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觀察手術室擇期手術患者應用健康教育護理模式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來我院進行進行擇期手術的患者120例,進行隨機分組,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各60例患者。觀察組患者給予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臨床護理。結果 觀察組患者進入手術室后的心率、血壓以及焦慮情緒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術中配合程度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擇期手術患者給予健康教育護理干預,顯著地緩減了患者的心理負擔,提高了患者的手術配合程度,促進手術治療的臨床療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手術室;擇期手術;健康教育;臨床效果
我院為了提高手術室擇期手術患者的臨床護理質量,對我院收治的60例手術室擇期手術患者應用了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現(xiàn)將整個研究過程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來我院進行進行擇期手術的患者120例,男78例,女42例,患者年齡為35~60歲,患者的平均年齡為(41.6+6.5)歲。所有患者均是首次進行手術治療,其中47例患者行消化道傳統(tǒng)手術進行治療,10例患者行乳腺癌手術進行治療,24例患者行甲狀腺手術進行治療,11例患者行泌尿系統(tǒng)疾病手術治療,28例患者行肛腸疾病手術治療。將120例患者進行隨機分組,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各60例患者,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和手術方式方面的比較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臨床護理,觀察組患者給予健康教育護理干預。首先護理人員要到病房了解患者的實際情況,了解患者的詳細地病例資料和各項術前實驗室檢驗結果。在手術前,主動與患者進行交流溝通,使患者明確具體的手術治療方案[1]。護理人員向患者介紹手術室的情況,告知患者手術人員的安排情況,向患者介紹手術的相關資料,叮囑患者術中需注意的配合事項。護理人員在手術前,還需指導患者正確的飲食,正確的手術體位,盡量滿足患者對手術環(huán)境的詢問,及時地給予滿意的答復,增加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的信任?;颊哌M入手術室時,責任護士要在手術室門口進行接待,消除患者的恐懼感。患者進行手術的過程中,護理人員需隨時觀察患者的具體情況,一旦出現(xiàn)異常情況,隨時給與處理,并且注意給予患者安慰,使患者感到溫暖而安全,順利的完成手術[2]。
1.3統(tǒng)計學方法 觀察得到的數(shù)據(jù)用SPSS 17.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 x±s)表示,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生命體征和情緒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進入手術室后的心率、血壓以及焦慮情緒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術中配合程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術中配合程度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擇期手術患者的病情多數(shù)都不是危急情況,因此,多數(shù)人認為,這類患者在手術前有足夠的時間調整身心,保證手術順利進行,因此,不需給予太多的護理干預[3]。近年來,臨床研究表明,擇期手術患者往往會合并嚴重的心理負擔,給患者的手術治療造成不良影響。因此,關注擇期手術患者的臨床護理干預,給予科學合理的臨床護理干預,顯得十分重要。本次研究中,給予了擇期手術患者健康教育護理干預,顯著地緩減了患者的心理負擔,促進手術治療的臨床療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4]。
參考文獻:
[1]吳錦才,王書霞.健康教育在手術室擇期手術患者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35):46-47
[2]徐冬梅.手術室整體護理對圍手術期患者心身影響的研究[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9,5(6):16-18
[3]周紅菊,盧梅,饒忠.手術室整體護理模式對老年擇期骨科手術患者的護理效果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09,7(11):27-28
[4]楊淑萍,田美欣.外科擇期手術287例健康教育[J].齊魯護理雜志,2010,l4(18):95-96.
編輯/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