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通過了解和掌握我市農村生活飲用水供水狀況,農村居民生活飲用水水質衛(wèi)生狀況,重大慢性疾病的發(fā)病情況、發(fā)病程度和發(fā)病原因等,為給本地群眾防治各種慢性病對策提供科學依據(jù)。方法 對邢臺南和縣、任縣、隆堯縣、廣宗縣的35個村的基本情況和居民健康狀況進行調查,同時采集調查村居民生活飲用水進行水質檢測。結果 隆堯縣高血壓、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疾病的患病率重點村高于對照村;南和縣高血壓和哮喘的患病率以及總死亡率重點村高于對照村;任縣高血壓和心腦血管疾病患病率重點村高于對照村;廣宗縣高血壓、糖尿病患病率重點村高于對照村;其他調查縣以及其他調查疾病的患病率和總死亡率均沒有明顯差異。結論 農村居民預防各種慢性病的發(fā)生,應該減少水污染。
關鍵詞:水污染;居民健康;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調查共調查了南和縣、任縣、隆堯縣、廣宗縣4個縣33個村的35320人。調查發(fā)現(xiàn)高血壓患者2652例,患病率7.51%;哮喘患者81例,患病率0.23%;癌癥患者75例,患病率0.21%;糖尿病患者392例,患病率1.11%;心腦血管患者699例,患病率1.98%;血液病患者14例,患病率0.04%;15歲以下兒童智障(智力、運動障礙)24例患病率0.07%;調查村5年來共死亡468例,死亡原因主要為心腦血管疾病和癌癥。
1.2 方法 在縣疾控中心、鄉(xiāng)衛(wèi)生院、村醫(yī)和村干部的配合下,采用與村民座談、入戶調查的形式,對邢臺南和縣、任縣、隆堯縣、廣宗縣的35個村的基本情況(總人口數(shù)、產(chǎn)業(yè)結構、飲用水情況、垃圾處理以及衛(wèi)生資源、道路硬化等)和居民健康狀況進行調查;同時采集調查村居民生活飲用水進行水質檢測。被調查村如為集中式供水,則每個村采集集中式供水出廠水和末梢水樣各一份;如為分散式供水,則按照東西南北四個方位采四份水樣。按照《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GB5749-2006),水質檢測指標包括總硬度、鉻、砷、鉛、鎘、汞、硫酸鹽、氯化物、氟化物、硝酸鹽等項目。
2結果
見表1~表4。
本次調查的南和縣、任縣、隆堯縣、廣宗縣4個縣調查村的生活飲用水供水方式全部為集中式供水,水源為深層地下水,水質未經(jīng)過過濾沉淀和消毒處理。共采集出廠水和末梢水水樣59份。所檢測的毒理學指標均未超過國家《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中規(guī)定的限值。不合格水樣的不合格指標主要是總硬度、氟化物、氯化物和硫酸鹽。見表5。
3討論
\"讓人民群眾喝上干凈的水\"是政府的工作目標,也是農村飲用水安全應急管理的目標[1]。如今,飲水安全問題日益嚴峻,尤其是在國民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的今天,國民飲水安全體現(xiàn)出綜合國力,也是實現(xiàn)民族復興中國夢的重要保證[2]。通過本次調查,南和縣、任縣、隆堯縣、寧晉縣、平鄉(xiāng)縣、廣宗縣6個縣調查村的生活飲用水中總硬度、氟化物、氯化物和硫酸鹽,與各個縣居民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病等的發(fā)生率呈明顯正相關。現(xiàn)行法律在保護飲用水源地保護區(qū)方面有了相對詳細的禁止性規(guī)定,對于在農村常見的非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應當參照飲用水源地保護區(qū)制度,各地方根據(jù)各個水源地的實際情況劃定水源地的保護范圍[3]。為此,應在當?shù)卣念I導下,當?shù)叵嚓P工作人員的努力下,當?shù)匕仔盏闹С窒?,集中整治好水源的管理,減少各種慢性病的發(fā)生,提高當?shù)厝嗣竦慕】邓健?/p>
參考文獻:
[1]冷建飛,杜曉榮.農村飲用水安全應急管理初探[J].水利經(jīng)濟,2009,27(4)44-46
[2]鄧天惠.農村飲用水源現(xiàn)狀及水污染問題分析[J].新農村(黑龍江),2013(12)
[3]格日勒.我國飲用水源保護的現(xiàn)狀及立法建議[J].資源與產(chǎn)業(yè),2008,10(1)80-83.
編輯/王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