照”、“為別”、“為忖”、“為斷”、“為插”、“為嘆”、“為戚”、“為陳”(以上是漢魏六朝例句中的)“為聽”、“為憑”、“為拂”、“為照”、“為喚”(以上是唐宋例句中的)。
特別解釋了“為報”、“為問”。
劉瑞明教授《論“作、為”的泛義動詞性質(zhì)及使用特點》[8]、《論“為”字的泛義語法結(jié)構及相關誤解》[9]在更廣闊的范圍內(nèi)論證上述及其他大量的詞語,都是泛義動詞后附于意思具體的動詞而復說的聯(lián)合結(jié)構。也還有泛義動詞前附于意思具體的動詞而復說的聯(lián)合結(jié)構。而這樣的前附與后附,又都是以泛義動詞可以單獨使用而指稱意思具體的動詞為基礎的。僅從后附的局部來看,似乎是后綴,這卻是不周全的。
(7)試~
李白《金陵酒肆留別》:“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王文說:“試問”即問,詢問,“試”作為前附加成分,其姑且、嘗試的意味已較虛化了。
《漢語大詞典》把“試問”解釋成:“試著提出問題?!庇址謨煞N情況。(1)試探性地問?!稌x書·孫綽傳》:“沙門支遁試問綽:‘君何如許?”’牛僧孺《玄怪錄·張左》:“左甚異之,試問所從來,叟但笑而不答?!保?)用于質(zhì)問對方或者表示不同意對方意見。蘇軾《又和劉景文韻》:“試問壁間題字客,幾人不為看花來?”[3]6565“試舉:試著舉例。梁啟超《南??迪壬鷤鳌罚骸势湟磺袟l理,皆在于社會改良,今試舉其特色者,略條論之’。”[3]6565
(8)~取
王文所舉詞例:問取、覽取、識取、看取、呼取、吹取、聽取等等,說“這些雙音節(jié)動詞中‘取’的含義都虛化了,只是一個構成雙音節(jié)動詞的虛語素而已?!钡珓⒕戳帧墩撆c“取”字詞綴說相反的事實》對王文此說異議。
劉文列舉從漢代起大量詞語,論證說:“取”字有獨立寬泛用法,即用“取”字代替眾多表義更具體、準確、明快的動詞,有極大的普遍性,長久性。又在此基礎上形成“取”與表義具體的動詞前后復合。朱慶之《佛典與中古漢語詞匯研究》第三章第三節(jié)《中古漢語特殊構詞語素釋例之一》,列舉了如下一些“取V”式詞語:取別、取決、取著、取摘、取打、取殺、取遣、取害、取擊、取會、取鬧、取累。并且論言:“諸詞里的‘取’也都不是表意所必須的語素,其作用同樣是幫助單音節(jié)動詞雙音化。這類‘取’有時候好像有實在的意義,……但就表意需要上說,仍然是羨余成分?!盵2]56?58
劉文的結(jié)論:不能只看到“V取”式一種情況,而無視與它平行的“取V”式,以及作為二者的基礎的“取”字獨立寬泛用法。只能高度概括,把“取”的所有“所指”用法作為一種動詞的“寬泛用法”或動詞的“泛義化”[2]56?58。
詞綴的研究是很薄弱的,議說新的詞綴,應當作細致的論證。而即令認定而誤,也需要對所說的詞語及例句作細致的研究,才有可能正確的否定。這樣的研究必定會接觸到許多未曾認識的問題,而有許多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