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廣
數(shù)學是一門思維的科學,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我們重要的教學目標,因此必須把學生在思維上的參與放在重要的位置。當前,我們很多教師包括我本人在內(nèi),很多時候更加注重學生形式上的參與。所以要使得這個參與真正得到落實,就需要給學生更多的空間和時間,以及豐富參與的過程才能開花結(jié)果。
怎樣才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呢?學生是變化的,課堂教學是生成的,也是變化無窮的,而我們老師在課堂上的角色如何充當,如何處理突出問題,下面以課堂上如何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談?wù)勛约旱囊恍└形颉?/p>
本學期我任教八年級下數(shù)學,在和學生一起學習“三角形中位線”這一知識點時;書上給出了例5和它的證明方法,但從內(nèi)心出發(fā),我首先想到的方法也不是書上給出的思路,然后逼著自己耐心看完書上的證明,因為在課堂上還得向?qū)W生說明。但在課前備課過程中我深知,如果就這樣把書上的答案簡單傳授給學生,學生會一頭霧水,而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思維創(chuàng)造力都會被扼殺。所以,本例題我是和學生一起分析,一起探討,在學生的掌控下進行。具體如下:
例1.求證:經(jīng)過三角形一邊中點與另一邊平行的直線必平分第三邊。
已知:如下圖,△ABC中,點D為AB的中點,DE∥BC交AC于點E。
求證:AE=EC。
證明:過點C作CF∥BA交DE的延長線于點F,則四邊形BCFD為平行四邊形。
連接DC、AF。
∴CF平行且等于BD
∵BD=DA,且BD與DA在一條直線上
∴CF平行且等于DA
∴四邊形DCFA為平行四邊形
∴AE=EC
以上是書本給出的方法,構(gòu)造本章剛學的平行四邊形,利用它的性質(zhì)解決問題。但學生很難想到,所以我是等同學們表達完自己的想法后,才介紹此方法。下面我們看看學生在課堂上給出的解法
甲同學把DE延長一倍,想通過證明△ADE和△CFE三角形全等,在此題雖然思路是最自然的,但缺少條件,無法繼續(xù),這在幾何證明中也是常見的現(xiàn)象,所以鼓勵學生另辟途徑。
乙同學在甲的基礎(chǔ)上,解法如下:
將ED延長一倍至F點,連接BF,證明△ADE≌△BDF,從而AE=BF,又易證四邊形BCEF為平行四邊形,從而BF=CE,∴AE=EC。
(3)在前面同學的帶動下,氛圍很好,此時又有一名同學舉手,他作了如下輔助線:
過E點作EF∥AB,交BC于點F(過點D作DF∥AC也可),易證四邊形BFED為平行四邊形,所以EF=BD=AD,再證△ADE≌△EFC即可;
(4)這是該班的一位學生課后找到我,向我講述的一種方法,說明他課后一直還在鉆研,非常難得,在后來的數(shù)學課上我表揚了他,號召所有同學向他學習。
證法如下:連接CD、BE,易知:
S△ADE=S△BDE;S△BDE=S△DCE
∴S△ADE=S△DCE
∴AE=EC
學生的這種方法讓我震驚的同時,更讓我欣喜的是他們課后還在鉆研,所以我慶幸沒有照本宣科。
只要我們善于挖掘,精心備課,每堂課都可以“靜待花開”,而且很多時候還會出現(xiàn)利用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解決一些性質(zhì)、推論等,讓學生覺得本節(jié)課的知識學得很有價值,提升學生的成就感。
中學生精力充沛、接受新事物快、好奇心強,有強烈的“趨新”心理,有些學生對圖形觀察不到位,語言概括不全面,因此,教學中教師要予以適當?shù)狞c撥,同時初中學生好動,注意力易分散,好奇心重,表現(xiàn)欲強,在教學中要抓住學生這一生理特點創(chuàng)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發(fā)表見解,發(fā)揮其學習的主動性。同時,教學中盡可能讓學生自主探究,通常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說,如何才能真正的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一方面要注意數(shù)學活動不是一般的活動,要有數(shù)學思考的含量;另一方面真正讓學生自己去建構(gòu)去生成數(shù)學知識和數(shù)學思維,他們才是探索知識的“建構(gòu)者”。數(shù)學課是思維的體操課,在師生、生生互動的過程中,處處都可較量、訓練著大家的數(shù)學思維,很多時候都是一種無聲勝有聲。
(作者單位:安徽省合肥市168 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