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采取行動,明日將無藥可用\",這是擺在所有醫(yī)務人員面前現實的、殘酷的、迫在眉睫的問題,其中某些特殊級抗菌藥物已成為抵抗部分耐藥菌感染的最后防線。自抗菌藥物專項整治活動在全國拉開帷幕后,我院積極響應并以此為契機,通過對抗菌藥物分級管理、特殊級抗菌藥物會診制度、抗菌藥物處方/住院醫(yī)囑點評、臨床藥師在全院及臨床科室進行合理用藥宣講等方式聯合整治,抗菌藥物合理使用情況較前大有改善。我院從2011年開始全方位管控抗菌藥物,現將2011年1月~2013年6月特殊級抗菌藥物的情況進行統(tǒng)計,了解使用現狀和趨勢,為進一步加強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與管理提供參考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文資料來源于我院\"軍衛(wèi)1號\"管理系統(tǒng)、抗菌藥物分級管理系統(tǒng)的2011年1月~2013年6月特殊級抗菌藥物相關數據,包括藥品名稱、規(guī)格、用量、金額等。
1.2方法 運用Excel軟件進行數據分類、計算、統(tǒng)計和排序。我院特殊級抗菌藥物使用品種、用量、銷售金額從\"軍衛(wèi)1號\"管理系統(tǒng)中查詢數據,計算出特殊級抗菌藥物各品種的用藥頻度( DDDs)等。
2結果
2.1特殊級抗菌藥物用藥金額、構成比 2011~2013上半年特殊級抗菌藥物用藥金額和構成比按每半年進行統(tǒng)計,發(fā)現在各類特殊級抗菌藥物中,碳青霉烯類藥物用藥金額及構成比均位居前列,其次為抗真菌藥物。從特殊級抗菌藥物用藥金額來看,2012年上半年較2011年同期相比有明顯升高,2012年7月進行特殊級抗菌藥物進行專項點評和整治后又有明顯回落,例如碳青霉烯類藥物2013年上半年用藥金額為115.55萬元,與2012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49.95萬元,與2011年同期相比還下降了105.04萬元;特殊級抗真菌藥物2013年上半年用藥金額為117.51萬元,與2012年同期相比下降了886.99萬元,與2011年同期相比還下降了28.41萬元,由此可見我院抗菌藥物專項整治工作有明顯成效,特別是在特殊級抗菌藥物專項點評和整頓工作后尤為明顯,見表1。
2.2我院各種特殊級抗菌藥物用藥頻度(DDDs)及排序 2011~2013上半年特殊級抗菌藥物用藥頻度(DDDs)及排序按每半年進行統(tǒng)計,美羅培南注射劑(1.0g)用藥頻度每年均位居首位;用于治療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的萬古霉素從2012年下半年開始其用藥頻度上升至第2位,而同類品種替考拉寧用藥頻度有明顯下降,利奈唑胺用藥頻度幾乎無變化;第四代頭孢用藥頻度有明顯下降,DDDs由2011年上半年875.00下降至2012年下半年的25.00,而2013年上半年我院未再購進該藥,見表2。
3分析與討論
3.1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使用情況分析 由表1、表2可見,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從用藥金額、用藥頻度(DDDs)來看均位于首位,除價格昂貴之外,主要是因為其抗菌譜廣,對革蘭陽性和革蘭陰性菌、需氧菌、厭氧菌皆有很強抗菌活性,對β內酰酶穩(wěn)定,特別適用于多種病原體所致和需氧菌、厭氧菌引起的混合感染[1]。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是治療革蘭氏陰性桿菌的重要藥物,但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是導致不動桿菌、銅綠假單胞菌發(fā)生耐藥的危險因素之一,且耐碳青霉烯類菌株逐年增加。我院2011年抗菌藥物耐藥監(jiān)測結果提示碳青霉烯類藥物對鮑曼不動桿菌的耐藥率已達70%左右。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是治療耐藥銅綠假單胞菌感染的首選藥物,CHINET細菌耐藥監(jiān)測提示碳青霉烯類對銅綠假單胞菌耐藥率增高顯著,美羅培南、亞胺培南耐藥率分別為25%、31% ,而我院2011年對銅綠假單胞菌的耐藥率已達到50%左右。經過近3年的抗菌藥物專項整治,2013年上半年我院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對鮑曼不動桿菌和銅綠假單胞菌的耐藥率有所下降,分為降至50%和22%左右,但仍提示對此類抗菌藥物的使用必須慎重。
