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英
蘭州軍區(qū)總醫(yī)院理療科(蘭州 730050)
·臨床經驗·
小兒包莖行CO2激光包皮環(huán)切術與術后護理體會
梁 英
蘭州軍區(qū)總醫(yī)院理療科(蘭州 730050)
包皮口小,包皮緊包著陰莖頭而遮掩尿道口,不能翻轉露出陰莖頭時稱為包莖,小兒包莖大多包皮內板與陰莖頭有不同程度粘連,術后最常見出現(xiàn)的是剝離的內板與陰莖頭再次粘連,不恰當的手術方法及護理會造成再次粘連且較未手術前的粘連更為嚴重。我科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對5~12歲包莖患兒1206例行改良的CO2激光包皮環(huán)切以及術后采用特殊護理方法,取得了良好治療效果,現(xiàn)總結如下:
一、一般資料
包莖患兒1206例,年齡7~12歲,平均9.5歲。
(一)手術方法
常規(guī)消毒,2%利多卡因5mL加0.05 mL腎上腺素,行陰莖根部神經阻滯麻醉,一般用藥量2.5~3.0mL,包皮腹側局部浸潤麻醉,用藥量0.5~1.0mL。用GZ-30 型CO2激光治療機,波長10.6μm,功率0~30W可調。手術時因包皮口較小,直鉗在3、6、9點處夾起包皮,用鑷子將浸濕的紗布條塞入包皮口內,激光功率選擇17.0W左右,從背側12點處打開包皮約3~8mm,取下直鉗,將包皮上翻,查看包皮內板與陰莖頭粘連情況:1 206例中有154例包皮內板與陰莖頭無粘連;94例只有尿道口外露,包皮內板與陰莖頭完全粘連;有230例包皮內板與陰莖頭粘連3/4;有323例包皮內板與陰莖頭粘連1/2;有405例包皮內板與陰莖頭粘連1/4。粘連的處理方法:若包皮內板與陰莖頭無粘連,無需特殊處理。若只有尿道口外露,包皮內板與陰莖頭完全粘連,包皮向上翻,將一塊干紗布墊于包皮內,術者雙手盡量向下壓,用猛力剝離,只要尿道口周圍粘連部包皮內板與陰莖頭出現(xiàn)裂口,余下部分很容易剝離。包皮內板與陰莖頭粘連3/4、1/2和1/4者都很容易剝離,術者一手置于陰莖頭,另一手置于包皮內板,兩手同時向相反方向用力,剝離粘連。剝離時粘連部位均有不等量的尿垢及尿結石,可先在陰莖周圍包一圈紗布,尤其注意保護切開的創(chuàng)面,局部清理尿垢及結石,反復消毒污染部,連同事先裹在陰莖周圍的紗布塊一齊清理出手術臺,不讓污物污染創(chuàng)面。內板與陰莖頭完全分離至正常解剖位置,開始環(huán)切,環(huán)切方法采用改良的包皮環(huán)切術[1]。
(二)術后護理
小兒包莖包皮環(huán)切術后如何避免粘連是護理中的難題。經過不斷探索,我們總結出一套完善且適合小兒包莖術后的護理方法:(1)術后傷口不需敷料包扎,盡量暴露包皮與陰莖頭粘連處的創(chuàng)面。在包皮環(huán)切手術后,通常會圍繞切口包扎1條凡士林紗布,以達到壓迫止血的目的,但對于包莖伴有粘連的患兒卻不可取。包莖患兒包皮內板與陰莖頭粘連很嚴重,手術時行剝離使陰莖頭表皮形成創(chuàng)面,術后2~3d取下凡士林紗布時,因陰莖頭創(chuàng)面有滲出液會與凡士林紗布粘在一起,很難取下,患兒痛苦較大,且取下凡士林紗布時連同粘在上面的創(chuàng)面組織一同揭下,陰莖頭剝離創(chuàng)面又變成新鮮創(chuàng)面,重新結痂,延長了傷口愈合的時間。(2)包莖患兒術后創(chuàng)面涂紅霉素軟膏,用特制陰莖頭保護器保護剝離創(chuàng)面:選用一次性紙杯一個,將底部剪去,放入臭氧消毒柜內消毒后,將紙杯反罩于患者切口上方,用紙膠布固定于周圍皮膚,以免患者翻身時杯子移動引起不適。同時陰莖與陰囊之間墊消毒紗布塊,保持陰莖頭向上,既能防止系帶處水腫,又能防止陰莖與陰囊相貼而影響系帶處傷口愈合。(3)術后及時排尿,以免憋尿發(fā)生尿潴留。