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多層螺旋CT在腦部血管造影技術中的應用價值及效果。方法對15例腦部疾病患者進行檢查,分析診斷陽性率。結果腦部MSCTA檢查共15例,陽性12例,陰性3例,陽性率為80%。發(fā)現(xiàn)腦部動脈瘤患者6例,動靜脈畸形4例,煙霧病2例。所采集的影像資料均清晰明了,顱底動脈環(huán)、基底動脈和大腦前中后動脈4級分支清晰顯示,5級動脈分支清晰度尚可。結論多層螺旋CT在腦部血管造影技術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診斷陽性率高,可在臨床廣泛推廣。
【關鍵詞】多層螺旋CT;腦部;血管造影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815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6979-01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技術為非侵入性,而且具有掃描時間短、處理圖像技術便捷等特點,臨床廣泛應用于顱內(nèi)、胸腹部等進行血管造影[1-2]。腦部血管造影,由外周靜脈迅速打入碘造影劑,使用螺旋CT在腦部相應血管充盈高峰期采集體積數(shù)據(jù),隨后使用計算機處理圖像,采用三維成像技術顯示血管影像,可見腦部較大動脈的走形;同時可分角度分析動脈與腫瘤的關系。研究指出,CT血管造影的質(zhì)量與造影劑計量和注入速度有關[3]。我院自開展多層螺旋CT腦血管造影之后,共對15例患者實施勒內(nèi)動脈成像檢查?,F(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1資料與方法
15例患者于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間就診我院,臨床診斷多為腦出血,懷疑出血原因為腦動脈畸形或動脈瘤。
我院采用的CT機機型為GE BrightSpeed Elite Select16層螺旋CT機,檢查前至少禁食6小時,體位一般為仰臥位。常規(guī)平掃后,進行增強掃描,采用高壓注射器,肘靜脈以4ml/s的速度注入造影劑80-100ml。CT機螺距選擇1.375:1,探測器配置16×0.625,床速13.75,重建厚度以0.625mm為宜;顱內(nèi)動脈血管動脈期為16s-18s。
將采集的原始數(shù)據(jù)傳給工作站,由專業(yè)CT醫(yī)師運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積再現(xiàn)和多平面重建技術處理。全部MIP、VR、MPR影響資料要選取最佳視角,以便清晰顯示出病變部位及鄰近的血管解剖關系。全科共同分析、討論,制定MSCTA圖像檢查結果。2結果
本研究中,腦部MSCTA檢查共15例,陽性12例,陰性3例,陽性率為80%。發(fā)現(xiàn)腦部動脈瘤患者6例,動靜脈畸形4例,煙霧病2例。所采集的影像資料均清晰明了,顱底動脈環(huán)、基底動脈和大腦前中后動脈4級分支清晰顯示,5級動脈分支清晰度尚可。4例患者檢查結果與DSA、臨床手術所見一致,符合檢查前的相關診斷,見表1。
表1檢查結果分析
疾病診斷1動脈瘤1動靜脈畸形1煙霧病1陽性率161412180.0%3討論
多層螺旋CT由于在時間和空間分辨率分辨率方面優(yōu)勢,使得在診斷血管病變方面極具優(yōu)勢,特別是在大血管病變方面。對于腦部血管來說,大血管較多,很多出血性疾病是由于腦血管病變引起,因此多層螺旋CT對于診斷腦部出血性疾病病因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國外有學者曾提出,MSCT的出現(xiàn)是一種醫(yī)療技術上的巨大突破,而且將會對疾病診斷治療提供非常重要的指導意見,意義十分深遠[4]。
MSCT分辨率和高速掃描功能以及強大的處理圖像能力,很大程度上可拓展了血管影像學檢查的適應癥范圍,該技術已然得到臨床醫(yī)師的青睞,甚至可以作為診斷很多血管病變檢查手段中的新的金標準。隨著該技術不斷進步,必將在腦部血管檢查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本研究中,15例患者中,發(fā)現(xiàn)動脈瘤6例,動靜脈畸形4例,煙霧病2例,診斷陽性率為80.0%,效果令人滿意。
綜上所述,多層螺旋CT在腦部血管造影技術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診斷陽性率高,可在臨床廣泛推廣。參考文獻
[1]Rigger J,Hosten N,Neumanu K,et a1.Initial experience with spiral CT and 3 D arteral reconstructial aneurysms and a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J].Neuroadiology,l996,38:245-251.
[2]Dillon EH,van Leeuwen MS,F(xiàn)erandez MA,et a1.CT angiography:application to the evaluation of carotid artery stenosis[J].Radiology,1993,189:211-219.
[3]呂京光,柳澄,武樂斌,等.MSCT行腦CTPI聯(lián)合CTA在診斷超早期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中的應用研究[J].醫(yī)學影像雜志,2003,13(4):453.
[4]Betted L,Smith JK.Multideteetor-arrtay:once again,technology ereates new opportunities.Radiology,2001,219:750.