3.2糖肽類及惡唑烷酮類抗菌藥物使用情況分析 糖肽類及惡唑烷酮類抗菌藥物主要用于治療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的感染。由表1、表2可見,2011~2012上半年我院替考拉寧用藥金額及用藥頻度均較大,而專項整治后2012下半年~2013年萬古霉素的用藥金額及用藥頻度已上升至第2位,替考拉寧的使用明顯下降。我院抗菌藥物耐藥監(jiān)測結果提示MRSA對替考拉寧的耐藥率很高,2012上半年的耐藥率高達56%,2013年上半年仍有28%左右,替考拉寧對糞腸和屎腸球菌的耐藥率更是高達80%左右,因此憑借抗菌藥物專項整治的契機,對替考拉寧的使用加以限制和保護。目前在我國雖未發(fā)現對萬古霉素耐藥的金黃色葡萄球菌(VRSA),但萬古霉素MIC高漂現象已不容忽視,臨床失敗率增加[2]。萬古霉素屬于時間依賴性抗菌藥,但其藥效學指標不同于β類酰胺類抗菌藥物, 以現在常用的谷濃度參考范圍5~10mg/L為標準,在用藥期間, 血藥濃度均高于MIC值,但臨床療效欠佳[3]。
3.3特殊級抗真菌藥物使用情況 近年來,真菌感染的人數劇增,醫(yī)院內真菌感染人數從2%增至3.8%,其中80%為念珠菌感染。伏立康唑是治療耐氟康唑、伊曲康唑真菌感染及曲霉菌感染的首選治療藥物,可作為兩性霉素B的替代品治療由侵入性曲霉菌浸潤所導致的肺部曲霉菌病[4,5] 和用于中性粒細胞減少伴持續(xù)性發(fā)熱患者的經驗性抗真菌治療[6]。棘白菌素類抗真菌藥主要用于治療患有侵染性曲霉病而不適合用兩性霉素B或伊曲康唑治療的患者,也可以治療氟康唑無效的念珠菌感染食管炎[7],并可經驗性用于持續(xù)發(fā)熱及中性粒細胞減少患者。由表1、表2可見,特殊級抗真菌藥物從用藥金額、用藥頻度(DDDs)來看均較高,2012上半年用藥金額高達1004.50萬元。我院2011年抗菌藥物耐藥監(jiān)測結果提示白色念珠菌對氟康唑和伊曲康唑耐藥率分別為9%和13%左右,光滑念珠菌耐藥率分別為35%和63%左右,而2013上半年白色念珠菌的耐藥率已分別上升至13%和19%左右,光滑念珠菌耐藥率已分別上升至50%和65%左右。念珠菌對氟康唑和伊曲康唑耐藥率的上升,伏立康唑和卡泊芬凈的使用量隨之增加,由此提示我院必須重視抗菌藥物濫用問題,避免二重感染危機加劇。
參考文獻:
[1]楊林,陳堅.上海市某醫(yī)院2009-2011年特殊使用抗菌藥物應用分析[J].山西醫(yī)藥雜志,2012(10):989-992.
[2]Sakoulas G, Pamela A, Moise Brodre PA, et al. Relationship of MIC and bactericidal activity to efficacy of vancomycin for treatment of 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bacteremia[J]. J Clin Microbiol,2004,42(6):2398-2402.
[3]雍小蘭,胡婷婷,董朝暉.從1例臨床實例分析萬古霉素MIC值高漂MRSA感染的治療[J]中國新藥雜志,2010,19(8):688-690.
[4]Yuet W. Voriconazole versus amphotericin for primary therapy of invasive aspergillosis[J].New Engl J Med,2002,347(6):408-415.
[5]Ghannoum MA, Kuhn DM. Voriconazole better chances for patients with invasive mycoses[J].Eur J Med Res,2002,7(5):242-256.
[6]Walsh TJ, Pappas P, Winston DJ, et al. Voriconazole Compared with Liposomal Amphotericin B for Empirical Antifungal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Neutropenia and Persistent Fever[J].N Engl J Med,2002,346(4):225.
[7]Villanueva A, Gotuzzo E, Miguel Noriegal, et al. A randomized doubled-blind study of caspofungin versus fluconazole for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candidiasis[J].American J Med,2002,113(40):294.編輯/王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