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比較腹腔鏡疝修補術與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臨床療效,并為腹股溝疝患者的治療選擇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jù)。方法 在我院收治的腹股溝疝的患者中,抽取60例確診病例,隨機分為兩組,A組和B組各30例。A組給予腹腔鏡疝修補術,B組給予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術。然后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持續(xù)時間,住院時間,住院費用,術后并發(fā)癥及術后復發(fā)率。結果 A組即腹腔鏡組的住院時間較B組即無張力疝修補術要短,但是A組的住院費用明顯高于B組;兩組在手術時間,術后并發(fā)癥及術后修復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治療腹股溝疝,使用腹腔鏡疝修補術,對患者的創(chuàng)傷更小,恢復較快,但費用也相對昂貴,可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可獲得最大的效益。
關鍵詞:疝修補術;腹腔鏡;開放式無張力;腹股溝疝
腹股溝疝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也是一種多發(fā)病。發(fā)病率將近4%,老年人的發(fā)病率更高。臨床上,通過外科手術進行治療。由于無張力疝修補術,不存在傳統(tǒng)疝修補術的張力縫合問題,而在當前被廣泛應用。隨著微創(chuàng)手術在外科各個領域的滲透,腹腔鏡疝修補術也逐漸用于治療腹股溝疝[1]。由于腹腔鏡疝修補術屬于微創(chuàng)手術,對人體創(chuàng)傷較小,因此恢復較快。本文通過比較本院收治的60例腹股溝疝的患者使用腹腔鏡疝修補術與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臨床療效,旨在為腹股溝疝患者的治療手術方式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jù)。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我院在2010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60例腹股溝疝患者,隨機分為兩組,A組和B組各30例。A組給予腹腔鏡疝修補術,B組給予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術。A組男性28例,女性2例。年齡26~79歲,平均54歲,其中腹股溝直疝4例,腹股溝斜疝26例,復發(fā)疝1例,雙側疝2例;B組男性27例,女性3例。年齡25~80歲,平均年齡53歲,其中腹股溝直疝3例,腹股溝斜疝27例,復發(fā)疝2例,雙側疝3例。治療前,所有患者都是經過臨床檢查后確診的腹股溝疝,且由經驗豐富的腹腔鏡手術醫(yī)生對患者進行連續(xù)硬膜外麻醉[2]。此外,A組和B組的患者在病程、病史和年齡等方面,無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可在研究中進行比較。
1.2手術方法 腹腔鏡疝修補術: 在建立氣模之前,要在臍上方做出切口,并做出操作孔以方便入鏡。然后用腹腔鏡檢查出腹股溝疝的類型。在腹腔鏡下,若看到洞穴狀小孔,可視為腹股溝疝口,從內側縱切腹膜,并將腹橫筋膜,恥骨聯(lián)合等結構解剖出來。并用補片將缺損區(qū)蓋住,在空隙處加上鈦釘,其他部分用縫合針級可吸收縫線進行縫合,不能留有縫隙。
開放性無張力疝修補術:當疝囊游離部位較高,至于頸部時,將除遠端疝囊結扎并剪除,然后把頸部殘留疝囊,重新納入腹部,然后將疝環(huán)內加入填充物,并使之與周圍組織或腹橫筋膜進行縫合。在腹股溝的后壁,放入已經成型的補片。無需進行固定縫合。通過剪切或者填充物,使得疝環(huán)的大小合適。若為復合性疝,則需要將填充物放置在不同的疝環(huán)內,在最后,將腹壁的組織進行縫合[3]。
1.3統(tǒng)計學方法 定性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成組設計的t檢驗用于組間比較,P<0.05,可認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3]。
2 結果
兩組患者的手術都順利進行。術后的并發(fā)癥主要包括,陰囊積液,傷口疼痛,皮下血腫,尿潴留及異物感。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以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可見表1,我們看到,兩組患者均無復發(fā)。B組患者的術后并發(fā)癥較多,主要為術后疼痛,且B組患者住院時間較長;然而,B組患者的手術時間明顯低于A組患者。
3 結論
腹股溝疝由于其多發(fā)性的特點,在臨床上十分常見,外科手術是治療該病的唯一途徑。無張力疝修補術,包括腹腔鏡疝修補術與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通過比較本院收治的60例腹股溝疝的患者使用腹腔鏡疝修補術與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臨床療效,我們發(fā)現(xiàn)兩組患者均無復發(fā)。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患者的術后并發(fā)癥較多,主要為術后疼痛,且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患者住院時間較長;然而,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患者的手術時間明顯低于腹腔鏡疝修補術患者。兩種手術方法治療都無復發(fā)的情況出現(xiàn)。此外,還需考慮患者的經濟負擔,腹腔鏡疝修補術雖然優(yōu)勢明顯,但是價格較為昂貴[4]。
綜上所述,2種手術方式各有利弊,這就需要臨床醫(yī)生針對不同的患者,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以及患者的意愿來進行手術選擇。
參考文獻:
[1]陳智平.腹腔鏡疝修補術與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的對比研究[J].臨床醫(yī)學工程,2011,18(6):882-883.
[2]王立超.腹腔鏡與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老年腹股溝疝臨床觀察[J].浙江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2,22(5):360-362.
[3]田書云,朱群山.疝環(huán)充填式無張力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286 例臨床分析[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2,21(22):117-118.
[4]黃達森.腹股溝疝的微創(chuàng)診療研究進展[J].微創(chuàng)醫(yī)學,2012,7(5):536-538.
編輯/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