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肝硬化診治中血清膽堿酯酶和白蛋白測定價值。方法 選取40例肝硬化者作研究對象(觀察組),檢測血清白蛋白濃度及血清膽堿酯酶水平,并選取40例健康體檢者(對照組),對比相同指標特點。結(jié)果 與對照組比較,肝硬化組CHE及Alb指標均居較低水平,Alb/CHE居較高水平,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肝硬化患者肝臟損害與血清膽堿酯酶有密切相關性,對肝細胞損害程度可準確反映,與Alb價值相當,且在對病情變化監(jiān)測時,未受Alb輸注影響,動態(tài)監(jiān)測同一患者的CHE,可評估預防及反映病情程度,CHE檢測血清影響因素少,為具特異性及敏感性的肝硬化血清學診斷指標,具有非常重要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血清膽堿酯酶;白蛋白;肝硬化;診治
肝硬化為臨床一種常見的彌漫性、進行性、慢性肝病,由不同病因引起,在世界范圍內(nèi)高發(fā)。以間質(zhì)炎癥細胞浸潤、肝細胞廣泛變性壞死、結(jié)締組織和纖維組織彌漫性增生等為主要病理特點[1]。膽堿酯酶(CHE)為常用判斷有機磷農(nóng)藥中毒程度的指標,具非特異性,由肝臟實質(zhì)細胞合成分泌入血,近年用于肝臟合成功能測定指標;白蛋白(Alb)是診斷肝硬化重要實驗室指標之一,由肝實質(zhì)細胞合成,可用于評估肝細胞蛋白質(zhì)合成功能。本文就肝硬化診治中,CHE、Alb特點進行研究,旨在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依據(jù)。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觀察組對象40例,男31例,女9例,年齡28~70歲,平均(51.2±2.3)歲,均與西安全國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學會議(2000年)修訂相關診斷標準符合,并取40例健康體檢者對照,男30例,女10例,年齡25~68歲,平均(48.2±1.2)歲。肝膽及臟臟系統(tǒng)疾病者排除在外。
1.2方法 應用日立76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實驗試劑產(chǎn)自寧波美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兩組患者分別抽取3ml空腹靜脈血,血清及時分離,以防溶血,采用速率法檢測CHE,采用溴甲酚綠法檢測Alb,嚴格參照說明書完成各項操作,分析檢測項目的同時做室內(nèi)質(zhì)控,確保結(jié)果準確。
1.3統(tǒng)計學分析 統(tǒng)計學軟件采用SPSS13.0版,組間計量數(shù)據(jù)采用(x±s)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與對照組比較,肝硬化組CHE及Alb指標均居較低水平,Alb/CHE居較高水平,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研究顯示,人體內(nèi)CHE主要由擬膽堿酯酶(PCHE)和乙酰膽堿酯酶(ACHE)構(gòu)成,屬一類催化?;憠A水解酶類,對乙酰膽堿水解均有催化作用,促使乙酸和膽堿生成[2]。Alb為血漿中含量最高的蛋白質(zhì),由肝實質(zhì)細胞合成,在血漿中為15~19d半衰期,CHE為10d,CHE在肝硬化與慢性肝炎時合成均減少,較Alb短,可靈敏反應肝硬化病情,故肝細胞的合成功能反映方面,CHE較Alb更準確。肝內(nèi)間質(zhì)炎癥細胞浸潤等病理表現(xiàn),對CHE的合成均有一定影響,因肝臟合成后此酶釋放入血漿,故肝內(nèi)合成能力在肝實質(zhì)受損時下降,血清中酶活力也呈下降表現(xiàn)。CHE在肝硬化病情加重顯著下降,若表現(xiàn)為持續(xù)下降,易不利于預后改善。
Alb采用溴甲酚綠完成實驗室測定,受臨床輸血、抗凝劑、脂血、黃疸等影響,而上述因素對CHE速率法測定未構(gòu)成干擾。因肝硬化患者處于失代償期時有大量腹水出現(xiàn),需取Alb反復輸入,故肝臟的合成功能較難用血清Alb濃度真實反映[3]。故肝臟損害的時效性,可通過CHE檢測,更穩(wěn)定、準確、靈敏顯示,尤其是Alb治療和臨床輸血后,Alb處于正?;蛟黾?,而CHE無明顯變化。肝硬化組和正常對照組Alb/CHE比值,對肝臟的儲備功能和肝損害程度評估,判定預后,監(jiān)測病情,均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結(jié)合本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較,肝硬化組CHE及Alb指標均居較低水平,Alb/CHE居較高水平,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肝硬化患者肝臟損害與血清膽堿酯酶有密切相關性,對肝細胞損害程度可準確反映,與Alb價值相當,且在對病情變化監(jiān)測時,未受Alb輸注影響,動態(tài)監(jiān)測同一患者的CHE,可評估預防及反映病情程度,CHE檢測血清影響因素少,為具特異性及敏感性的肝硬化血清學診斷指標,具有非常重要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郝建軍,馮曉宏.肝硬化患者血清膽堿酯酶和前白蛋白測定的意義[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08,29(9):863-864.
[2]朱芳,吳林華.肝硬化患者血清膽堿酯酶檢測的臨床意義分析[J].醫(yī)學臨床研究,2009.26(6):1032-1033.
[3]朱海燕,張季,楊金萍.肝硬化患者血清膽堿酯酶、前白蛋白、總膽汁酸檢測的臨床意義[J].中國臨床研究,2010.23(5):410-411.
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