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2型糖尿病心理障礙治療對糖尿病治療的影響作用。方法選取來我院進行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556例,將患者進行隨機分組,觀察組347例患者,對照組209例患者。在糖尿病臨床常規(guī)治療和護理的基礎上,觀察患者,每個月進行為期2周時間的以合理情緒療法為主的集體治療和認知行為治療,連續(xù)治療半年的時間。結(jié)果干預治療半年后,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緒改善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治療后患者的BMI、FPG、2hPC、HbAIC、TG和TC較干預前均顯著降低,組內(nèi)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P<0.01);治療半年后,觀察組患者的BMI、FPG、2hPC、HbAIC、TG和TC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P<0.01)。結(jié)論良好的心理干預治療,能夠緩減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緒,提高患者配合治療的積極性,從而加強臨床治療效果,對于2型糖尿病的臨床治療具有十分重要的輔助作用。
【關鍵詞】2型糖尿??;心理障礙;糖尿病治療;影響作用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854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7010-022型糖尿病是一種終身性的慢性疾病,給患者的身心健康帶來極大的影響。臨床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的2性糖尿病患者目前呈現(xiàn)上升趨勢,對于2型糖尿病的治療,目前臨床上尚且沒有有效的根治方法,只是采取藥物控制病情發(fā)展,保持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圍內(nèi),延緩病情的發(fā)展方式[1]。近年來,臨床對于2型糖尿病心理障礙對于糖尿病治療的影響作用越來越重視,并且臨床的相關實踐也表明了,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對于血糖控制和糖尿病的發(fā)展具有一定的影響作用[2]。我院就對2型糖尿病心理障礙治療對糖尿病治療的影響作用進行了研究探討,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現(xiàn)將整個研究過程報道如下。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來我院進行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556例,男166例,女181例,患者年齡(58+14)歲,所有患者經(jīng)過臨床診斷均確診為2型糖尿病患者。本次研究中排除了合并有其他嚴重疾病的患者,所有入選患者均愿意如實的表達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將患者進行隨機分組,觀察組347例患者,對照組209例患者。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和病情等方面的比較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臨床方法兩組患者在入院治療后,均繼續(xù)給與降糖藥物或者是注射胰島素進行血糖控制,將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控制在8.0mmol/L以下,同時給與糖尿病治療的常規(guī)臨床護理。在此基礎上,觀察組347例患者,每個月進行為期2周時間的以合理情緒療法為主的集體治療和認知行為治療,連續(xù)治療半年的時間[3]。兩組患者干預前后,采取抑郁自評量表、焦慮自評量表進行心理狀態(tài)的評價,在干預前后分別測量對比患者的BMI、FPG、2hPC、HbAIC、TG和TC等生化指標的變化情況[4]。
1.3統(tǒng)計學方法觀察得到的數(shù)據(jù)用SPSS17.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χ±s)表示,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字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2結(jié)果
2.1兩組患者干預前后不良情緒改善情況干預治療半年后,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緒改善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組患者干預前后不良情緒改善情況
時間1n1SAS1SDS治療前1治療后1治療前1治療后觀察組1347154.44±8.09149.66±6.79158.57±6.01152.66±4.59對照組1209155.28±7.99152.03±4.36159.02±7.01155.68±3.98P11>0.051<0.051>0.051<0.052.2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各項化指標變化情況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治療后患者的BMI、FPG、2hPC、HbAIC、TG和TC較干預前均顯著降低,組內(nèi)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P<0.01);治療半年后,觀察組患者的BMI、FPG、2hPC、HbAIC、TG和TC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P<0.01),見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