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對影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次入院的因素進行有效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護理措施。方法 選取我院在2009年3月~2011年10月收治100例診斷為慢性心力衰竭入院并緩解出院的患者進行1年的隨訪,對其體征與相關癥狀進行監(jiān)測。結果 100例慢性心力衰竭出院患者有60例患者在出院1年內再次入院,再入院率為61.86%。而患者在飲食習慣、對藥物的依從性、前次入院心功能狀況、精神心理壓力等方面的情況是造成患者再次入院的主要影響因素。結論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出院以后,必須遵照醫(yī)生的囑咐,按時服用藥物,進行適當?shù)腻憻?,并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有效的改善自身的生活質量,進而減少再次入院的次數(shù)。
關鍵詞:慢性心力衰竭;再入院;生活習慣
近年來,我國的慢性心力衰竭的患病率正在逐漸的上升,大大的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活。雖然我國在對治療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取得了較大的成效,但是,對患者的病情控制并不是很理想,部分患者在出院后3~6個月內會出現(xiàn)再次入院的情況[1]。因此,為提高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療效果,必須對其再次入院的影響因素進行有效的分析,從而采取相關的應對措施,進而減少慢性心力衰竭再次入院的次數(shù)。選取我院在2009年3月~2011年10月收治100例診斷為慢性心力衰竭入院并緩解出院的患者進行1年的隨訪,對其體征與相關癥狀進行監(jiān)測,現(xiàn)將報告做如下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在2009年3月~2011年10月收治100例診斷為慢性心力衰竭入院并緩解出院的患者進行1年的隨訪,其中男60例,女40例,患者年齡50~79歲,患者的平均年齡則為(69±3)歲。選取標準:所有患者均按照WHO以及我國制定的診斷標準診斷為慢性心力衰竭,在入院期間進行規(guī)范的治療后緩解出院,且所有患者均資源參加本次研究[2]。排除標準:有語言功能障礙或精神不正常的患者;由于神經(jīng)、骨、關節(jié)性疾病而導致出現(xiàn)活動障礙的患者;末期癌癥患者或預計生存時間在1年以內的患者。
1.2方法 定期對所選取的100例患者進行隨訪,調查是否存在因心功能不全而在此入院的患者。所有患者進行1年隨訪,或隨訪至緩患者再次入院時期。在隨訪期間,記錄患者文化程度、對相關藥物治療的依從性、飲食習慣、上次入院時的心功能狀況、是否堅持適當?shù)腻憻?、精神心理壓力情況等方面的情況。
1.3統(tǒng)計學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SPSS 16.0統(tǒng)計軟件對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與分析,對影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次入院的因素進行回顧性分析,采用χ2檢驗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2結果
所選取的100例慢性心力衰竭出院患者,有2例患者由于發(fā)生意外或其它疾病死亡,而有1例患者在隨訪開始5個月后失訪,因此實際進入分析的患者有97例。在1年的隨訪期間,有60例患者再次入院,其再入院率為61.86%。
經(jīng)過對患者再次入院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患者文化程度較低、藥物依從性較差,且前次入院心功能較差,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精神壓力較大都是導致患者再次入院的原因,而進行適當?shù)腻憻捘軌蛎黠@減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現(xiàn)再次入院的情況,見表1。
3討論
目前,心力衰竭是造成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量,國際上將心力衰竭認為是本世紀最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3]。而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出現(xiàn)復發(fā)現(xiàn)象,需再次入院治療,更是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大大的降低。因此,對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臨床上需要對該類患者病情復發(fā),并再次入院的影響因素進行具體的分析,從而有針對性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進行有效的控制,減少患者再入院的次數(shù),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在本次研究中,100例慢性心力衰竭出院患者有60例患者在出院1年內再次入院,再入院率為61.86%。而經(jīng)過對患者再次入院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后,發(fā)現(xiàn)患者文化程度較低、藥物依從性較差,且前次入院心功能較差,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精神壓力較大都是導致患者再次入院的原因,而進行適當?shù)腻憻捘軌蛎黠@減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現(xiàn)再次入院的情況。
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次入院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以后,就需要對患者進行相應的護理對策,從而減少患者出院后又再次入院的次數(shù)。①向患者介紹相關藥物的治療目的、服用方法以及服用藥物后可能產生的相關副作用,并告知患者按時按量服用藥物的重要性,使患者形成自覺意識,按照醫(yī)生的囑咐按時服藥,同時醫(yī)生也要鼓勵患者的家屬對患者進行一定的監(jiān)督。在本次研究中,藥物依從性較好的患者,其再入院率為50%,明顯比藥物依從性較差的患者的再入院率要低(P<0.05);②積極指導患者充分了解飲食治療的巨大作用,鼓勵患者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少食多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水分和鈉鹽的攝入,養(yǎng)成低鈉限水的良好飲食習慣,定期的對自己的體重進行測量,從而將體重保持了正常的狀態(tài)下;最后,積極鼓勵患者在出院以后,進行適當?shù)挠幸?guī)律的運動,從而起到降低患者血壓的效果[4]。同時,積極倡導患者在出院后,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在本次研究中,進行適當?shù)倪\動并保持良好心理狀態(tài)的患者,明顯比未堅持鍛煉,且精神壓力較大的患者的再次入院率要低(P<0.05)。
綜上所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出院以后,需要遵照醫(yī)生的囑咐,按時服藥,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并進行適當?shù)腻憻挘瑥亩鴾p少自己再次入院的次數(shù),以提高自身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林美光,曹麗,王佩顯,王偉強,張麗.超聲心動圖評價慢性飲酒大鼠的心臟結構與功能的改變[J].天津醫(yī)科大學學報,2010(02).
[2]劉佳,陳愛華.應變/應變率成像技術評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房功能[J].醫(yī)學綜述,2011(06).
[3]柳良旺.超聲心動圖評價阿托伐他汀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價值[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1(03).
[4]吳麗君,王和平,張莉.超聲心動圖再評價卡維地洛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價值[J].淮海醫(yī)藥,2010(01).
編輯/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