撒尿時盡量避免尿液滴落在創(chuàng)面上,若尿液不小心污染創(chuàng)面,用創(chuàng)口凈(本院自制)噴灑創(chuàng)面消毒。術后口服抗菌藥物3d,麻醉過后若疼痛難忍可口服一次止痛藥物。(4)術后前3d盡量推動冠狀溝部位,以防剝離面再次粘連。若發(fā)生粘連不能推動時,不強行剝離,待痂皮脫落后再處理?;純簞冸x部位的痂皮脫落時間為術后20d至1月,痂皮脫落后及時復診。若冠狀溝部位仍有部分粘連應及時行再次剝離。剝離時術者一手按壓陰莖頭,一手按壓包皮,分別向兩邊用猛力即可分離粘連,冠狀溝完全顯露。特別怕痛的患兒再次剝離難以配合,必要時可行陰莖根部神經阻滯麻醉后進行,麻醉后分離粘連。若不及時行再次剝離,時間久者部分內板與陰莖頭長為一體,解剖結構不清很難剝離。
1 206例患兒均在局麻下完成手術,手術時間30~40min,平均33min;術中出血量少(<2mL)。其中1 052例打開包皮發(fā)現(xiàn)有粘連的患兒,術后前3天陰莖頭剝離面術后會有少量分泌物,為正?,F(xiàn)象,包皮內板與陰莖頭粘連嚴重的94例患兒,因剝離創(chuàng)面較大,術后行紅光照射,每天1次,共5次。2~3d后陰莖頭剝離面開始結痂,于1~2周后脫落。有粘連的患兒在痂皮脫落后,保留的內板仍與冠狀溝有部分粘連者為484例,其中481例及時復診,行再次剝離,粘連完全分離;3例患兒未及時復診,于1~2年后復診,患兒已發(fā)育,部分內板與陰莖頭長為一體,局部麻醉后小功率激光切割分離粘連,顯露冠狀溝部位,外觀恢復良好。全部患兒切口甲級愈合,未發(fā)生切口感染??p線在術后20d左右自行脫落。
小兒包莖是小兒外科門診最常見疾病之一,傳統(tǒng)方法采用家長每日上翻包皮擴張包皮口或強行擴張包皮口,強行分離可造成包皮口裂傷、出血、包皮水腫,大多數患兒包皮與陰莖頭再次粘連,最終還需手術治療。我科采用改良的CO2激光包皮環(huán)切,環(huán)切時首先分離粘連,解剖結構清楚。手法分離后分別環(huán)切內外板,大大減少了內板與陰莖頭再次粘連的概率。采用改良包皮環(huán)切術還有4個優(yōu)點[1]:(1)包皮內外板在自然無牽拉狀態(tài)下準確定位。這樣很大程度上減少了人為牽拉造成的偏差,環(huán)切時使內板不至于保留過少,也不至于保留過多而使得術后仍然保留較多的內板。定位準確,避免反復修整,縮短了手術時間。(2)分別環(huán)切包皮內外板。分別環(huán)切保留了包皮內外板間的陰莖淺筋膜,使淺筋膜內的血管、淋巴管保留完整,術后包皮水腫輕,消退快,局部抗感染能力強。(3)結扎血管與縫合傷口用無菌的可吸收合成外科縫線??晌湛p線結扎血管后約6個月后自動吸收,包皮內不易形成硬結??p線靠邊可使內外板對位緊密,傷口愈合時縫線隨邊緣組織一起脫落,不拆線??p線間隔小,防止兩線之間術后組織水腫膨出,引起感染,形成瘢痕組織。(4)本術式適用于包皮過長和包莖。因小兒包莖大多伴有粘連,敷料包扎很容易與剝離陰莖頭創(chuàng)面發(fā)生粘連,換藥時增加患兒痛苦;而小兒術后出血發(fā)生較少,一般無需加壓包扎止血,縫線一般于2周內完全自行脫落。包莖伴粘連的患兒,術后冠狀溝部位再粘連亦是經常出現(xiàn)的問題,最為關鍵的是術后前3天盡量推動冠狀溝部位,以防剝離面再次粘連。若發(fā)生粘連,痂皮脫落后及時剝離,避免時間久內板與陰莖頭組織長為一體。
包莖; 包皮環(huán)切術, 男性
1 梁英, 李軍. 行改良包皮環(huán)切術的臨床體會. 中國男科學雜志 2014; 28(6): 58
(2014-07-28收稿)
10.3969/j.issn.1008-0848.2014.10.011
R 726.9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